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做不了就别做了」,愚蠢又固执的母亲,是子女最心酸的无奈

2024-02-13三农

女儿回家发现母亲在做饭上的问题

暑假回家,明明想好了和妈妈好好相处的李梅,第一天就在餐桌上尝到了失望的味道。来自农村的妈妈张玉英,做饭的手艺完全没有进步。粽子中间还是半生不熟,菜里全是水,焖的有些叶子都起了褶。

李梅提议改进做法,张玉英却一派倨傲「我煮了几十年饭了,懂什么」。李梅再三劝说,妈妈就是不听,还时不时瞪她一眼。李梅心中充满无奈。

母亲成长经历:自卑与不自信的根源

要找到妈妈做饭固执的根源,我们得回望一下她的成长经历。张玉英生在一个山沟沟里的小村子,从小家境贫寒,父母忙着插秧锄地,没有时间教她烹饪知识。

小时候她经常面对空荡荡的米袋和锅碗,就着白水咽下几口老窝窝填饱肚子,对于什么好吃的完全没有概念。

长大后张玉英嫁到县城,丈夫是一名普通工人,工资低微。为了省钱她只买最便宜的菜肴,简单粗暴的炒一炒,勉强维持一家三口的温饱。好不容易存了点钱,孩子上学的费用又把家用刮得干干净净。

李梅学会了更多烹饪知识回来后,张玉英感到自卑。她不愿改变这些多年的习惯,因为害怕承认在这些小事上,女儿比自己更强。这种自卑逐渐转化为了盲目的固执。

母女在厨房里的矛盾

每当李梅回家,她和妈妈张玉英就会在厨房里因为做饭的方法发生争执。李梅学到的新鲜食材和烹饪技巧,张玉英全部一棍子打死,坚决要按她的老方法来。李梅建议用小火悠长熬粥让米煮透,张玉英却一把扭掉了火,又加了两大勺水。

李梅红着眼睛哀求妈妈相信自己,张玉英冷着脸斥她不懂事。

张玉英内心畏惧女儿的眼神,害怕被女儿看扁。一想到女儿长大后会像现在这样看不起自己,她就羞恨交加。她故作镇定端菜出厨房,李梅在一旁泪眼婆娑。

母女之间的鸿沟正在不断加深,李梅感到自己对妈妈的怨气也在积聚。

这种家庭教育错误的危害

张玉英不仅在饮食方面执迷不悟,在李梅的学习和生活选择上也经常过度干预。她强迫李梅选择一个自己看好的专业,完全无视李梅的兴趣爱好。李梅梦想成为一名编辑,但张玉英故意打击她,说女儿连做饭都不如自己在行,怎么可能当编辑。

张玉英的权威性思想将李梅的自信心击得粉碎。若任由妈妈这样管着,李梅迟早会像一只失去翅膀的飞鸟,丧失自己的判断力和选择能力,沦为妈妈手中的提线木偶。

到时在事业和感情路上,她的所有决定都要受制于妈妈,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幸福。

这种家长不仅极其自私,也没有意识到这种管教方式会给孩子的成长带来多大伤害。他们的自我设防,会让母女关系日益疏远。

家庭教育的根本:爱

我们要理解张玉英这样的家长,因为她们也是那个时代的受害者。一个在绝望的贫困中挣扎求生的农村女子,在来到城市后依然过着小资生活,她渴望通过控制女儿的人生来找回一点安全感和荣耀感。

所以,改善这类家庭教育的误区,还是要从根本着手——爱。这就要求父母首先为子女营造一个温暖、宽容和谐的环境,而不是一味强调自己的权威,要以理性和开放的心态倾听子女的想法。

张玉英需要正视自己在思想和生活方式上的落后,主动学习现代知识;李梅也应该学会站在母亲的角度思考问题,体谅她内心的卑微和脆弱。只有增进双方的互相理解,才能使这层鸿沟慢慢弥合。

展望未来

李梅和妈妈的关系问题并非不可调和。随着时代的发展,家长的思想必将变得更加开明,子女也会学会更多理解和包容。

相信过不了多久,张玉英就会逐渐接受现代生活方式,改变自己在烹饪和其他生活细节上的传统观念。到时候,李梅回家吃饭再也不用忍受半生不熟的食物。

李梅也会在工作和生活中越来越成熟独立,她会选择一个符合自己价值观的事业,过上属于自己的生活。而与母亲疏远的关系,亦会慢慢地恢复温暖。

届时,她们将像普通朋友一样,坐在餐桌两端聊天谈心,分享各自的生活趣事。那会是多么温馨美好的景象。

请问这段对未来的展望是否符合主题和逻辑?如果有需要改进或补充的地方,请指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