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兰妈谈育儿
想要把孩子管好,那做家长的,身上就需要具备一种「适时而教」的绵力
碰到一位妈妈,她家里有一个13岁男孩
小的时候就调皮捣蛋、一点都不服管教,长大进入 叛逆期 后就更加犯浑了
就拿暑假来说吧,妈妈每天都在催 「该写作业了」 ,可孩子根本没有听进去只字半语
每天刚睡醒就抱着手机打游戏,喊他吃饭不理人,再说些什么还会直接发脾气不理人
那一天,妈妈回家发现男孩又趁着写作业的功夫偷偷玩游戏
批评几句后就把手机砸了,情急之下还打了男孩一巴掌
没想到,孩子 怒气冲冲 地把妈妈手机夺过来扔地上,发现不解气后,又把妈妈狠狠地推了一下
一个踉跄没站稳,妈妈半蹲在地上无比震惊
她不明白,为什么邻居家的10岁孩子,同样是男孩,人家父母一声厉喝就知错改错,而自己的孩子却是越管越叛逆
事实上,这种情况就是典型的:管晚了
而通过情况了解,男孩出生没多久,妈妈就跟爸爸外出打工,忙于挣钱,也疏于了对孩子管教
读幼儿园、小学的时候批评几句,或许还能听得进,等到初中之后,只要一严管,那孩子马上就会反抗起来
说到这里,突然想到一个亲戚,她和她的女儿相处起来就像是闺蜜一样亲密
印象最深的那次,亲戚带女儿到我家里做客,刚进屋还没来得及换鞋,女孩就 着急忙慌 地计划写作业
我劝她:「反正周末两天假,不着急」
她却告诉我:「不行哦,我今天有任务,必须要今天完成」
亲戚也在一旁连身迎合说:「没错,不像我这个懒人,早上起床上班还得全靠闺女喊,这个家没她可不行」
听到这里,我已经察觉到了来自妈妈身上的智慧-对孩子示弱
是的,没错,这就是管好孩子需要具备的「适时而教」,家长需要做的也是感受孩子的成长,然后再说孩子能听得见、愿意听的话
比如,示弱教育里的三大攻略,掌握它们,孩子会更好管教一些
01
攻略一:
能站则站,得不到的才会珍惜
看过一个管教孩子的典例,很有感悟
有个妈妈,在网上买了很多书
可她回家后却把书藏起来,然后故意对女儿说:「这些书,都是我的,你可别动,千万别动呀」
女孩瞄了一眼,漫不经心地说:「我才不动,我最讨厌看书了,怎么会动你的书呢」
妈妈又故意搭话说:「那样最好了,这些书,我可是特意买的,费了好大功夫呢」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妈妈下班回家,除了做家务、就是在一旁静静看书
而女孩,竟然也从刚开始的「不看书」、「不愿意看书」,慢慢变成了妈妈的书搭子
说起这件事,妈妈还好笑地说:
「这丫头,刚开始嘴硬不看书,可看到我在看书后,总是有意无意地凑上来,我越不让她看,她越是要想尽办法看到书中的内容」
听到这里,可能大家都觉得这是妈妈 以身作则 的看书功劳
可事实上,以身作则是一方面,让孩子 求而不得 才是一段教育里能领跑的要点
还有个妈妈,是我朋友的亲戚,她在教育孩子方面也很有一套
举个很形象的例子
当孩子哭着闹着要买玩具时,妈妈的教育方法就是:「自己买」
教育理念也是「能站着,就不要让孩子站着享受,有零花钱就用零花钱买,没零花钱就想办法挣零花钱」
孩子呢,拿着钱货比三家后,最后还是没舍得买
这个理念听起来好像是「穷养」,但比起物质上的穷养,理念中的「自己体会」才是王者
就像你给孩子买10块钱的玩具是享受和满足,而给孩子10块钱买玩具,是在失去和得到中权衡利弊一样,所得到的体会与感受是完全不同的
所以,把孩子管好的第一个攻略,就是让孩子自己去想办法争取,任何东西也是得不到才会珍惜
成长这条路上,孩子将来也会遇到各种形形色色的人,还有各种各样的诱惑,能在求而不得中学会取舍也不失为一种修行
02
攻略二:
能用则用,孩子更渴望被求助
网上有一种声音,叫作:爸爸带娃,能活着就不错了
讲真的,前段时间就真切地体会了一次
那天晚饭过后,大女儿 心血来潮 想要出去学自行车
和孩子爸爸商量过以后,我们找了一处清净空旷的地方,那里车少人少特别适合学车
鉴于女儿之前骑坏一个带有辅助轮的自行车,对她的学车之路也有着很大期待,总以为脚上踏板后就能骑着走
可结果呢,一连好几次,一只脚上踏板后,另一脚就失去了平衡
尝试了一遍又一遍后,着急得 满头大汗 不说,伴随着哐铛一声,女儿和自行车一起摔向了右侧
当时,女儿爬起来后,对着自行车连踹好几脚,嘴里还嘀咕着说:「都怪你,都怪你」
看得出,摔跤后的心理特别沮丧,整个人似乎也失去了学车的动力
为了帮助女儿找回信心,我提议和爸爸一人扶着自行车的一侧把手
结果,爸爸却一针见血地指出说:
「学车哪有不摔跤的,还没学会走就想着跑,刚开始学自行车也没有人能踏满圈,只能先半圈半圈地找到平衡,学这个也根本没办法教,就得靠她自己去慢慢练」
听着还是蛮有道理的,可女儿也在不断尝试中不停地摔跤,直到生气地丢下自行车,然后说了句:「不学了,再也不学了」
那天过后,女儿回家也是好几天不说话
再次聊起话题时,她哇哇大哭,直接对我说:「感觉自己好没用,自行车看着那么简单,学起来也太难了」
看着她满脸沮丧的样子,我意识到孩子当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缺少自信
于是,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我对她都是「能用则用」
灵感也是来源于一次洗衣服时,女儿帮我成功搓掉污渍后脸上露出的爽朗笑容
那一次,她还兴高采烈地告诉我:「妈妈,以后有什么需要我帮助的地方,尽管喊我,我觉得我能帮你做很多事情的」
是呀,孩子身上有无限发挥潜力,就看我们如何看待
不想孩子在否认自己中失去光泽,那家长要做的就是对孩子:能用则用
吃完饭了,让孩子帮忙收个碗,夸他勤快有能耐
想喝水了,喊孩子帮忙倒一杯,夸他懂事又能干
在外面,喊孩子帮忙指个路,夸孩子方位感强
…
任何事情,只要你让孩子参与进来,孩子就能感受到被需求的存在感
而这份存在感,恰恰是孩子不畏艰难、能改头换面的内驱动力和外在成就感
03
攻略三:
能怂则怂,孩子是需要唤醒的
孩子是需要靠唤醒的,懂得爱人、和知道感恩,都是一样
网上曾经看过一个妈妈吐槽自己的孩子
她说:
「我每天都在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孩子,任劳任怨,从来都没有一刻停止过,可结果呢,就因为一次加班回家晚,答应儿子的玩具也忘记买了,孩子就不让我进家门,还说以后都不想再听到我说话了」
最后,妈妈还无奈地发出质问:「为什么一把屎、一把尿,把孩子拉扯那么大,他却一点都不知道感恩」
讲真的,现实生活中,像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大家最不能理解的也是:「为什么孩子不懂得感恩」
事实上,父母之所以养出叛逆、难管的孩子,主要的缘故就在于一开始我们就在强势、企图控制孩子
就拿懂不懂得感恩来说吧
每个懂得感恩的孩子都不知何为感恩,他们知道的就是:「我喜欢爸爸妈妈,我离不开他们」
每个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也是一样,他们最初也根本不知道什么是不孝,他们经历的也是在一句句否定、批评和谩骂打压下,慢慢对父母失去靠近的勇气、与希望罢了
女强人的表姐就是如此,刚开始和她儿子的关系还不错,可随着一次次的打压和对比之后,孩子每天放学后就尽量在外面磨蹭着,甚至抱着:「能少回家5分钟,就少相处5分钟」的躲避心理
发现这件事后,表姐怒气冲冲地质问孩子:「我对你付出那么多,你现在就是这样嫌弃我的呀,小小年纪就这样,以后长大了还得了」
看着表姐趾高气昂的样子,孩子也直接不忍了,咆哮着顶嘴说:「你每天在外面对谁都保持笑脸,唯独看到我立马变脸,整个人看起来那么凶,谁敢靠近你呀」
一番话,让表姐不禁踉跄几步,也随即认知到:「对孩子不能太强势」
还记得有个喜欢带孩子爬山的妈妈,儿子五岁的时候,妈妈第一次带她爬陡峭的台阶,成年人从高处往下看都吓得腿发抖,男孩自然也是哭着闹着要妈妈抱在怀里
当时,妈妈不管如何鼓励,孩子都无动于衷,反而哭得更凶
没办法了,妈妈索性换一种方式,她直接露出弱小的眼神对孩子说:「儿子,妈妈也好怕呀,你可以拉着我,我们一起慢慢下山吗」
于是,上一秒还胆小懦弱的男孩,下一秒就化身小英雄,直接拉着妈妈的手,一路上还时不时地关心说:「妈妈不怕,我们一起走」
这就是对孩子示弱的所在价值
你对孩子弱,孩子体会到被需求感了,也自然而然就变得坚强、勇敢起来了
哪怕一路上依然很艰难、害怕、恐慌,但他们的心里有种「爸爸妈妈需要我」的声音在唤醒孩子
直到孩子有了目标、有了胆量,也有了让自己变得越来越好的底气…
那么,关于家长要在孩子面前学会示弱这个育儿话题,大家还有哪些不一样的建议与看法呢?欢迎评论区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