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教育

滨城区第六小学:唤醒「沉睡」的好书 汲取「整本书」的智慧

2024-03-20教育

【来源:滨州网】

滨州日报/滨州网讯 2023年10月,滨城区第六小学的阅读实践案例被刊登在【中国教育报】上。该报道以【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第六小学:多措并举 让阅读走心更走实】为题,细致详实,以2500余字的篇幅解读了该校经验。

那么,它为何能受到央媒的聚焦关注?该校的书香校园之路是如何探索的?有何特点?对其他学校有何启发?

带着这些问题,让我们走进滨城六小,在「小小红领巾」中寻找书香答案!

让好书走出图书馆,将「开放性书吧」建在走廊,让「图书角」成为园地

建设一个内容丰富、门类齐全的校园图书馆,是孩子们打好阅读底子的基础。但在滨城六小看来,仅有图书馆是不够的。

该校调查发现:即便有老师们的动员、鼓励,仍出现了一排排好书在图书馆里「睡大觉」的现象。这是因为,学生们未必有整块时间进馆选书、借书;同时,很多家庭缺少书香氛围,孩子没有养成阅读习惯;再者,在很多孩子眼里,图书馆「高大上」,在里面阅读、借书「规矩多」,有些望而生畏。

在征求过学生、老师、家长意见后,该校提出——要让好书走出图书馆,在走廊上建「书吧」,让所有学生一眼看得见、随手摸得到,让借阅更自由、更方便。

这些书吧,建在教室门口,借阅不用履行任何手续,随借随还、随时可读。为了提升趣味性,学校还将书吧命名为「稻草人」「小蜜蜂」「书虫」等。

那么,您可能要问了:没有手续、规矩,学生借书不还咋办?

该校认为:如果真是这样的话,那就证明他特别喜欢这本书。

当然,在书吧使用中,该校同时推行「诚信借阅」行动——鼓励学生们自觉自律,在尽情享受阅读的同时及时还书、爱惜书本。

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滨城六小发现:校园书吧没丢过一本书!

除了书吧,每个班级还建起了自己的图书角。那的图书,都是学生从家里带来的,也是他们最喜欢的图书,由他们自主管理、交换阅读、互通有无。

如此,图书馆+书吧+图书角的「革命」,这让同学们的阅读量陡然大增,同时增进了孩子们的诚信意识,取得了「阅读」与「育人」的双丰收。

亲子阅读+师生共读+立体课堂,建立「阅读共同体」

阅读量上去了,还要提质量、求品质。

滨城六小介绍,该校特别倡导「整本书阅读」。因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提出,「倡导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注重阅读引导,培养读书兴趣,提高读书品位,培养整本书阅读的习惯。」

在语文实践活动中,该校以「整本书阅读」为主线,引导孩子们建立更科学、更高效的阅读链条:个性化选书+制定阅读计划+多方法多角度阅读+多方式分享交流。

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自身阅读目的和兴趣选书,认真制订阅读计划,综合运用多种方法阅读整本书,多种方式分享阅读心得,一起研讨阅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整体认知能力、深入思考习惯。

同时,滨城六小通过开展家长亲子共读、学校师生同读、读书交流会、校级阅读小名士评选等活动,让「读整本书」活动缤纷多彩。

该校实践证明:亲子共读是让学生养成阅读习惯的高效方法。家长与孩子共读一本书,并进行交流,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入阅读状态,从而让阅读更认真、思考更细致、记忆更准确、表达能力更强。

而在学校师生共读环节,则需要开设专门而连续的阅读课。在该校,两节阅读课连上,善于分享学生好经验。课前,师生一同选书;读后,必须进行阅读交流,谈情节、谈人物、谈感悟、谈思想、谈语言运用等,在各抒己见中激发学生兴趣。如此,学生阅读就不再是若有似无得翻看,而变成有目的的阅读、有深度的思考。

在该校,师生孩特别重视读书交流会。它主要采用朗诵会、故事会、读书节等形式展开,逐渐建立了「阅读共同体」。此外,学校还通过师生评价评选出了班级、校级「阅读小名士」「故事大王」「诗词大王」等阅读榜样。

跟着课本去游学,回到震撼心灵的「历史现场」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本上的知识很重要,生活里的学问也珍贵。尤其身临其境,才能让阅读更有切身感受。

在节假日,学生们喜欢随家长利用节假日外出游学,参观当地非遗项目,关注不同地方的传统节日、民俗民风、传统工艺、历史故事和民间传说等知识。这既开阔了视野、陶冶了情操,又增长了见识、愉悦了身心。

比如,在学习「趵突泉」一课后,学生们来到济南趵突泉公园研学。有同学如此写了「读后感」:「看那三个大泉,一年四季,昼夜不停,老那么翻滚。你立定呆呆地看三分钟,你便觉出自然的伟大,使你不敢再正眼去看。永远那么纯洁,永远那么活泼,永远那么鲜明,冒,冒,冒,永不疲乏,永不退缩,只有自然有这样的力量!」

通过游学,孩子们穿越时空与古人对话,对课本里的诗句有了震撼之感——「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家国情怀,感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报国之志……

这种体验,让阅读回到「历史现场」,孩子们「争相表达」,都让这「立体课堂」跳出了教师的单一讲解,延伸了知识的深度和广度。

通过以上组合拳,滨城六小孩子们读中写、读后写、研后写,对所读内容咀嚼、消化、吸收,逐渐内化为自己的东西,文学素养就有了很大提高,作文水平也就直线上升。此时,写作文就不再是被动应付,而是如泉水般自然的喷涌,从而「一发而不可收」,充满着幸福与温馨。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