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新农人周晓海:巧念「养牛经」 「犇」向致富路

2024-01-13三农

「哞……哞……」一大早,晨雾未散,一声声浑厚的牛叫声打破了纳雍县曙光镇营头村周家寨组清晨的寂静,也为小山村增添了几分生气。

在群山环抱中,踏着晨曦,加工饲草料、清扫圈舍、养殖区消毒……海松生态养殖场负责人周晓海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今年44岁的周晓海是土生土长的曙光镇营头村人,脑子灵活,敢想敢干的他,2017年以来,引进了以繁育和育肥为主的西门塔尔牛养殖,过上「牛日子」,成为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2023年出栏了55头,挣了90余万,日子很有奔头!」看着大口大口地咀嚼着草料的牛一天比一天壮实,周晓海打心眼儿里高兴。

从村医到「牛倌」

走进海松生态养殖场,一头头膘肥体壮、毛色锃亮的西门塔尔牛和小牛犊,正立在食槽前津津有味地咀嚼着草料。

「吃得好,长得好!」看着健康的小牛犊,周晓海抿嘴笑了,话语里透出「骄傲」的滋味,「看,小牛犊都有100多头!」

环顾养殖场,宽敞明亮的钢筋大棚,照明灯、水管等设施一应俱全,青储池、草料间等功能区划分明确,一墩墩粉碎打包好的秸秆码放整齐,无一不彰显着他的用心。

当谈起为何会养牛,周晓海打开了话匣子。

同大多数农村娃一样,2004年,中专毕业后,周晓海去到了浙江打工,然而,没有技术没有门路的他只能在浙江做些苦力活。

「当时是找了一份木工工作,因为这个工作大多都是靠双手完成的,所以非常辛苦,夏天炎热,一身臭汗;冬天寒冷,手脚冰冷。整天面对轰鸣的吵闹声。」干了两年木工后,由于身体实在无法适应工作和浙江的气候,周晓海还是选择回到家乡。

2007年,回到家后,在家人的支持下,周晓海当起了村医,「我本身是学医的,临床专业毕业,就回村当起了村医。」

在干村医的十年时间里,能为村民服务,周晓海觉得很骄傲。但是,由于父母年纪越来越大,几个孩子也逐渐成长,卫生室的收入已经不足以支撑一家人的开销,周晓海不得不另谋出路。

2017年10月份,在朋友的影响下,周晓海对养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由于此前没有养殖经验,开始养牛前,他前往六盘水、铜仁、安顺等地进行了考察。

考察回来后,周晓海终于把目光投向了创收比较慢,但是价格相对稳定的养牛行业,并选择了村里四面环山、地处半山、水源丰富的周家寨组作为自己的养殖场,用全部积蓄购买了20多头长势快、出肉率高的西门塔尔牛,正式开始了他的养牛事业。

卖房扩大养殖场

养牛收益好,但要把牛养好可不简单。周晓海虽然之前看过别人养牛,但却从没亲自养过。

知难不畏难,凭借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他不仅买书自主学习养牛知识,还虚心请教专家、能人,不断积累经验。整日扎身基地观察自家牛,钻研养殖技术,逐渐地,从育肥管理、养殖管理到疾病防治,周晓海终于从「门外汉」变成了当地小有名气的「养牛百事通」。

「我直接把家安在牛舍旁边,整天观察它们。因为本身当过医生,有些东西是相通的,所以也更好上手。」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和学习,在当地农技人员的指导下,周晓海逐渐掌握了一套成熟的自繁自养技术,「县里和镇上都给我们派了技术员,有问题随时提供技术支持,心里觉得特别有底气。」

功夫不负有心人。2019年,经过两年多的精心饲养,周晓海的几十头西门塔尔牛全部出栏,挣了50余万元。

赚得第一桶金后,周晓海养牛的信心更足了,思索着要扩大养殖场,于是为了扩大养殖场,当年,周晓海又做了一个让家人惊讶的决定,卖房。

「养殖场效益很不错,和妻子商量后,将我们镇上的房子卖了,一家人都住在养殖场旁边。」对周晓海来说,妻子的无条件支持,给了他信心和坚持下去的力量。「如果没有她的支持,我可能也坚持不到现在。」

2020年,拿着卖房的钱和积蓄,加上政府产业奖补资金,周晓海新增了三个养殖大棚,牛也增加至130头,为降低养殖成本,提高资源利用率,他还自己种植了饲草。同时,每年以300元/吨的价格收购村民们不要的玉米秸秆,这不仅为当地农户增加了一份额外收入,也降低了饲料成本。

为解决好粪污处理问题,周晓海还将牛粪加工成有机肥出售,实现生态养牛。

如今,说起养牛,周晓海不断介绍起他的「养牛经」。

大家富才算富

如今,周晓海的养殖规模也发展壮大起来,在养殖方面的技术已日臻成熟,养殖规模也发展壮大起来,销路也有保障,收入也不断增加,发展得红红火火,养殖场由最初的20多头发展到如今的近300头,过上了「牛」日子。

「现在基本每年能挣将近100万元,虽然辛苦一点累一点,但是可以陪在老人和孩子身边,也很幸福。」

在自己增收致富的同时,周晓海的养殖场也给当地群众带来诸多效益,村民周天福就是其中之一。

「我在这里工作两年了,主要是打扫卫生,给牛喂食等,一个月3000块钱,挺轻松的,反正就在家门口,干得也安心!」 周天福边说边放下铁锨、拍拍手,面露喜色。

目前,周晓海的养殖场共有两名固定工人。同时,面对大家来咨询致富秘诀时,他从不藏着掖着,对前来「取经」的乡邻,也总是细心讲解,「只要有养殖户来咨询,我都会将自己积累的经验和技术无偿传授。」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作为养殖致富的带头人,看着周边村民们的生活一天比一天富足,周晓海打心眼里为大家开心。「现在条件都比原先好了,生活也富裕了,咱瞅着高兴,心里也敞亮。」

从村医到养殖户、从几十头到数百头、从养殖「小白」到土专家……借着县域经济和乡村振兴的东风,周晓海用了7年时间过上了「牛日子」。

「我能有今天,离不开党的政策好和各级党委、政府的支持。在我创业的过程中,当地政府积极帮我争取补贴资金,农技人员经常无偿技术指导,提供信息,解决技术难题。养牛这条路,我还真走对了!」 周晓海说,今后,会带着一家老小的希望继续努力,经营好养殖场,并带动更多的人一起走上致富大道。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吴传娟

编辑 王星

二审 谢朝政

三审 李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