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不是所有孩子都适合温柔的沟通,有些话你敢说吗?

2024-07-23教育

「你要自杀我给你递刀,你要上吊,我给你扶绳子,你要跳楼,我给你搭板凳,老娘怕你个球。」这家长真狠,你敢对你儿子说这话吗?

1、

有个家长在外面打工,孩子交给公婆带,由于老人的溺爱把孩子宠坏了,挑食、任性、打架、逃学各种事情,反正就是差生,最后公婆说了,真没办法,管不了了。

孩子的妈妈看到这种情况也是没辙了,就回家开始自己带孩子,这时候她对孩子说了一番话,相当炸裂,我相信,一般家长不是说不出来,而不敢说。

这位妈妈跟孩子约法三章,她说,在家里我是老大,老娘喊你往东你们不能往西,周末老娘卖菜,你们跟我一起卖菜,老娘打花椒药,你们跟老娘打花椒药,老娘做饭,你们跟我一起做饭,老娘赶早洗衣,你们跟我一起洗衣……总之凡事讲规矩,不能任由你们搞一盘儿。

不读书,总要做事,劳动能改造人。

是不是感觉相当的霸气。这还没完。

有人问,这孩子都这么任性了,要是不听你的怎么办,要是孩子拿寻短见要挟你怎么办,这事孩子不是没干过。

这位妈妈回答的真干脆,「这些问题我从来就想得开,我明确告诉孩子,寻短见的孩子不是我的孩子,儿孙只有儿孙福,没有儿孙我够幸福。」

「你要自杀我给你递刀,你要上吊,我给你扶绳子,你要跳楼,我给你搭板凳,老娘怕你个球……」「你们跳了一个,老娘还有一个,两个都跳了,老娘年轻再生几个。」

就冲这话,这孩子还真不敢了。人家家长想的明白,「教育孩子你越怕什么就来什么,反而是你什么都不怕,孩子才更听话,家长都怕,老师更怕,家长都不管,老师更管不了家长都管不好,老师更管不好」

这位母亲的沟通方式不一般,和我们通常讲的完全不一样,有网友认为,对,就应该这样,现在的家长就是缺少这种魄力。话是这么说,但提醒家长,这种沟通方式要因人而异,不要轻易尝试。

做家庭教育这么多年,我总结出三种类型的孩子,家长们对照一下,不同类型的孩子,家长使用的沟通的方式是不一样的。

第一类:适合极端言辞的孩子

当我们谈论「适合极端言辞的孩子」时,我们其实是在探讨一个比较特殊而且复杂的群体。这些孩子并不是我们传统意义上认为的那种「好孩子」或者「乖孩子」,他们经常表现出叛逆、挑战规则的一面,甚至会显得「软硬不吃」。

而极端言辞,对他们而言,反而是一种有效的沟通方式。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用恶言恶语去伤害他们,相反,这是一种策略性的沟通手段。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极端言辞并不等同于辱骂或恶意攻击。 在这里,极端言辞更多是指直接、坦率,甚至显得尖锐的沟通方式。对于孩子来说,这种方式能够突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引起他们的注意,进而促使他们反思自己的行为。

那么,为什么这类孩子会适合极端言辞呢?这通常与他们的性格特点和成长环境有关。这类孩子往往具有强烈的自我意识和自主性,他们渴望被认可,渴望独立,但同时也伴随着一种深深的孤独感和不被理解的感觉。他们觉得周围的人都不理解他们,都在试图压制他们的个性。因此,温和、传统的教育方式对他们来说效果甚微。

极端言辞能够触动这类孩子的内心,主要是因为它打破了常规的沟通模式。当他们听到尖锐但真实的言辞时,他们会感到震惊,进而开始反思,这种自我反思的过程,对于他们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它可以帮助他们跳出自己的小世界,从一个更广阔的角度去看待问题。

当然,使用极端言辞也需要非常谨慎。 因为一旦过度,就可能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甚至引发更严重的叛逆行为。所以,在使用这种方式时,我们必须确保言辞背后的意图是建设性的,是为了帮助孩子成长,而不是单纯地为了打击他们。

此外,我们还需要明白,适合极端言辞的孩子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他们的成长和变化,他们的需求和心理状态也会发生改变。因此,作为家长,我们需要随时调整自己的沟通方式,以适应孩子的变化。

「适合极端言辞的孩子」是一个复杂而独特的群体。与他们沟通时,我们需要有足够的耐心和智慧,同时也需要不断地学习和探索更有效的沟通方式。

第二类:适合温和沟通的孩子

大多数孩子是适合这种沟通方式,这些孩子大多数性格较为温和、还有点内向,对新事物和新环境比较敏感,他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理解。这类孩子,就像是一朵需要细心呵护的小花,需要我们用更为柔和的方式去与他们沟通,才能让他们更好地绽放。

首先,我们要明确的是,这类孩子并不是不喜欢与人交流,而是他们更需要一种安全、舒适的环境来打开自己。他们对外界的评价和反馈比较敏感,一句不经意的话都会让他们感到不安或受伤。因此,与他们沟通时,我们需要特别注意自己的言辞和态度。

温和沟通,对于这类孩子来说,就像是一缕温暖的阳光,让他们愿意与我们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那么,如何做到温和沟通呢?

第一,就是要保持耐心和倾听。 当不要急于打断他们,也不要急于给出自己的意见或建议。就让他们慢慢地说,我们只需静静地听,偶尔给予一些鼓励和肯定的眼神或微笑就足够了。

第二,就是要尽量避免使用过于严厉或直接的言辞。 比如,我们可以先肯定他们的努力和进步,然后再委婉地指出他们的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样,他们更容易接受我们的意见。

第三,就是要多给他们一些正面的反馈和鼓励。 当他们做得好的时候,我们要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当他们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们也要及时给予安慰和鼓励。让他们知道,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有我们在背后默默地支持他们。

第三类:任何沟通方式都没用的孩子

说实话,当你看到一个孩子对任何沟通方式都没啥反应,这背后其实有很多深层次的心理和情感上的问题。这些问题啊跟孩子的成长环境、以前遇到过的事情,还有他们内心的害怕和不安有关。

首先,有些孩子可能因为以前受过伤或者有过什么痛苦的经历,心里就建起了一堵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啦。

他们曾经被身体或情感上伤害过,所以现在对外面的事情都特别小心。这堵墙就是为了防止自己再次受伤,所以他们就选择把自己封闭起来。

然后,还有些孩子呢,长时间没人关心,或者一直被压抑着,结果就变得麻木,甚至封闭了自己的情感。

他们感受不到别人的关心和爱,也说不清楚自己的感受和需求。这种状态下,你跟他们说话,他们都没啥反应,就像是情感系统被「关掉」了一样。

再有,有的孩子在认知或语言理解上有困难。他们的大脑处理方式和别人不太一样,或者在语言学习上有点吃力。

所以啊,有时候即使是很简单的话,他们也听不懂或者误解,结果就导致沟通不下去了。

另外啊,还有一些孩子可能有一些特殊的心理问题,比如自闭症、抑郁症之类的。这些问题呢会让他们很难和别人交往,或者根本就不想和别人说话。像自闭症的孩子,他们在和人交往和说话上就有点困难;而抑郁症的孩子呢,对周围的事情都提不起兴趣,包括和人说话。

「任何沟通方式都不适合的孩子」,他们背后其实隐藏着很多复杂的心理和情感问题。这些问题跟他们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还有当前的心理状态都有关系。

开头的那位妈妈,她以其独特的沟通方式成功引导了她的孩子。她敢于直面问题,用直接、坦率的语言挑战孩子的任性,甚至以霸气的态度对待孩子的叛逆。

她的做法或许并不适合所有孩子,但她给了我们一个重要的启示:作为家长,我们需要勇敢地面对孩子的问题,寻找适合他们的沟通方式。您觉得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