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兰州大学校长严纯华:已基本扭转 「孔雀东南飞」的窘态丨大学校长说

2024-03-21教育

兰州大学校门。(人民视觉/图)

关于兰州大学,网上有很多调侃,例如,「最孤独的985」「兰大流失的人才可以再办一所兰大」。兰州大学地处西北,是我国人口密度对比线「黑河—腾冲」线以西唯一一所「双一流」建设高校。

引进人才一直是个让兰大头疼的问题。不过,近些年,问题有所缓解。2020年以来,兰大共引进高层次人才472人,过去「孔雀东南飞」的现象已有所扭转,「人才西北汇」的态势逐渐形成。

围绕着兰大如何引才以及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在3月10日接受了南方周末记者专访。

「从小苗苗开始」

南方周末: 提起兰大,很多人的第一反应可能是严重的人才流失。我们注意到兰大近些年有一项「萃英学者」计划,这项引才计划目前效果怎么样?

严纯华: 这几年,学校下大力气建立健全了多层次、全方位的引才体系,「萃英学者」计划是一个包含萃英学者、青年研究员、博士后的完整人才计划。用「萃英」二字,是因为兰大最早的校区坐落于兰州的萃英门。另外,「萃」字是「群英荟萃」的「萃」,用这个词也可以显出兰大的教育、人才培养以及人才汇聚的目的,我们希望能够尽早吸引更多人才,用事业和感情留下他们。此外,建立更大力度、更有效率的人才引进机制,搭建青年学者「黄河论坛」等引才载体,实施「萃英伯乐奖」调动引才积极性,不断加强「高精尖缺」人才引进力度。

对一所大学来说,人才是根本。而对兰大而言,人才是根本中的根本,是我们的命根子。在东西部发展不均衡的情况下,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的人才自然流向显然不利于兰大。因此,兰州汇聚人才的难度显然要高于东南沿海地区。

不过,我们目前已经基本扭转了过去「孔雀东南飞」,甚至「麻雀」都东南飞的窘态,逐渐形成了「人才西北汇」的趋势。

南方周末: 在引人难度比经济发达地区更难的情况下,兰大引人有什么策略?

严纯华: 像北大清华,他们是在全世界物色和招募那些已经长成大树的人才。对兰州大学来说,「挖大树」的难度比较大,就从小苗苗开始。对有希望的小苗苗,按照我们的需要,尽早下手。

南方周末: 怎么找到这些「小苗苗」?

严纯华: 不是简单地由学校领导或者是什么专门单一委员会说了算。我们发挥学校各个学科的专家、学者,以及国内同行和国内外校友,并且充分发挥国内外高水平专业会议上的宣传和交流作用。

比如,我们建立了青年人才的交流平台「黄河论坛」。每年在兰州瓜果飘香、气候最好的季节,由学校资助路费和食宿费用,请全球的青年才俊来校交流。通过交流,他们可以认识学校,我们也能加深对他们的了解,特别是对性格和团队合作精神的了解。我们深知,青年人除了学术能力,他们的团队意识也很重要。2023年,我们通过黄河论坛已经签约了4名优秀的青年人才。

南方周末: 兰大对人才的需求,你觉得现在满足了吗?

严纯华: 我觉得对兰大,以及对绝大多数的学校来说,这是个永远不能满足的问题。当学校发展水平越来越高,一定会将选材的视野和范围从国内变成全球,也就是一定是从全世界范围内精选人才。我想,兰大对人才的需求是永恒的。

对西部地区来说,我们对人才的渴求就更加迫切。中央不是也说我国现在对科技创新、对高水平创新人才的渴望比任何时期都更强烈嘛,我觉得兰大应该是当中最渴望的。我有时会跟老师们在畅想,除非真的实现了沧海变桑田、西北变江南,我们的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和生活条件能够跟东部地区媲美,甚至优渥于东部地区,在人才问题上我们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否则,我们必须坚持人才是根本的思想和行动,而且不是说把人才引进来就算完成任务,是要让他们在兰大生根、开花、结果。

2024年3月10日,兰州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严纯华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甘肃代表团的开放团组活动。(南方周末记者韩谦/图)

「难一点的问题,做不出来也没关系」

南方周末: 那么在引进人才之后,怎么留住他们?

严纯华: 从整体政策上来讲,我们是用待遇、事业和感情留下他们。我们将更多的钱用到教师和人才身上,体面的生活是每位教师开展创新性科研活动的基本保障。事业留人和感情留人固然重要,但让兰大人才的收入能与东部地区类似年龄段和研究成果的人才可比,甚至要比在东部学校人才的「可支出能力」更高,这就是体现兰大人才「体面」的重要考量。政策就应该激励那些到西北来建功立业的人才,这是最实惠,也是最实际的「感情」。

我们手头还有过去没有舍得分出去的一批住房和两所西北地区最好的医院。这些年我们又投资提升兰大幼儿园和附属学校,我们附属学校的校长和一批骨干教师也是人才引进过来的。过去,兰大老师们想方设法将孩子送到市其它幼儿园和小学,如今反过来了,很多校外家长想把小孩送进兰大幼儿园和小学。

另外,我们还制定系列政策保障原有老师的待遇,近者悦,远者来,别「引来女婿,气走儿子」。 比如,兰大引进人才时,不占学院高职岗位,也就意味着外来的人才不会挤占已在校教师的发展通道,而且校内的教师也可以进入到萃英人才序列。

南方周末: 说到用事业留住人才,要怎样鼓励人才在自己的学科领域内钻研呢?

严纯华: 不同学科有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用一把尺子衡量不同类型的学科。我们对教师的考核也从原先的一年一考核向长周期考核发展。因此,在个人考核评估体系中,根据学科特点,让不同学科的不同类型的贡献都算数。我们引导大家不要那么着急和功利,让大家有机会研究那些需要周期长一点、大一点、难一点的问题。对于探索性和引领性的工作,一时做不出来也没关系。只要我们的教师选题和方向重要,而且在不断地尝试和探索,同行自然能够评价工作的价值和进展。这样才有可能鼓励一些教师选难题、做全世界共同关注和攻关的大科学问题或是关键技术。要是只鼓励「短平快」,那我们就不可能有重大突破。

更重要的是,学校营造了尊重老师的氛围,给他们的发展提供平台和条件。

南方周末: 你刚说还会在情感上留住他们,这个怎么说?

严纯华: 在服务上,凡事以我们的人才为中心,以我们的教师和学生为中心,把他们始终放在心尖尖上。老师们也一定会将心比心,内心也会把兰大当家。

从「吃得饱」到「吃得好」

南方周末: 你之前提到兰大其实还面临资金基建等问题,如何解决?

严纯华: 得益于中央和地方政府对教育和科技的重点投入,得益于西部大开发、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以及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等国家战略,过去几年国家对西部和东北高校的投入有了实质性的倾斜。比如,西部和东北地区生均拨款比其他地区要高20%。

具体到兰大,我们错失了过去那些年其他学校快速发展的良机。如今高等教育在讲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时,我们需要在基本建设和师资队伍两线奋战,我们不仅需要「大师」,「大楼」也同样紧缺。我曾经说过这样一个不完全恰当的比喻,「兰大找回了自己、国家找到了兰大」,国家按照兰大的特殊需求,这些年给予了特殊的支持。

另外,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将我们的研究与国家的需求紧密结合,这几年科研经费、办学条件有了明显的提升。

更重要的是我们的心态发生了变化。过去我们满足于现状,觉得自己挺好的,现在我们觉得还很不够,必须更好。有了这样的发展之心后,我们与优秀相比,总觉得家里头还缺好多东西。

假如只想吃饱,家里有锅碗瓢盆、柴米油盐酱醋茶再有点肉就够了;而如果要吃好,你会突然发现佐料也不够、工具也不够,没有烤箱,光是几个土炉子烤大饼看来是不行的。因此,就会有更加清晰的发展思路、更加明确的规划、更加高远的目标。大家一起持之以恒地「小卒子过河」,日拱一卒,照着既定的方向朝前走。

南方周末: 想要「吃得好」,兰大可能还要在哪些方面加大投入?

严纯华: 我们计划进一步加强学校的基本功能建设,比如基建、仪器设备的更新。过去两年,我们努力地增加了一批高水平的仪器设备;我们还要持之以恒、有计划地、量入为出地开展必需的基建工作。

随着发展理念的变化,你的目标变了、要求高了,就会对自己提出新的发展要求。

南方周末: 立足兰大的特质,兰大的学科建设有哪些目标和发展路径?

严纯华: 简单来说,在基础学科方面,兰大要保持在国际第一方阵的能力。在特色学科上,像能源、资源生态环境、社会发展等基本问题,要选择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问题。特别是在兰州、西部这样自然形貌丰富,文化积淀厚重,民族多元融通的地方,我们要做出特色、形成优势。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和黄土高原三个高原汇聚的特殊自然禀赋下,如何能够把这一种自然条件变成一个天然的多学科综合的大实验室?比如风光电能源及其转化问题、矿产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相矛盾的问题等,我们可以研究的特色东西很多。

再比如敦煌文化、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等问题,就像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多民族民歌「花儿」,西部各个地方都能唱出不同的腔调来。宁夏有宁夏花儿,青海有青海花儿,甘肃有甘肃花儿。甘肃的花儿还分不同的地域,像今天的临夏古称河州,它在黄河上游,也是汉、回民族交界的地方,所以它的花儿唱出来也会不同。所以说文化方面,西北地区百万年的人类史、一万年的文明史、五千多年的文化史,是一个立体、全面的场景,你想想是多么的有意思。

南方周末: 在产学研结合方面,兰大的研究如何与实际产业结合?

严纯华: 比如风光电能量转化中有关材料和能源问题;再比如草学,它本身既是科学也是一个产业;地球科学方面,有关生态环境、矿产资源、水资源、地质灾害、气象气候监测、预报等问题;即便就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的转变,都有很多可以跟各级政府、企业合作的需求,我们可以在服务国家和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中获得支持、发展自身。

南方周末: 对兰州大学未来的发展,有什么期待?

严纯华: 我经常说,只要我们营造好环境,老师们永远比我们这些干部聪明,他们自然是能做好工作的。相信我们的教师,他们永远会选自己最能做好的事情去做的。我们就是要营造服务老师们「跳起摘桃」的氛围,还要鼓励大家「搭梯登高」,引导和协助大家通过合作和贡献,借助外力跳得更高。所以,我们也欢迎媒体多关注经济待发达地区的发展,关心和支持兰大的发展。

兰大人把 「欠发达地区」的说法改成「待发达地区」,因为我们觉得「欠」字有点怨天尤人,「待」字则要大家对未来充满期望、要主动先干起来,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有希望,也一定会将希望变成现实的。

南方周末记者 韩谦 魏翠翠 南方周末实习生 王尔宜

责编 钱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