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变味的「爱情心理学」走进大学课堂:如此教书育人是毁人不倦 | 快评

2024-03-20教育

近日,多张PPT截图在网上流传并引发关注。爆料人称,这是华东师范大学的一堂爱情心理学课的课件内容,主讲老师是龚某。

PPT截图提及:「从基因潜意识层面需求出发,女性对男性最大的吸引力是可以生孩子,所以,不管女性是否愿意真的生孩子,只要口头声称自己未来想多生几个孩子,都会大大增加对男性的吸引力」「女性在恋爱中明示特别是暗示让男方感觉观念保守可以大大增强对男性的吸引力」「(首次性活动)在轻度推却后,高度配合完成性活动,在性活动完成后,又表示轻度内疚,后悔,罪错感,自我批评做得不对,最好能适度流眼泪(事先手上涂好牙膏)」……

一份华东师范大学教务处网站的截图显示,在【2023年度大夏学堂优质示范课程建设项目公示】一文公示了【爱情心理学】,课程负责人是龚某,所在单位为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

PPT截图上了社交媒体平台之后,遭受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批评与舆论暴击。一种指控主讲老师所讲内容「性别歧视」「物化女性」「媚男」;另一种指控主讲老师是在「教女性怎么欺骗男性」「这种PUA、精神控制的捞女课程为什么能堂而皇之出现在大学的课堂上」。

这里不讨论学生因不满老师的授课内容而将其放到网上去的做法是否妥当(程序问题),也不具体讨论男女的身心差异及不同的择偶策略(科学问题),只讨论这类课程内容的实质及其所展现的价值观是否合乎公共道德(实体问题)。

首先,必须明确,如果课程只是讨论男女的生理与心理差异,这些差异的进化论根据,及基于这些差异的男女择偶策略有哪些、有何不同等,那所述内容只是生物学与进化心理学的范畴,就是一些科学知识,大学课堂当然可以讲授此类内容,对此也不必有多少争议。

听了课的男女,或只是当一门普通的课程,拿了学分就慢慢把相关内容淡忘了,或者觉得有助于自己的恋爱婚姻或基于学术兴趣,看了这方面更多更深入的研究,自己理论总结归纳与实操探索出具体的针对异性的交往与择偶操作方法甚至是「套路」,自己亲自用或教授给别人用,都是该学生个人的事儿,道德评价与法律责任归于本人,与授课老师无关。

授课老师在课堂上讲授女性的择偶策略,分析其成因与效果,都没有问题。有问题的是,将女性的择偶策略套路化,甚至欺诈性地加以使用,口头说未来多生孩子、向男性展示观念保守、首次性行为后装后悔之类,通过拿捏、操弄男性的心,姑不论有效无效、效果多大,本身无疑是不道德的,绝非正派价值观,也不怪男女听了都反感。

女性生孩子,首先是为自己生孩子,让自己的基因绵延。她是否生孩子,生孩子选择跟哪位男性合作(或使用精子银行),是否与该男性组成家庭共同抚养孩子,她本人有全部的决定权。在这个认知基础上,发出真实信息,换取真心回应,才是最好的策略。

男女择偶,尤其是准备长择、走入婚姻、组建家庭的,当多一些真诚,少一些套路,最好是两个人价值观一致、生活目标契合。不想生孩子的,自可以不结婚,或者找一个同样不想生孩子的异性缔结婚姻或共同生活;想生孩子的,当然应该找同样想生孩子的异性缔结婚姻,甚至在婚前就生几个孩子也达成共识。

这样,两类男女的价值观与生活目标就是匹配的,交往从一开始就建立在诚实的基础上,是牢固的,避免了后期踩各种雷。若是第一类伪装成第二类,以获取第二类异性的经济与感情投资,短期可能看不出什么,但长期没法伪装,终究要摊牌,因为两性交往涉及巨大的时间、精力、感情与经济投入,此类欺骗一旦暴露,会酿成激烈的冲突,甚至血案,不值当。

在现代社会,性观念是开放还是保守被认为是个人自由选择。对方性观念保守与对婚姻忠诚,需要找价值观一致的配偶,自己伪装成为有这样价值观的人,骗取对方的信任与各种投入,本质上就是欺诈。

坦率地讲,上述任课老师讲的套路与诈术,是比较「初级」与「粗陋」的。市面上有更「高阶」与」精细」的所谓「课程」,收费高昂。如不久前被多个平台封禁的「曲曲大女人」,讲授如何「向上社交」、维护「金贵的关系」,导师包月咨询售价7980元,金贵的关系3580元。最贵的课程加入「曲曲的闺蜜圈」,获得线上线下亲自指导,售价为98800元。有人统计,根据网店显示相关课程销量,光靠卖课收益已经轻松过亿。可见此类需求市场有多大。

无论男对女,还是女对男,两性交往,以真实与诚实为本,是长期最优策略,既减少了试错与甄别成本,彼此不浪费对方的感情、时间与金钱,也有利于建立自己的声誉与荣誉,及免于个人良心不安。欺诈可能会有短期的不正当收益,但透支人品与信用所得,难免终有被清偿的一刻。教导此类不良价值观的老师,枉为人师。

陈斌

责编 辛省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