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三农

王一鸣:全球经济将处于一个低增长轨道

2024-03-28三农

在经历新冠疫情冲击和高企的通胀压力后,进入2024年,全球经济前景趋于改善但增长仍然乏力,中国经济企稳回升增强全球增长动力,持续增强中国经济与全球经济互动关系。

3月25日,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王一鸣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全球经济增长趋势」专题研讨会上作出上述研判。

王一鸣认为,目前,全球通胀下行快于预期,特别是发达经济体总体和核心通胀水平正在缓慢接近央行的调控目标,减缓了政策的紧缩压力,但经济扩张仍然疲弱。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1月发布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将2024年全球经济增长预期上调至3.1%。但王一鸣表示,这明显低于疫情前2000~2019年平均3.8%的水平,全球经济增速下了一个台阶。

王一鸣认为,从短期看,有四个方面因素制约全球增长:

一是通胀的持续时间。目前美联储等发达经济体央行的货币政策紧缩周期基本结束,但美国劳动力市场持续紧张,欧元区频繁的罢工和薪资谈判推高工资走势,通胀的粘性依然较强。尽管高利率对经济增长已经形成实质性压力,但通胀黏性可能延缓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美联储首次降息时间可能晚于市场预期。

二是全球债务风险上升。如果利率在更长时间维持在较高水平,疫情期间超常规扩张性财政政策积累的庞大政府债务,付息成本会持续攀升。去年底,美国政府负债已经超过34万亿美元,高利率债券还会进一步推高政府利息支出占GDP比重,债务风险持续上升。与此同时,低收入新兴市场经济体主权债务压力也将持续显现。

三是全球供应链碎片化。近年来,部分国家以「去风险」为名,推行供应链近岸化、友岸化,这种按照政治意图人为重构供应链的做法,造成全球供应链紊乱,降低资源配置效率,推升通胀中枢成本,延缓全球经济复苏步伐。

四是地缘政治动荡加剧。这将引发全球大宗商品价格震荡,造成全球投资者避险情绪上升,对全球贸易和供应链形成新的冲击,增大全球经济复苏的不确定性。

从更长期来看,王一鸣表示,受人口老龄化、生产率放缓、分配失衡、债务攀升等长期性因素影响,全球经济将处于一个低增长轨道。

「好消息是,迅猛发展的人工智能正在向更广泛领域渗透,突破传统技术的生产可能性边界,推动生产率大幅提升,为全球经济注入新动力。同时,人工智能技术发展速度远远超过风险管控取得的进展,迫切要求加强国际治理合作,共同应对潜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王一鸣说。

王一鸣说,近年来,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定在30%左右。中国经济正在向潜在增长水平回归。「特别是在房地产等传统增长动能减弱后,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加快成长,正在弥合和填补房地产市场调整形成的缺口。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王一鸣表示,2024年中国要实现5%左右的预期增长目标,仍需克服有效需求不足等困难挑战。目前,从国际比较看,中国中央政府扩大负债还有空间,用好财政政策空间,重点支持科技创新、产业转型和基础设施补短板、强弱项,将有效扩大国内需求。

在王一鸣看来,走向未来,中国与全球的互动关系将持续增强。

其一,中国与世界各国的经贸关系将更加紧密。中国已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随着居民收入提高和购买力提升,中国不仅是「世界工厂」,还将成为重要的「世界市场」;

其二,中国在全球生产网络中的作用逐步提升。根据联合国商品贸易统计数据测算,中国的中间品贸易占全球中间品贸易比重已经超过15%,居世界第一位。中国正在成为全球供应链的重要枢纽。在中国投资就能更好分享全球生产网络的红利;

其三,中国的全球角色将发生变化但不会被替代。随着中国经济体量不断增大,超大规模市场可以分摊研发、投资、物流、营销、采购等成本,推动中国制造业从过去劳动力低成本优势转向综合生产成本优势,持续提升国际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