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一句古老的俗语:「靠山吃山,靠海吃海」。这句话蕴含了数千年来中国人民对土地的深刻理解和生存智慧,反映了人们根据所处环境的不同,因地制宜地利用自然资源的生活方式。
然而,自古以来,在我国沿海的滩涂地带,却有着一片常被世人所遗忘的土地——盐碱地。
盐碱地
这些土地由于常年被海水渗透的缘故,土壤中的盐分含量极高,通常在3.5%以上,是典型的贫瘠土地。大多数植物都难以在此生存, 更不用说像内陆肥沃的平原那样,成为粮食作物的丰产之地了。
长期以来,盐碱地都是「穷山恶水」和「不毛之地」的代名词,伴随着无尽苦难与贫穷。
焦裕禄同志牺牲的河南省兰考县,就是有着大片的盐碱地,改革开放以后,由于盐碱地的产出效益实在太低,许多人都选择将家乡的盐碱地撂荒,前往外地谋生。
如今,一种名为「海水稻」的神奇作物横空出世。
这种又高又壮、抗风抗旱、还能长在海边滩涂和盐碱地里的特殊水稻正悄然地为这些土地带来转机。
而这一切,还要从三十八年前的一个冬天说起……
盐碱地的礼物:海水中「发现」的稻子
1986年11月的某天,刚从农专学校毕业的雷州市林业局工作人员陈日胜,意外迎来了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发现。
当时的陈日胜正在广东湛江市遂溪县虎头坡卜巢村海滩边的红树林湿地里采集着标本,考察红树林湿地的生态环境。
在进行考察工作的过程中,陈日胜在红树林湿地的边缘一片芦苇丛生的滩涂上,无意中发现了一株个头高大、浑身长着芒刺,结着青白稻穗的野生稻谷。
陈日胜好奇地剥去稻谷的外皮,里面竟是红彤彤、形似大米的颗粒!
陈日胜的心里「咯噔」了一下,心想:如果真的存在一种能够在滩涂边或盐碱地里生长并结出稻穗的稻谷,那岂不是意味着,我国那十几亿亩的盐碱地,以及数千万亩的海岸滩涂,都有可能变为丰饶的农田?
作为一名科研工作者,他深知海水稻对于中国粮食安全的重要性。
想到这里,陈日胜心下一动,小心翼翼采下了这株稻谷的五百多粒种子,并将其带回了实验室进行研究。
逆境中的坚持:科研与商业的双重挑战
陈日胜将「海水稻」带回实验室后,很快被卜巢村的一些村民泼了一盆冷水:原来,他所谓的「海水稻」,其实就是遂溪古已有之的「长毛谷」,当地人也称为「海割米」。
由于这种「长毛谷」的口感坚硬粗糙、味如嚼蜡,而且产量极低,还达不到普通稻谷的一半,在当地根本没有农民愿意种植。
然而,陈日胜经过比对后发现,虽然自己从红树林滩涂边带回来的「海水稻」确实与遂溪当地的「长毛谷」在外观上有不少相似之处,但仔细看,二者从根系、叶舌、叶耳都有着明显不同,此外,「海水稻」还表现出了许多野生稻的特征。
陈日胜
因此,陈日胜断定,「海水稻」应该是一株带有「长毛谷」基因的野生水稻,具备极高的研究价值。于是,他果断地辞去「铁饭碗」,一头扎进了海水稻漫长的育种工作。
海水稻的生长周期为一年一季,育种研究同样受限于这一自然规律。更何况那还是在1986年,当时的科研条件与现在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
光是普选稻种的工作,陈日胜就干了五年。直到1991年,陈日胜才培育出最终定型的品系,并将其正式命名为「海稻86」。
在滩涂边生长的「海稻86」
与此同时,陈日胜还在中国多个地区展开了海水稻的种植试验。为了监测海水稻在不同盐碱地上的生长状况,从海南到辽宁,他频繁穿梭于祖国的大江南北。
在缺乏企业资助和国家基金的情况下,陈日胜不得不依靠自己的商业活动来筹集资金,在桂林、云浮等地养鱼种树,甚至还倒卖过蔗糖和胡椒。
然而这些收入对于研究所需的庞大资金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为了确保项目能够持续进行,不因为经费问题而中断,他甚至出售了自己名下的三处房产。
陈日胜
直到2014年,农业部终于批准了「海稻86」的品种权申请,媒体的报道也让陈日胜和他的海水稻研究受到了更多的关注。两年后,袁隆平院士的团队与陈日胜达成了合作。
合作后的第二年,也就是2017年10月,海水稻正式进行了测产,在青岛建立了海水稻种植基地,陈日胜也因此被称为 「海水稻之父」。
土地的重生:海水稻改变盐碱地命运
能够在盐碱地里种植水稻,究竟意味着什么?
数据显示,我国现有15亿亩未利用的盐碱地,其中可种植海水稻的大约有5.5亿亩。
如果能把这些盐碱地全部利用起来,按亩产800斤算,每年收成可达4000多亿斤,足以养活2亿人,为我国的粮食安全提供坚实的后盾。
此外,沿海土地的高盐分本就不利于害虫生存,再加上每天的潮汐涨落,每当海水涌来,那些喜欢啃食水稻的害虫往往难逃一劫——农药钱就省下来了。同时,潮水的涨落还带来了很多微量元素和天然有机肥料,都在无形中降低了农业生产的成本。
最重要的是,海水稻不仅能适应盐碱地,还能改变盐碱地。
以湛江和遂溪为例,经过多年海水稻的种植,这些地区盐碱地的土壤结构得到了显著改善,土壤中的盐碱含量降低,这些曾经贫瘠的土地,现在已经种上了普通水稻和花生。
2017年,海水稻正式开始规模化种植。经过七年的发展,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如今我国海水稻的种植规模已经实现了飞跃,累计种植面积超过了100万亩,并分布在多个省份。
结语
海水稻,让贫瘠盐碱地变成丰收的粮仓,为亿万人民的温饱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与此同时,陈日胜和「海水稻」的故事激励着我们,无论环境多么艰难,通过科学的力量和不懈的努力,中国人都能够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在全球粮食危机和土地资源日益紧张的当下,我国成功培育出能够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海水稻」这一成就,不仅为全世界的农业科技带来了一次飞跃,更是为人类的粮食生产开辟了新天地,
参考文献
谭海清,王际娣.水稻专家陈日胜:中国粮安根基稳固[J].小康,2022,(35):66-69.
水稻专家陈日胜:中国粮安根基稳固 - 中国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