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凄惨福州话(009)福州「头碗」不能吃

2024-03-25教育

【福州话「凄惨」是喝彩】

福州「头碗」不能吃

川东开县一带,现在应该说重庆开州区一带,民间宴席中,有一道菜,以土豆打底,中层是酥肉和酥排骨,上层用豌豆尖覆盖。这道菜,是宴席九大碗中第一碗端上桌的,所以称之为头碗。

(川东名菜:头碗。)

福州也有「头碗」。

但就不是菜,跟菜一毛钱关系都没有。

这是一个粗俗语。

当福州人说:「头碗也有?!」

文雅的翻译是,哪有?

粗俗的翻译是,有个屁。

应用场景如下:

甲:听讲你发大财了?

乙:头碗也有!

乙的回答意思是:发个屁财。

为什么头碗这么糟糕呢?

头碗是什么呢?

是头盖骨。

完整的福州话是:头碗骨。

搞屁,福州人说,做骨。

搞什么屁,福州人说,做什乇骨骨。

总之,福州人的「头碗」一点都不好吃。

美猴王在福州的封号

孙悟空,有个福州大名,叫:猴中王。

在北方,孙悟空被叫做猴王、美猴王。

福州人不直接说猴王,非要加一个字,变成猴中王。

什么原因呢?

我猜,可能是因为,福州话里,「猴」不是好词儿。

猴马鹿兔,不三不四的人。

猴头老鼠耳,长相丑陋的人。

还有一个词,叫,猴sa鬼戳。

「sa」是詈语,少+利刀旁,字库里没有。

猴sa鬼戳=畜生养的。

猴还可以作为动词,是「不停骂人」的意思。

网友「蓝光的书房」要我说说麻九侬。

麻九侬,意思是,心术不正,人品不好的人。

这个词,有的福州话词典,是「麻九」,有的福州话词典,是「猫九」。

麻九,猫九,福州话说出来,一样。

不管哪种组合,麻九也好,猫九也好,都有「九」字。

可是,「九」字,没有不好的意思啊。

猫九侬,会不会是猫猴侬的变音呢?

无中生「冇」

「冇」字,全国许多方言区都表示「没有」,发音大致都是以「m」为声母,韵母稍有区别,ao或ou,当是地区口音的差别。

可是「冇」字到福建却变了。

首先是读音变了。

声母变成「p」。

韵母,各地稍有不同。

福州,韵母是「ang」;闽南,韵母是「ann」,建瓯,韵母是「ong」。

意思是:物体内部结构疏松,不坚实。

冇柴,密度不高的柴。

冇粟,干瘪的稻谷。

讲冇话,讲空话。

冇讲,聊天。

冇,不是正宗汉字,是方言字,也叫俗字。

福州还有一个方言字,是在「冇」里面加一横或一点,读如福州话的「垫」,意思跟「冇」相反,表示物体内部结构坚实,密度高。

字库里没有。

实体福州话字典里有。

但其实,标准汉字里面没有「冇」反而有它的反义词,是:橂。

【集韵】【类篇】:音奠。木理坚密也。

「冇」字最早出现在明代的【广东通志】里,说广东人「无曰冇」。

粤语里面,「无」字跟「冇」字同音,都是念mou,意思也一样。

有的粤语字典就说了,冇,同无。

古汉语里面,「无」就是念mo。

我有证据。

佛教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是梵文译音。「南无」不念nan wu,念na mo,说明古代「无」字读mo。

我猜,明代的广东人之所以造出「冇」字来代替「无」字,大约只是为了图省事。

因为,繁体字「無」字实在太多笔画了。

这叫:无中生「冇」。

而福州人发明「冇」里面加一横来取代「橂」,应该也是为了图省事。

闽北的建瓯话很像粤语?

20多年前我刚到香港的时候,还不会说粤语。

跟几个朋友一起去餐馆吃饭,餐馆门口的服务生问我:gei do go?

我听懂了。

服务生问的是:几多个。

为什么我能听懂呢?

因为这太像建瓯话了。

建瓯话是我的母语之一。

建瓯有的乡镇,「几多个」是这么说的:gi de go。

不完全一样,只是像。

我岳母是广东人,1950年代从马来西亚归国,被安排到建瓯工作。

她说,当时,有一个领导给她介绍建瓯的特点,其中说到,建瓯话跟广东话有点相像。

网上有个建瓯人说,他看粤语电视剧,觉得建瓯话貌似有50%跟粤语差不多。

建瓯跟广东并不接壤,建瓯在福建北部,坐动车去广州要9个多小时。

不知道建瓯话跟广东话是怎么像起来的。

建瓯人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

北方有一句歇后语,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下人(吓人)。

建瓯话,生孩子不叫生孩子,叫洗孩子,洗囝。

为什么是洗孩子呢?

我猜,大约是因为,古代女人分娩,要不停地洗。

古装电视剧,演到女人分娩的时候,必定会有热开水伺候。

古代中医就已经认识到沸水能够消毒。

两千多年前的【吕氏春秋】就有「九沸九变」的说法,水烧得越开,就会变得越干净。

在水里面加一些中草药一起煮,那就是消毒药水了。

古代女人分娩,就是用这样的中草药沸水,不停地洗。

当然先要晾一晾,降低水温才行。

产婆不停地为产妇擦洗,为新生的婴儿擦洗,产婆自己也要不停洗手。

所以,建瓯人把生孩子叫做洗孩子,洗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