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听说过"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这句老话没?别看这话听着怪怪的,可里头有大学问呢!咱就来唠唠这个,看看老祖宗留下的这些门道儿。
老房子为啥都是奇数间?
你要是去农村转悠,准能看到不少三间、五间或者七间的老房子。这可不是随便盖的,是有说法的。咱中国人自古就讲究数字,觉得奇数是阳,偶数是阴。"三"这个数儿在咱们文化里可是个宝贝,老子不是说嘛,"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意思是"三"能生出万事万物,多吉利啊。
再说说"四"这个数儿,跟"死"同音,谁愿意往自己家里招这个呀。所以啊,聪明的老祖宗就想出了这么个法子,盖房子就盖奇数间,这样既吉利又好看。
你别以为这就是迷信,其实里头有门道儿。奇数间的房子,中间那间往往最大,两边对称,看着多敞亮啊。中间那间一般是堂屋,是全家人聚在一起吃饭、聊天的地方,也是接待客人的地方。两边的房间小一些,住人或者放东西都行。这样一来,既实用又有讲究,多好啊。
三合院: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说起老房子,就不能不提三合院。这可是咱中国传统建筑的精华,把"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这个道理发挥到了极致。
三合院是啥样的呢?就是一个主屋,两边各有一个厢房,中间是个院子。这种房子从汉朝就开始有了,到了唐宋时期已经很成熟了,明清的时候更是遍地都是。
三合院不光是个房子,还是咱们传统文化的缩影。主屋最大,一般是家里最重要的人住的,也是用来祭祀祖先、商量大事的地方。两边的厢房小一些,给其他家人住。这样的安排,既显示了长幼尊卑,又照顾到了大家的生活需要,可谓是一举两得。
随着时间推移,三合院也在不断变化。北方冷,就在北边再加一排房子,变成了四合院。南方热,就把院子弄得更开阔些,好通风。这些变化都说明了一个道理:咱们老祖宗盖房子,是真的懂得跟大自然和谐相处。
"空东不空西":老祖宗的巧思
再来说说"空东不空西"这个说法。乍一听,好像有点玄乎,其实里头有大学问。
咱们中国人讲究五行,觉得东边属木,代表生机;西边属金,有点肃杀的意思。所以呢,东边要开放些,让好运气进来;西边呢,就得挡一挡,别让不好的东西进来。
但是啊,这可不光是迷信。你想啊,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早上的阳光多舒服啊,不刺眼还暖和。要是东边开放些,是不是就能多晒会儿太阳?到了下午,西边的太阳可就毒辣了,要是西边挡得严实些,屋里是不是就凉快多了?
你去江南水乡看看,那儿的老房子可有意思了。基本上都是坐北朝南,东边常常是个小院子或者矮一点的房子,西边呢,就是高墙或者高点的房子。这么一来,既符合咱们的传统观念,又能让屋里又亮堂又凉快,多聪明啊。
老房子里的科学道理
现在的人可能会觉得,这些都是老古董了,跟现代科技有啥关系?其实不然,这里头可有不少科学道理呢。
先说说"盖三不盖四"。现代建筑学里有个说法叫"居中布局"和"轴线对称",说白了就是房子要对称,看着舒服。你想啊,三间房、五间房,不就是天然对称的吗?这不就跟现代建筑学不谋而合了吗?
再说说"空东不空西"。现在的绿色建筑设计里有个叫"被动式太阳能设计"的东西,说的就是怎么利用阳光让房子更舒服。东边开放,西边遮挡,这不就是最简单的被动式太阳能设计吗?
还有啊,老房子里常见的高堂屋配矮厢房,在现代建筑学里叫"堆叠式通风"。这种设计能让屋里的空气自然流通,夏天凉快,冬天暖和。你说,这是不是跟现代的节能环保理念一模一样?
新农村里的老智慧
现在咱们国家在大力发展新农村,很多地方都在盖新房子。有意思的是,不少地方在盖新房子的时候,还保留了"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的老规矩。
有的设计师可聪明了,他们把老祖宗的智慧和现代技术结合起来。比如说,还是保留三合院的样子,但是用钢筋混凝土来盖,这样既传统又结实。
还有的呢,在房子东边装大玻璃窗,让阳光能多照进来;西边呢,就装上遮阳板或者种些爬藤植物,既能挡太阳,又能美化环境。
有些地方更厉害,整个村子的规划都有讲究。既保留了老村子的布局,又加入了现代化的设施,既有乡土气息,又不缺现代生活的便利。
说到底,"盖三不盖四,空东不空西"这句老话,可不是简单的迷信。它里头包含了咱们老祖宗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也体现了中国人追求和谐平衡的价值观。
在咱们国家快速发展的今天,既要学习新知识,也不能忘了老祖宗留下的智慧。只有这样,咱们才能建设出既有文化底蕴,又符合现代生活需求的好房子、好村子。
你们觉得呢?咱们老祖宗的这些建房智慧,在现代社会还有用吗?欢迎大家在评论区里聊聊你的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