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贺雪峰 | 城乡差距:差距偏高并非一定是坏事

2024-03-24三农

贺 雪峰

共同富裕面临的首要挑战是目前中国存在的收入不平衡。「目前,我国收入基尼系数仍然高达 0.465,在全球经济体中和南非、美国等高收入差距国家差不多。其实,我国收入差距较大的原因主要来自于城乡差距。」「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倍差从2008年起连续13年下降,2020年下降到 2.56,但从世界范围来看仍然属于较高水平」, 「我国城乡收入差距仍然显著偏高,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达27%左右,而一些发达国家如瑞士、芬兰、加拿大等还不到10%,发展中国家如菲律宾、印度均不超过20%」。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认识中国城乡差距及其对共同富裕的影响呢?

之所以中国城乡收入差距占全国收入差距的比重比菲律宾、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还要高,一个关键原因是当前中国农村的集体土地制度,使中国农村不存在大土地占有者,所有农民都几乎均等地承包土地,而且国家为了保护农民的退路,将农村土地当作农民基本保障,禁止土地不可逆流转,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经济条件好的农户进城了,且当前几乎所有农户家庭青壮年劳动力都进城了。中国农村没有大地主,也不允许城市富人下乡,农户家庭都在农村有承包地、有宅基地、有住房,以及有村庄熟人社会关系,村庄就成为基本保障,是他们进城的基地。在当前中国高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经济条件好的农户进城成为城市居民,一般农户家庭青壮年劳动力也进城务工经商,被统计为城市人口,留在农村的大多是相对弱势的农户家庭和农村相对弱势、缺少城市就业机会的老弱病残群体。这些留守农村的老弱病残群体因为仍然有土地、有住房、有村庄这个熟人社会,有自己的家乡,可以获得并不低质量的生活。实际上,全国农村农民生活质量一直是在改善的。留守村庄的农民不进城,是因为他们缺少进城的能力,以及他们仍然有待在村庄的能力与权利。从农村居民收入平均数来看,因为限制城市资本下乡而没能提高。

农村经济条件好和在城市就业机会多的群体进城,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居民平均收入,但降低了农村居民平均收入。这样来看,当前中国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的政策和快速城市化本身,造成了当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拉大。从世界比较来看,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高的原因大概就来自这里。

不过,中国限制城市资本下乡,以及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农户进城,对于农民来讲却并不一定是坏事。有能力进城的农户和农民不是因为在农村待不下去了,而是因为城市有更多机会。农户进城后,就会让渡出之前在农村的获利机会,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户就可以借此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提高农业和农村收入水平。限制城市资本下乡,给了缺少进城机会的农户更多留村获利的机会,这些农户也就不必被迫进城。尤其是农村中老年人缺少在城市就业的能力,他们与土地结合起来,不仅有农业收入,而且有农业就业和因此产生的意义感与人生价值。劳动让人充实,与土地结合起来才可以让农村老年人的生活变得充盈。

这样看来,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高,却给了留守农村的相对弱势农户和农民更多机会,这是好事并非坏事。

再来看菲律宾、印度等发展中国家的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中国不同,世界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农村地权都是严重不平等的,绝大多数土地都是地主占有的,且国家并不限制包括城市资本在内的一切资本对土地的集中 (或买卖)。地主所有制和土地集中将农村最弱势农民驱赶进城,流落在贫民窟中。因为富人下乡和穷人进城,这些国家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可能没有中国高,却并没有值得中国学习的优势,因为这些国家的穷人丧失了家园,城市大规模贫民窟也成为社会发展之癌。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经济条件好的农户优先进城,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户和农民群众仍然要依托农业和农村获取收入机会。这个时候,保护缺少进城能力的农户和农民群体在农村的获利机会,限制城市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利,就是一个大智慧和大优势。越来越多的农户有能力进城且进城去了,从而使留守农户与农民增加了获利机会,收入水平就可能逐步提升,最终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就开始缩小。

当前中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偏高或是中国的制度优势,因为这有利于农村相对弱势的群体。

摘自贺雪峰著【乡村的视角】中央党校出版集团 大有书局2024年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