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冷不冷,就看大暑」,今日大暑,今年冬天冷到哭吗?看农谚咋说

2024-07-23三农

导读

大暑这个节气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古人对它的观察可谓是独到而深刻。你知道?「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这样的农谚,背后藏着怎样的气候秘密?在这个炎热的季节,究竟是怎样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如果你也想一探究竟,赶紧往下看!

严热难耐的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气温最高的节气,古人对大暑时节的气候变化也是进行了深刻的总结,从而形成了许多反映气候变化的农谚,比如「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和「大暑不热要烂冬」等,这些农谚都是古人通过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而如今气候变化的确可能导致季节气温出现异常,那么古人这些农谚还能否成立呢?

大暑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二个节气,通常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这一天太阳到达黄经120度时就是大暑的正式开始,大暑时节气温酷热,可能达到40摄氏度以上,同时也可能出现雷暴和台风活动,正如传统农谚中所说「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大暑时节的天气情况可能对接下来的季节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暑时节气温酷热,可能达到40摄氏度以上,同时可能出现雷暴和台风活动,这些都有助于缓解旱情,促进农作物生长,在这方面古人的观察是没有错的,但是接下来的季节气温是否真的会「四个月无霜」呢?

大暑不暑,五谷不起

传统农谚「大暑不暑,五谷不起」反映了大暑时节的高温对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农谚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说法,是因为古人在长期观察中总结出来的。

大暑时节的气温最高,田间的作物生长速度也是最快的时候,在这个关键时期如果遇到高温干旱的天气,那么田间作物将会枯萎凋零,导致粮食减产。

正如现在许多地方为了防止高温干旱导致田间作物枯萎凋零一样,古人也是十分重视大暑时节的天气变化,并且形成了许多能反映天气变化的农谚。

除了「大暑不暑,五谷不起」之外还有「大暑热得慌,四个月无霜」和「大暑不热要烂冬」等等,这些农谚虽然说法古怪但是却也确实存在一定的道理。

晴不晴看大暑

大暑是一年中阳光最猛烈、气温最高、雷雨天气横行的节气,全国大部分地区天气都非常炎热,在这一时期35℃和40℃的高温天气也是屡见不鲜。

所以有这样一句俗话说「晴不晴看大暑」,也就是说在这个时候天晴并不代表接下来天气会好转,雷雨天气也是很常见的。

正如现在许多地方都会选择立夏和小满时节来测量降水量一样,在大暑时节观察天气也是十分重要的。

在现代也存在着很多利用传统节气观察天气变化的方法,并且很多地方也都形成了各自独特的观测方式,如同山西盆地流行的「大暑蒸饼」等。

所以说古人之所以会形成这些奇怪的农谚也并非是没有道理,但是其实质是什么呢?

为什么会有这些奇怪的农谚

每当接近到一个重要节气点时各种关于这个节气的奇怪说法就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比如立春要吃饺子、立夏要喝小满要吃杨梅等等。

其实这些奇怪的说法都并非是没有根据胡乱编造出来的,而是古人对于自然规律进行长期观察后总结出来的结论。

就像现代人对于新闻和娱乐行业进行了深入观察总结出了「新闻跟负面报道、娱乐跟小三有关」一样,古人对于自然规律也进行了类似的观察和总结。

传统农谚反映了古人对自然气候变化深刻理解和长期观察结果,并且其中很多都存在着一定的科学依据。

比如「芒种前后下雨三朝晴」这句话就反映了芒种时期存在着持续性降雨频率较高、雨水过后晴天增多的规律。

还有「小满小雨多」则是反映了小满时期降雨量较大的规律,「芒种麦子黄」则是反映了芒种时期正是麦子成熟收割季节等等。

这些农谚都反映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对于自然规律进行长期观察总结后所形成出来的智慧结晶,并且其中很多都存在着科学依据。

而现代我国也正在对这些传统智慧进行保护和传承,并且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去。

不过还需要注意到,在传统农谚中虽然存在着很多能反映季节变化规律的内容,但是其中也不乏有许多奇怪且没有科学依据支撑的内容存在。

在现代要想真正从传统农谚中找到科学依据并且应用到现代生活中去,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那么古人说的这些话是否真实存在呢?

大暑时节确实是非常炎热、并且容易出现雷雨活动、并且此刻出现的雷雨活动也确实可以缓解高温带来的旱情、并且可以促进作物生长。

但是在我国也有许多地方因为雷雨原因导致作物减产、甚至还会因为雷雨导致山洪暴发而造成损失。

虽然存在着少部分地区可能因为此刻雷雨过于频繁而影响作物生长,但是雷雨确实能够有效缓解旱情、并且为夏季农业生产带来水分。

再加上目前全国性干旱情况较为严重、并且未来也将面临更加频繁强降水带来山洪泥石流等灾害风险加大等因素影响,所以并不建议采取此类手段。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规律可循那就只能说:「晴不晴看大暑」,在晴朗之后更加需要防备雷雨天气。

结语

大暑不仅是一个高温的节气,更是古人智慧的结晶。那些看似奇怪的农谚,实际上反映了对自然规律的深刻理解。在现代生活中,我们也要理性看待这些传统智慧,不能盲目迷信。你觉得这些农谚在今天还有什么参考价值?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看法,别忘了点个赞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