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秸秆焚烧困局:严防死守下,农民与基层干部如何找到出路?

2024-03-31三农

秸秆焚烧难题:严防死守下的「烧」与「不烧」

随着种植方式的变革,秸秆数量增加,如何处理成为难题。严防死守下,秸秆焚烧问题依旧频发,基层干部和农民面临困境。如何在环保与农业生产之间找到平衡点,亟待解决。

视频加载中...

本视频来自大皖视频,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着农业种植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的田野上迎来了丰收的喜悦。然而,在这片喜悦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秸秆处理。近年来,秸秆焚烧问题引起了广泛关注,各地纷纷出台政策禁止焚烧,以防治大气污染。然而,在实际操作中,这一问题的解决却远非想象中那么简单。

半月谈记者近日在东北部分地区走访发现,随着种植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变化,农田里的秸秆数量明显增加。以玉米为例,各地推广的大垄双行、三行密植玉米种植模式,使得秸秆株数变多。而为了防止倒伏,农民普遍喷施矮壮素,这又进一步增加了秸秆量。在这些客观因素的制约下,部分地区难以完全贯彻执行禁止焚烧秸秆的政策,有些秸秆最终仍难逃一烧了之的命运。

黑龙江的一些农民表示,秋收后地块被严看死守,实在处理不了的,他们只能在春耕前「找机会」烧了。但春天烧秸秆相比于秋天更为困难,因为此时秸秆湿度大,不易点燃,发烟量也大,且春季风大,火势容易失控。这种无奈的选择,让农民和基层干部都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为了严防秸秆焚烧,一些乡镇干部可谓是拼尽全力。他们告诉半月谈记者,秋收后到落雪前和谷雨前后是农民烧秸秆的多发期。在这期间,从乡镇长到村里的「屯长」,都要在地头执勤,白天晚上都得盯着。一旦出现火点,他们就可能面临问责。然而,即使如此严防死守,秸秆焚烧问题依然频发。

东北北部一个农业大县的农技推广中心主任给记者算了一笔账:秋收后到落雪前约1个月的时间里,全县仅供应看守干部的餐食费用就需支出十多万元。这位干部无奈地说:「值守到最后还是烧了,这钱花得多冤枉。」这样的投入与产出,让人不禁思考:我们是否能在秸秆处理上找到更为合理、经济、环保的方式?

面对秸秆焚烧的难题,我们应加大对秸秆综合利用技术的研发和推广力度,鼓励农民采用更为环保、经济的处理方式。同时,还应加强对农民的宣传教育,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让他们认识到秸秆焚烧的危害性。

可以设立专门的秸秆收集点,方便农民将秸秆运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或者与相关企业合作,将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进行开发利用。

总之,解决秸秆焚烧问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我们需要政府、基层干部、农民以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和智慧。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这场「烧」与「不烧」的较量中找到最佳的平衡点,实现农业生产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相关话题:

1. #秸秆处理新技术#

2. #农业环保与可持续发展#

3. #生物质能源开发利用#

4. #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

5. #秸秆焚烧监管与奖惩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