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开着小车到田间,穿着皮鞋去种田,这里13年「长」出一座现代农业示范园

2024-07-08三农

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要及时将农业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在扬州仪征市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这种产业创新已全面开启。7月7日,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走进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感受现代农业发展的脉动。

智慧农业指挥中心

科技赋能,智慧种田,农业园区走上新质生产力快车道

农业园区一块9亩大的田地里,青翠的秧苗,充满着生命的张力,轻盈的身姿,迎风而立,静待金秋时节时变成沉甸甸的稻谷。据介绍,此前「三夏」插秧季,园区田间尽显「科技范儿」,种田大户用上高速插秧机、无人驾驶大拖拉机、无人植保机等新设备,以及现代化农业电子信息技术等科技手段。

「我们园区通过数字技术,为农户种植提供更多新方法、新技术,最大限度发挥土地潜力。我们在集聚专家、人才力量的同时,还集聚了物联网、互联网、人工智能等多种业态,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群众增收致富。」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党支部书记陈朝云介绍,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横跨汪营和沙集两个村,总面积10300亩,一系列前沿科技的注入,让这里走上了践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快车道,种田越来越轻松,收益越来越丰厚。

据了解,该镇现代农业园区将「智慧农业」发展的「施工图」「作战图」一步一个脚印「落到地上」。走进现代农业园区,无人驾驶插秧系统、无人机施肥、田间智能控灌系统、精准气象系统……智慧科技的身影随处可见。各项现代化设施,给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田间的智能灌溉系统可以自动根据水位值灌溉,也可以在手机或者电脑上远程操控;田间安装的高清摄像头,可以远程巡田;无人驾驶插秧机配备了侧深施肥装置,插秧、施肥一次完成,工作效率大大提升。「过去的人靠天种田,现在我们开着小车到田间,穿着皮鞋去种田。」记者在农业园区采访时,种田大户刘刚说。

陈集镇农业农村局局长杨明山介绍,该镇通过农田监测系统、大数据、物联网等手段推进智慧农业建设。率先在仪征建成智慧农业示范基地500亩,配套高标准日光温室、连栋大棚280余座、12万余平方米,标准化预冷设施320立方,水肥一体化设施面积200亩,智能物联控制系统、大数据管理系统1套。目前,镇现代农业园区基本实现了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产业链条完整、一二三产融合,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

园区鸟瞰

推动基础设施建设,让土地长出更多「真金白银」

记者采访了解到,过去,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田块分散、水源匮乏、配套设施薄弱;如今,这里宽阔的机耕路纵横交错,现代化的灌溉渠遍布田间,风力发电大风车错落有致,飞鸟与无人机往来梭巡。

据悉,从2012年初开始建设,历经13年发展,园区已经成为扬州乡村振兴的样板。形成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种植果蔬260亩、林木2200亩、稻麦4600亩,打造优质桃基地800余亩,以优质水果、生态蔬菜为主打的特色农业持续发展壮大。

采访中相关负责人表示,土地是最宝贵的资源,是乡村产业振兴的基础。如何在土地上做文章,赋能园区产业发展提质增效?近年来,陈集镇投入数百万元,建成智慧农业管理指挥平台中心,建成农产品销售展示中心。将现代农业园区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实施,实现园区内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为创建省级星级现代农业园区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完善基础设施,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改善100%覆盖。投入重金建设粮食烘干基地,增添大马力拖拉机、收割机、插秧机,无人植保飞机等各类机械,无人驾驶示范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达到100%,耕整地、种植、植保、收获、采运等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

科学种田

上过大学、进过军营的「农二代」带头种田扛重任

记者采访发现,该镇大力实施「新农人计划」,重点扶持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有情怀的「农二代」创办领办农业农村经济实体。「新农人」陈朝云就是其中的代表。

陈朝云生于1989年,今年35岁,父母是土生土长的种田人。小陈2004年9月考入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6月入党,2011年11月退伍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村干部。

为将新技术引进农业园区,陈集镇政府想了很多办法。可外地的先进经验,很多都「水土不服」;外地请来的技术员,往往都留不住。政府发起培养本土农技人员的计划,陈朝云主动请缨前往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进行了为期两年的科学农业培训,成为江苏省首届「现代职业农民」。

随后,陈朝云干事创业的阵地从村委会转移到了现代农业园区,担任园区技术员。多年来,他深入田间地头,每天和土地作物打交道。农忙时,早上5点多便开着机器驰骋在田间,忙到晚上披星戴月回家。从大规模的土地整理工程建设,到依据当地地形地貌科学规划灌排系统,再到浚深水库、增容当家塘、配套泵站、硬质化沟渠……园区里的一草一木都凝结着陈朝云的汗水。「要想种好地,不把头埋下来、把身子沉下来,肯定不行。」陈朝云对记者说。

记者了解到,该镇以「支部+党员+合作社」模式,发挥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由陈朝云牵头创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服务乡村振兴。该模式是在党支部领导下,以农户为基础,以产业为依托,以合作社为载体,以强村富民为目标的一种有效机制。因为工作出色,陈朝云从普通的农技人员成长为园区负责人。2011年,由陈朝云为法定代表人的仪征市丰乐农地股份专业合作社成立。该社流转农业园区2351亩土地,种植果蔬、水稻、小麦、油菜,同时给周边种植户提供各种服务。

如今,陈朝云不仅会操作铲车、拖拉机、插秧机等传统机械,还学会了操作无人植保机等智能化设备,公司30余台机械,他样样都能熟练操作。目前,合作社已拥有各类农机具36台(套),年社会化服务面积1.7万亩。「在园区种田,从种到收,合作社全过程服务,成本低了不少,我们等着收获就行。」种田大户徐志才说。

「园区麦收刚结束,小麦共有4500余亩,亩产从去年的平均420公斤,涨到今年的450公斤以上。今年的一块田,最高亩产达到500公斤。」陈朝云难掩骄傲。

田间巡查(左为陈朝云)

发挥示范带动作为,农业园区成为「新农人」的「孵化场」

如今的陈集镇现代农业园区,有农田4600亩,蔬菜基地600亩,家畜生态养殖400亩,经济林果2000亩,生态农业旅游区1600亩,已是集农业、林业、生态旅游业为一体的综合农业产业园。

「早几年,就连好多仪征本地人都不知道咱们陈集镇还有个农业园区。」陈朝云说,「酒香也怕巷子深」,产品要过硬,宣传也要跟上。他将目光瞄准了短视频平台,开通了「云海农业」账号。从刚开始直播时的紧张,到如今面对镜头泰然自若,陈朝云分享农业新技术、分享新农村日常、分享自己唱的歌,将账号经营得有声有色。如今,「云海农业」已有了一批忠实粉丝,产品渐渐有了知名度。2022年5月,陈朝云和团队引进种植的大米荣获「江苏好大米」金奖,越来越多的外地粉丝找他复购产品。

现在,陈朝云的直播内容已不限于自己领办的合作社生产的农业产品,而是将镜头对准农业园区各家种植主体的特色农产品,明扬家庭农场的葡萄、恒大家庭农场的苗木、一然果园的大红桃、德华公司的草莓和西瓜、种植大户刘刚的稻谷,「下一步,我期盼着能带我们陈集的优质农产品,闯出扬州,闯出江苏,闯向全国!」陈朝云自信满满。

记者采访获悉,该镇现代农业园区发挥了示范带动作为,成为「新农人」的「孵化场」。除了外出年轻人纷纷返乡创业成为「新农人」外,每年还安排80余名村民轮流外出学习果蔬栽植、施肥、采摘、包装等先进生产技能,同时带动周边14个村庄20多户村民发展起五彩西红柿、礼品西瓜、订单青菜、民宿垂钓等乡村特色农业。

陈集镇党委书记丁虹娟表示:「园区目前正在向智慧农业园转型,我们会把它打造为乡村产业振兴的平台载体和农业现代化的强大引擎,不断加快‘大基地+大加工+大科技+大融合+大服务’五位一体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步伐,走出融合发展之路,为率先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推动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坚实支撑。」

通讯员 张龙祥 王友德 赵磊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陈咏

校对 李海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