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解读论语464——大德很难「被看到」,老师也是「大德不德」!

2024-07-08教育

解读论语464

——大德很难「被看到」,老师也是「大德不德」!

作者:红岭浸道

引言

关于【论语】,千人千解,莫衷一是。本人从「古文字」训诂的角度解读【论语】全文,可能有些不一样的理解。

*******

今天我们来继续解读【论语】内容:子曰:「有教无类。」

翻译为:孔子说:「教育他人不能归为一类去教。」

********

来看一下「类」字:

********

这一节,放在了「儒家以行论德」的【卫灵公篇】中,说的是「教育学生要根据每一个人的情况施用不同的方法,绝不可以为省心省事而归类去教,这是教育者的大德行」。

「有教无类」,应当是「有教勿类」。

不要「一类一类」地开展教育,要注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依其「个性」进行「教」,才是最好的教育!

*******

这一节,孔子评述的是「教育者的大德行」。

孔子自己是一位「老师」,他专门提到了教育者的大德,就是「有教无类」。

可是人都是有惰性的,「老师」也不例外。

作为教育者的「老师」,当他的惰性发作时,通常最简便的方法是「学生归类」,对这一类的学生用通用的手法「一下子」就可以教育「多个学生」。

但「人」都是有个性的,都是不完全一样的,用这样「同样」的方法教育,老师「省心省事」了,可学生们的有效成长却「被牺牲」了!

只是这种「牺牲」是暗暗进行的,老师的这种行为就是「缺德」,但很少被发现!

所以,老师的大德是「有教无类」!

孔子所言,直击核心。大德真的很难「被看到」,大德都是在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与【道德经】中「大德不德」,不谋而合!

********

【论语】原文:

子曰:「有教无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