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极度寻宝!古天一秋拍中竟有如此高性价古玉!

2023-12-12收藏

古天一

清玩聚珍/玲珑凝脂

古天一2023秋季拍卖会将于2023年12月10日-13日在北京凯宾斯基饭店举行。本次拍卖玉器板块将为广大藏家朋友们带来两大专场,分别为清玩聚珍、玲珑凝脂专场,包含养德堂、欧洲、香港等藏家旧藏,将为大家奉上一场精彩的艺术盛筵。

【预展】12.10-12.11(10:00-20:00)

【拍卖】12.13下午

13:00 清玩聚珍 玉器专场

16:00 玲珑凝脂 玉器专场

【地点】北京凯宾斯基饭店

北京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

北京市朝阳区亮马桥路50号燕莎中心凯宾斯基饭店

清玩聚珍 玉器专场

【拍卖图录】清玩聚珍 玉器专场

在古天一清玩聚珍专场,本公子发现有三件高古精品玉器品质及来源非常不错,乃出自大名鼎鼎的云中居、蓝田山房、居易书屋等旧藏,更妙的是还有着诸多国际大拍记录,更添收藏必要!

青黄玉出脊虎形佩

首先看到的就是古天一拍卖行的5105号拍品,此标的估价仅28-38万,在如此来源、著录、记录下,拍下属实有着很大想象空间!

这件玉佩青黄玉质,扁片状,雕为虎形佩,张口露齿,身刻双阴线表现虎眼、虎身花纹,尾尖向外翻卷,背部雕成齿脊状。整器工艺精湛,颇有商代遗风,其独特形制,珍贵非常。

|青黄玉出脊虎形佩|

L 5.2cm

古天一秋拍 2023.12.13

lot 5105

估价:RMB 280000-380000

来源:云中居旧藏

郑德坤(1907-2001),Blurme and Sons Ltd,伦敦

蓝田山房旧藏,1990年12月20日购自 Blurme and Sons Ltd,

2020年香港佳士得云中玉筵专场

出版:郑德坤,【Shang China】,伦敦,1960年,图版XV(d)

郑德坤,「The Carving of jade in he Shang period」(商代玉雕),东方陶瓷学会期刊,第29册,1945-55年,图3(11);

【Chinese jade from The Mu-Fei collection】(木扉珍藏中国玉器),Blurme and Sons Ltd,伦敦,1990年,图版14号。

郑德坤(1907-2001),著名考古学家,出生于福建厦门的鼓浪屿,毕业于燕京大学,哈佛大学考古学博士,年受邀到英国剑桥大学任教,共年,在任教期间,剑桥独立于剑桥的「木扉」图书馆,年在剑桥退休,年于中大的中国文化研究所创「中国考古艺术研究中心」任首届主任。年因健康原因,终于真正退休了。

当时购买发票

相比于影响后世文化与艺术深远的西周及东周时期玉器及青铜器,商代的作品有着截然不同的时代风格。其背后原因主要在于,为了因应西周崛起于当时中原的边陲地带,骤然在朝歌大胜帝辛后,没有足够的统治能力可以辐射至河南,乃至山东一带。

商时期中心区域图

为此,周王室提出封建制度,在「占领区」大肆分封宗室及功臣,以中央-卫星的架构,让当时西周王室的统治远及中原各地。然而,为避免卫星投射后脱离应有轨道,所以周公制礼作乐,构建宗法制度,改以血缘的远近亲疏为准绳,而玉器则一改商代时献祭给帝或其他神祇的用途,成为表彰等级身份的佩饰。

因为用途改变导致商与西周的玉器艺术追求风格迥然不同。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往身上佩挂时,玉器自然就务求彰显佩戴者的华贵与美感。 然而做为宗教祭祀时崇神敬天的作品,「肃穆威慑」方足显示崇敬之意。为了达成这样的目的,即便是相同的母题,纹饰的构图与线条自然就有所差异。举例来说,同样是臣字眼,商代玉器上采用参差断续的作法,眼珠与上下眼睑的琢刻顺序也有不同。

上海博物馆馆藏 商代 玉龙

然而具有时代判别意义的,除了因为艺术目标不同使得线条风格有异之外,商代的玉器与青铜器上还有着可能带有某种宗教意涵的羽纹纹饰,这些羽纹乍看之下似乎各有不同,但经学者分析,实则万变不离其宗。

张家坡出土西周玉璜

张家坡出土西周玉璜

不外是阴纹与阳纹,或者完整与截取片段的不同。更有趣的是,羽纹的应用千变万化,图四为商代青铜器拓片,细究整个纹饰,观者多能说出这是一只带角神兽,仔细点看还能找出神兽的足爪所在。然而大部分人往往对于整个纹饰中无所不在的羽纹视而不见。足爪里有羽纹,头角里的空白处有羽纹,鼻梁两侧有羽纹,可以说羽纹就是商代青铜器的主要设计单元。

大家可能好奇,羽纹的应用只出现在青铜器吗?细心的玉友可能早就发现,上海博物馆藏玉龙中,神龙身上就有着不止一个羽纹。我们再用另一件类似的玉龙拓片,可以更清楚看出龙身的羽纹猛一看或许不觉得近似,但经过翻转就能清楚看到,三个羽纹几乎完全雷同。

之所以说羽纹在商代四处可见,让我们再举一个例子,新安庄305号墓出土的带角禽鸟玉器翅膀上也有相同的羽纹。

玉鸟 商 殷墟博物馆

通长9.72厘米、高1.87厘米。1993年出土于新安庄305号墓。圆雕,尖勾喙,方眼,C形眉,云纹角,角根粗壮。双翅收拢,分尾,体部饰勾云纹,腹部有斜向对钻孔,上以云纹勾绘,生动形象,腹部有条状足。

这么美丽又神秘的纹饰,在另一件玉龙身上依然清晰可辨。那就是古天一这次现身的5105号拍拍品 青黄玉出脊虎形佩!

本次拍品

羽纹比较

虽然他们的创作母题不同,设计师也非常可能有异,然而有一点可以很肯定地说,那就是两位设计师都受过相似的训练,明暸这种羽纹的意涵,因此才会不约而同地在不同玉器上琢刻相同的羽纹。

本次拍卖的这件玉龙背上还有另一个非常具有时代特色的形制/纹饰,著名的「商尊」边上出脊的扉棱为商尊创造不凡的美感。这种扉棱实际上也是截取羽纹的一段而成,在玉龙的背上也可以看到相似的扉棱。 这种扉棱使得这只玉龙与两周时期的玉龙相比,更增添了威猛气势。后世流传至今的神龙身上,也可以看到相似的设计,或许也与商代玉龙设计有关。

青灰玉小戈

其次看到的就是古天一拍卖行的5124号拍品,此标的估价虽6-9万,但器型小巧可爱,且其形制、功用鲜有人知!并且同样在来源、著录、记录等评估维度有着出彩的一面!

青灰玉质,作长条状玉戈。戈的基本组成部分是有刃的「援」和嵌入木柄的「内」。这件玉戈形制典型,但极为小巧精致,援较窄,内较短,且有一孔,前端锋部成不对等三角形,双边成刃,器身光素无纹,具有早期玉戈的形制与特征。整体工法简洁利落,棱角分明,抛光讲究,应是贵族阶层拥有之物。

|青灰玉小戈|

L 5cm

古天一秋拍 2023.12.13

lot 5124

估价: RMB 60000-90000

来源:居易书屋珍藏,台北,入藏于1995年以前

出版:【璧光盈袖-居易书屋珍藏玉器展】,台北历史博物馆,2000年,lot 21。

记录:香港嘉德2021春拍 德馨书屋专场

玉戈文化是承继夏商而来,也是上古礼仪用器最后的辉煌年代。早期的玉戈较多地体现礼仪用器的特质,形体较大,援刃锋利。而自西周中期后,玉戈器形变小,为统治者携带的象征物,其后也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玉圭的原型。玉戈作为非实用性的武器和专用礼器的出现,标志着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时代的肇始。

玉戈 商代 湖北省博物馆

全盛时期的玉戈形制庞大,现存最长的玉戈为盘龙城李家嘴3号墓出土的大玉戈,长度为94厘米,外号「玉戈之王」。有趣的是,盘龙城文化因可能为河南主宗的外迁或驻外族群,其宗教或审美观念与主宗未尽相同。从玉戈之王可以发现,这件玉戈通体细长,与春秋之后开始流行的长剑较为近似。

但河南出土的玉戈相对来说,援部多较宽厚。而且玉戈之王在援与内的交接处,有个让援部缩减到接近剑格的形制,这在主流玉戈形制来说也相对少见。

玉戈 西周 河南博物馆

三门峡市虢国墓地2001号墓出土

西周是玉戈作为礼仪性兵器最后的辉煌时期。西周玉戈在商代晚期玉戈多样性发展的基础上,形式与用途进一步分化,呈现出不同特点。西周早期,一些大型墓葬中出土的玉戈,较多地体现了礼仪用器的性质,形体较大,援刃锋锐,雕琢较为精细。部分玉戈的造型更加讲究对称性,其中规中矩形态,成为春秋战国时期玉圭的原型。

玉戈 西周 扶风县博物馆

1973年冬扶风县法门镇庄白村渠道桥下征集

长22,宽10厘米、援宽,援部起脊,两侧有刃,锋呈三角形,内部残缺,磨制抛光。 此器形制较大,制作精良, 可能非实用器,应当为祭祀礼仪用器。

这时,很多玉戈进一步体现出小型化的趋势。此外西周时期部分玉戈进一步强化了商代晚期以来玩赏性玉戈的特点。如陕西宝鸡茹家庄井姬墓中出土的一组串饰,由贝、小玉戈、小玉鸟和小玉鱼组成,小玉戈共有13件,形体极小,这些小玉戈与其他饰品相间排列,其组合搭配很有规律。还有河南三门峡虢国墓地及霸国墓地出土的玉戈也有类似的情况,墓地出土组佩数套。

武王克商后,因为周人起于西疆,对于巫卜及商人对于「帝」的崇拜并未承接。取而代之的是周人自己的宗教,还有西周为了以一隅之地向东辐射统治,而推动的宗法制。或许与此有关,玉戈逐步走上与柄形器相似的命运 - 「简单化、小型化」,这从西周时期的玉戈形体急速缩水可见一斑。其背后原因是否与宗教意义不再有关,颇值得探讨。

|玉戈形珮|

長5cm、寬2.9cm

中國嘉德香港2021春季拍賣會

LOT 648

HKD:15,000-20,000

出版:【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展】,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2000年,編號21

來源:居易書屋珍藏,台北,入藏於1995年以前

展覽:台北國立歷史博物館,【璧光盈袖--居易書屋珍藏玉器展】,2000年5月26日-6月25日

因为仅剩几厘米大的玉戈,明显丧失威慑之意至为显然,甚至还有部分玉戈的形制非常有可能已经成为组玉珮的串饰。此时,玉戈已经转为贵族彰显其高贵血统的象征。

山东前掌大出土 玉戈佩

另一点与柄形器命运相似的地方则是,有些商代大型玉戈入周之后,被琢上可能带有西周宗教意义的纹饰,其中较有名的是西周晋国墓出土,琢有神人与龙纹的玉戈。

也有凤鸟头顶小玉戈的玉器创作,这些作品如同西周柄形器两极化发展的另一端:极度华丽的柄形器,创作者极尽巧思。

然而这样的华丽创作,往往是去神格化的前奏。因为玉戈也如同柄形器一般,当时序迈入东周后再不复见。

青黄玉鱼形佩

最后一件乃是一件青黄玉鱼形佩,青黄玉,鱼身,大圆眼,口部镂空一小圆孔。无鳞纹,背鳍用阴线勾勒出轮廓,再以细斜线填实。腹鳍只勾轮廓,尾分叉,略向外撇。

|青黄玉鱼形佩|

L 9.6cm

古天一秋拍 2023.12.13

lot 5182

估价: RMB 60000-90000

来源:云中居旧藏

蓝田山房旧藏;1990年购于台北。

2020年香港佳士得 云中玉筵

这件玉鱼玉质非常棒,来源是云中居和蓝田山房旧藏,兼有2020年香港佳士得上拍记录,可谓是出身名门!更令人欲罢不能的是其低估价而高品质,6到9万的估价足够在拍场上享受与对手大胆竞价的乐趣!

鱼是人们最早关注的动物之一,在新石器彩陶上即有鱼纹图案。以鱼为创作主题的玉器从新石器时期早已得见,商周时期玉鱼广泛出现在黄河中下游。直到商晚期玉鱼才集中在商王室所在的安阳地区及邻近的山东、河南、山西、陕西(先周地区)出现。

鱼形玉佩 商晚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山东滕州前掌大221号墓出土

鱼形玉佩 商晚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安阳殷墟出土

这其中绝大部分玉鱼不论精致具象,或者简笔制作,都集中呈现鱼的形象。其形制可分为直体形扁平状、直体形半圆柱体、璜形玉鱼、梭形玉鱼。 「商代的直体形玉鱼多为单背双腹鳍、圆眼、钉子嘴,嘴唇中间有一粗线以分隔上下唇。尾末端切面多与口部平行,并刻有一道由浅而深之V字形刻线为分际。至于西周玉鱼与商代最大差异在于鱼尾长度增加,与身体比例为1:1,并且尾端多为斜面或下垂作马蹄形」。

鱼形玉佩 西周 中国国家博物馆

玉鱼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晋侯墓地M92:66

「复合动物式玉鱼有两类,有单体鱼尾附上小刻刀的鱼形刻刀,及局部混置其他肖生动物造型元素的复合动物式玉鱼」。

西周 弓背鱼形佩 河南博物院

1990年出土于虢国墓地M2001虢季墓

长7.2厘米、宽1.8厘米、厚0.3厘米,青玉质呈深青褐色,因受沁有大片黄褐色斑块或斑点。躯体拱背,身体为圆润弧形,嘴端较大,口微张,鱼眼以斜刀方式雕刻成大圆眼,尾部分叉呈「V」字形,作出水跳跃状。

玉鱼形佩 三门峡虢国孟姑墓出土

长7.1厘米,宽2.5厘米,厚0.4厘米。杂玉质,玉沁蚀成白色。双面雕,阴线刻出圆眼、鳃、鳍及尾纹。鱼嘴前似象鼻呈钩状,尾部下垂分叉,鳍部有钻孔。

值得注意的是, 「妇好编号418的玉鱼背部有棱脊,并附前肢及二足,为鱼与兽之合体,为目前复合动物形玉鱼形式最早之例」。

玉鱼 商晚期 中国社科院考古研究所

河南安阳妇好墓出土

所谓的「复合动物式玉鱼是在殷商单体式鱼的造型成规上,再拼贴其他类肖生动物部分元素,通常以结合鸟喙形式较常见」。与单体形玉鱼在商代大量存在,入周后随着工艺与形制的演化,复合动物式玉鱼固然可以上溯到殷商,但结合鸟喙、兽足与鱼身三个元素的玉鱼确为西周独有。 学者马金花则主张鸟喙、兽足、鱼身的结合可能具有某种特殊含义。

串饰上玉鱼 西周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BRM2:78

玉鱼 西周早期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宝鸡国墓地茹家庄1号墓乙室出土,编号280

长11.5cm、宽3.2cm、厚0.15cm、重18g。青玉质地,器身呈墨绿色,头端为红褐色,玉质晶莹、鲜润、透明,鱼呈圆弧状,宽单阴线刻划鱼目、鳃,细单阴线刻划鳍,鳍部有一双向打孔的穿,尾部微受沁。

西周昭穆时期后,这种复合动物式玉鱼日渐兴盛, 「西周中期张家坡M170井叔墓的二件玉鱼为更近一步的发展形势,除圆眼与腹、背鳍之外,其余的部位几乎难以辨认,并已向兽形靠拢」。

在西周时期贵族棺外会有棺罩,被称为荒惟,其上缀挂小件金饰或玉石饰,这类小小的装饰形状多以鱼或树叶为主。而这些玉鱼上通常可见有小孔用以穿系,因此有学者认为这类玉鱼具有的就是装饰棺椁的作用!

弓鱼国墓地茹家庄1号墓出土玉鱼位置示意图

玉鱼 BRM1乙:215

宝鸡青铜器博物院

玉鱼佩 陕西宝鸡周原博物馆

通长8.3厘米,宽3.3厘米,厚0.3厘米。黄玉,半透明,玉质鲜润。鱼体肥大,尾分叉且下弯,嘴部钻一圆孔。两面均用匀称的细阴线琢出圆眼、鳃、鳍等部位。

鱼形玉璜 陕西宝鸡周原博物馆

陕西扶风西周墓出土

通长6.2厘米,宽1.5厘米,厚0.3厘米。灰褐玉,通体磨光。曲体弓背,刀状尾,颚下伸有一肢,两端各钻一圆孔。两面均用匀称的细阴线琢出圆眼、鳃、鳍等部位。

鱼形玉璜 陕西宝鸡周原博物馆

陕西扶风西周墓出土

通长7.2厘米,宽2厘米,厚0.3厘米。灰褐玉,通体磨光。曲体弓背,刀状尾,颚下伸有一肢。两端各钻一圆孔。两面均用匀称的细阴线琢出圆眼、鳃、鳍等部位。

玉鱼 三门峡虢国博物馆

三门峡虢国墓地2009号

玉鱼佩 岐山县周原博物馆

1976年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砖场七号西周墓出土

通长7. 2厘米,宽1. 9厘米,厚0. 25厘米。青玉,微泛黄,玉质鲜润晶莹,透明感强,通体磨光。鱼体宽大,尾部分叉,两面削薄而呈刀刃状。用细阴线雕出了鱼眼、鱼鳃和鱼鳍,背鳍前端钻一圆孔,前腹之下伸出一肢,呈匍匐状,造型生动逼真。

BRM1甲:33、34 玉鱼一对

右BRM1甲:33长8、宽2.3、厚0.2厘米

左BRM1甲:34长8、宽2.3、厚0.2厘米

本对玉鱼玉质相类,皆为青绿玉质,有深绿色斑块,口吻处玉质有黑色芝麻斑点,局部受沁白化,有朱砂等附着物。穿孔为程钻双向钻磨而成,两件玉鱼玉质相类,尺寸相同,但外形轮廓不完全吻合,是同一玉料「对开成形」后的作品。

在BRM1 甲:33两面打孔的位置上,留有打孔前以砣具旋琢的长直定位线。圆弧造形可能是受限于玉材原来的外形所致,纹饰则较为简略,完成后并未再进行细部加工,因此可以看到明显的一次加工痕迹。由纹饰「中间宽深、两端尖浅」的特征可知,皆是砣具进行加工的结果;即使是圆形的眼部,也是以细砣琢磨短线段接而成。本对玉鱼局部相交叠,出土于墓主人胸部右侧,交叠部分的玉质保存较好,其余玉质由于和棺室环境相接触,受沁较为严重。

西周 扁长条形玉鱼

长8.2厘米、宽2.1厘米、厚0.25厘米,青玉质呈豆青色,质地较粗,不透明,因全部受沁呈黄白色。鱼腹、背部略鼓,头、眼、鳍俱全,尾分叉,嘴上有一小圆穿,正面有朱砂和丝织物痕迹。出土时位于墓主右脚右侧。殓玉是用于随葬、为死者殓尸的玉器。它是源于古人的崇玉思想,认为用玉裹尸,尸可不腐。

玉鱼发展自商晚期,西周早中期兴盛于关中地区与晋豫地区,而且从中期之后正是具备鸟喙、兽足与鱼身的玉鱼的极盛期。学者考证后认为,殉鱼是商周,特别是西周重要葬俗。相对于纯粹的单体式玉鱼在一个重要墓葬内动辄有几件到数十件玉鱼出土,复合动物式玉鱼的数量比例甚低。形制优美、片玉薄又工艺精湛的复合动物式玉鱼更是少之又少。

这件鼻尖翘上扬、背鳍与腹鳍刻画细致的玉鱼,鱼身与鱼尾线条优美,两面工且片玉极薄,而且两面边缘收边细腻,与真正的鱼身相比极为仿真,光是这些特点已堪称西周玉鱼中的顶峰之作。再加上打孔象征的鸟喙与细腻的兽足,更让这件作品成为难能可贵的珍稀之作。

参考李建纬著【西周时期黄河流域出土玉鱼图像研究 - 兼论其与片状蚌鱼、铜鱼形器之兴衰与互动】

欢迎各位玉友做好攻略

安排好行程

祝愿大家都能

捡大漏

买好货

让2023年的收藏事业

更加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