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教育孩子,究竟应该「顺其自然」,还是「严厉管教」?

2024-03-28教育

【时代】说的那样,「孩子的心像水泥,早期的印象会固化一辈子,在成年后,即使花数倍的精力,也不见得能修正过来。」

所以,你对孩子的教育方式,可能决定了孩子一生。

「顺其自然」≠「放任自流」

越来越多的家长觉得,相比于让孩子优秀的成长,他们更希望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鞠萍姐姐作为我国第一位专职青少年节目主持人,深受全国亿万小观众的欢迎,关于对孩子的教育,鞠萍姐姐说:「对孩子的教育首先是顺其自然,让孩子快乐成长。」

那么,顺是不是什么都依着孩子呢?是否意味着是对孩子百依百顺呢?

当然不是,所谓顺其自然有一个前提,那就是要强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会给他人带来不快带来麻烦的不良习惯。

顺其自然不是无条件的顺着孩子,这是溺爱。

著名歌唱家李双江夫妇曾经做客【鲁豫有约】。

李双江表示花了很多心思在儿子身上,认为自己儿子天赋很好,所以不管他,让儿子顺其自然的成长。

结果儿子李天一15岁因为无证驾驶宝马并打人,被拘留教养一年,出来后才半年,又因为酒后与人 lun jian 女孩子,被判10年。

李双江夫妇花了那么多心血培养儿子才艺,钢琴、书法、冰球样样金奖,可是他们忘了教孩子是非对错,没让他知道做错事的后果。

顺其自然也不是彻底放手,毫不作为,让孩子自由生长,这是家长的不负责。

网上有这样一件教育事例,一个女儿,每每谈起自己的母亲,总是一肚子的委屈。

从小到大,妈妈都不管,姐姐嫁人,她就一句话:这婚事我不同意,以后后悔了别来找我,也别怨我。

女儿考大学那年,妈妈也是一句话:你喜欢什么就报考什么,不用问我。

结果现在,姐姐婚姻生活很不幸福,她最恨的就是妈妈,女儿一想到她说的那些话,也是想爱爱不起来。

通过这个事例,想来想去,我不得不承认这样一个事实:真的是父母做错了,父母错就错在,对女孩的养育太过「顺其自然」,而缺少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顺是一种艺术,是一种中庸之道,既不是事事都顺着孩子,也不是事事都逆着孩子。

顺是顺势而为,

顺是顺应天性,

顺是顺其自然。

顺是在孩子和家长的想法相悖的时候,既能让孩子去做正确的事情,又能让孩子带着愉悦的心情,而不是在家长的强迫之下去做这些事情。

顺是在孩子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而忘了现实世界中的种种规则时,家长能巧妙地温柔地提醒孩子,而非指责和催促。

顺是在孩子有情绪的时候,家长能与孩子共情,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而非否定孩子的情绪,甚至是被孩子的坏情绪所感染,以暴制暴。

没有爱的「严厉管教」是冰冷的

在孟非主持的节目【四大名助】中,有一位棒打女儿的虎妈成为备受争议的话题之一,更是赢得节目史上最高投票数。

孟非拿着一条皮带稍有困惑的问女儿:「这条皮带的意思是?」原来这是虎妈打女儿的工具,引得现场观众议论纷纷。

孟非怒斥虎妈是他见到的最自私的母亲之一,希望这个母亲多看看同龄人是如何做母亲的。

面对女儿的控诉和主持人的不解,虎妈解释道:「自己语言表达能力不好,行动力好。」因此虎妈在管教女儿的态度上简单粗暴。

虎妈觉得讲话浪费时间,还是动手比较直截了当。为了培养女儿的独立自主性,竟然把自己女儿丢到沙漠里三天两夜让孩子吃苦。

更离奇的是母亲在网络上看到青少年犯罪新闻后便不让孩子与同学接触,怕女儿被同学影响学坏,也不愿意让女儿结婚。

种种奇葩的「教育方式」让女儿无法忍受,表示大学毕业之后就要离开,「跑得越远越好」。

没有爱做支撑的严厉管教,是冷冰冰的教育,缺爱会让孩子失去安全感,丧失自我价值感。

心理学认为,童年时期被暴露在被忽视、不安全、不被爱的养育环境里, 孩子在潜意识里会产生根深蒂固的观念:「我一无是处,根本不配得到别人的爱」,让孩子变得自卑,影响孩子一生的人格发展和幸福走向。

缺爱最大的影响是让孩子心理失衡,从而去寻求补偿。

台湾女星陈乔恩是很喜欢喝酒的,遇到压力大的时候还会酗酒,之前还被曝光酒驾。

究其原因,是由于陈乔恩自小便在母亲极其严苛的教育下长大,心理留下了难以平复的创伤,不善与人交流,不会疏通自己的情绪,遇到压力就借酒浇愁。

外表活泼开朗乐观的陈乔恩曾在节目中吐露:「我从小活在恐惧中,我很怕妈妈。」

在节目中陈乔恩整个人都显得高度紧张,小心翼翼,回头确认妈妈听不到才安下心来,可想而知她的恐惧有多深。

而陈妈妈也是相当的懊悔,也道出了很多严厉管教儿女的父母的心声:我要澄清一点,是我自己并不知道,作为妈妈,绝对不会刻意对自己孩子不好。

然而就算她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却已经对女儿造成了无法挽回的伤害了。

中国传统的教育理念是:「棍棒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而且在中国传统的亲子关系中,父母都是沉默的,几乎很少父母会很明确的表达对孩子的爱。

所以出现了很多「虎妈」、「狼爸」式的父母,他们采取非常严格,甚至近于苛刻的方法管教孩子,父母们是为了孩子好,但是孩子却没感觉到父母的爱。

所以,这样严厉而沉默的管教,未必会带来想象的效果。

弗洛伊德说过:「一个人童年时期的经历虽然会随着时光的流逝而逐渐被淡忘,甚至在意识层中消失,但却会顽固地潜藏于潜意识中,对人的一生产生恒久的影响力。」

管教孩子前请一定要三思而后行,简单粗暴可能是最快速见效的教育方式,但会给他的人生埋下隐患。

教育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jiao 育 是有具体的针对性的,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生长环境,家庭氛围,文化氛围都是不一样的,别人成功的教育方式,可能到你手上就不管用了。

没有一种具体方法是普遍管用的,你只能借鉴他人教育的理念,然后根据孩子具体情况「因材施教」,而不是盲目照搬。

但是教育的本质是生命影响生命,用你的生命状态引领孩子。

现在流行「快乐教育」,让孩子快乐的成长,但是我想说的是,教育这件事从来都不是快乐的,教育是严肃的,是有强制性的,是让人不舒服的,但也是必须去做的。

我们只能说用快乐的方式去教育,让孩子快乐的接受教育。

最早的「快乐教育」这个观点是由英国教育学者赫伯特斯宾塞提出,他表示:「教育的目的是让孩子成为一个快乐的人,教育的手段和方法也应该是快乐的。」

在赫伯特斯宾塞理念的培养下,他的侄子小斯宾塞14岁就被剑桥大学录取,其他几个孩子也成为了各个领域的精英。

当然,用「快乐教育」培养出杰出人才的事迹不计其数,这也是很多家长趋之若鹜的最重要原因。

但很不幸,有的家长把「快乐教育」解读成:

玩是小孩子的天性,现在可以尽情玩,以后学习的时间长着呢!

不要压抑孩子的天性,孩子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

尽量减少学习的数量和时间,让孩子有更多时间玩耍。

学习成绩都是次要的,只要孩子快乐就好。

这种妖魔化的「快乐教育」的确让孩子快乐无比,但却忽视了赫伯特斯宾塞的重点,那就是:快乐教育≠放任自流、什么都不学。

真正的「快乐教育」是通过更巧妙的教育方法,顺应、激发孩子的内驱动力,让孩子对学习产生兴趣,从而「主动辛苦」的学习,并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

所以教育从来就不是顺其自然,而是让孩子觉得「一切是顺其自然」,目的是让孩子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

从来不会有「完美的教育」,在教育这条路上,家长和孩子都是在互相磨合,摸索着前进,寻求合适的出路。

对于不同的孩子来说,可能有些教育方式对他来说就是好的方式;但是同样的教育方式,用在其他孩子身上,变成了不好的方式,让人很痛苦,要关注的是教育「适合不适合」,而不是教育「完美不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