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印章之古玉印辨伪

2023-12-12收藏

古玉印辨伪

古玉印的收藏与鉴别是一件十分复杂和细致的事情。我们可以从四个方面着手。

(一)从质地和印钮雕刻上进行鉴别

首先,战国、秦汉玉印的玉质均为新疆玉(通常称之为「老山玉」),如白玉、黄玉、青玉、碧玉、墨玉等。其它如玛瑙、水晶质的,偶然有发现,但绝无青金石、琥珀、珊瑚等质料的印章,也没发现岫玉、密玉、桃花玉等玉质印章。所以从玉的质地上就可对古玉印的鉴定划出一条时代的分界线。

其次,该时期玉印的款识造型、大小尺寸和钮式等,都与同时期的铜印相似,凡与这种情况相违的都应打上一个问号,或者就可判断是伪品。

再次是玉印的孔眼,因玉质坚硬,凿磨费时而且困难,古时用解玉砂(今称金钢砂)加水,以细木竹棒旋动的方式进行磨削,才渐渐达到穿空的目的,因此孔眼内必然一层套一层;两头孔的外层稍大,内部稍小。观察时,把孔眼对着阳光,就很容易看出孔眼内壁的不规矩和手工穿凿时留下的痕迹。古时也有采用两头钻孔的方法,所以孔眼当中有两头钻深而交接的叠痕。近代仿制的古玉印因为穿孔用现代机械的方法痕迹,所以孔眼大小一致,一通到底。

(二)对印面篆刻的内容进行鉴别

战国、秦、汉玉印的篆法、章法和刀法总起来说是简、稳、柔。「简」即简练,玉印刻凿费时而且困难,所以其文字能少则少,笔划能简则简,并且只有阴文而没有阳文(因阳文的刻凿必须铲地,那样就更加费时)。尽管当时的玉质印章均以篆书出现,减笔篆书却往往从玉印中体现出来。古玉印的私印多二字印,这就是省略了「印」,「之印」,「印信」等文字的缘故。「稳」即平稳、妥贴,字形的大小、粗细,笔划的多寡等都安排得舒舒服服,妥贴稳当,并且在稳中求娟秀和舒展。一般来说,在这一时期玉印章法布局中,无惊险之笔。「柔」即柔和,若温柔娟秀的少女,婷婷玉立,此类章法配以高贵纯洁的玉质,更给人一种无上崇高的感觉。总之,玉印和铜印两者印面一相比较,它们之间的风格马上就可以分别出来。

(三)从土锈、沁色上作鉴别

仿制古玉印,宋代就已开始,明末至清代此风更盛,所以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仿制品,在风格、玉色、土锈,沁色等方面都有不同,鉴别的具体方法请参见玉器鉴定法。

(四)从雕刻的时代风格上进行鉴别

汉以后,玉印成为一缕余绪,至宋才有所复苏,这大概和玉雕艺术的发展有关。宋代玉印崇尚仿古,但它的印钮较之汉代,来得更为圆润、精美,它的时代特色在于镂空雕,并且能在一个平面上镂雕出多层图案,即所谓「花下压花」的玉雕风格,如树木、花卉、鱼鸟、山水(「秋山」、「春水」)等图案中所体现的变化多端而又精美细腻的技法。同时,宋代玉印和当时的玉刻一般,也喜欢「留皮」(大多留黄皮,也有留黑皮、红皮的),并且把玉雕艺术中的「巧雕」、「巧色」也运用到印章制作中,使作品显得更生动活泼。明、清两代,玉印中的这种留皮之作很盛行。

清代的玉印雕刻也和当时整个玉雕一样,以乾隆时期的作品即所谓「乾隆工」为代表。乾隆时期玉印雕刻的技巧和特点是:刀法细,层次多,琢玉好,地子平,线条直。有的玉印不仅雕钮,还在印台四周密密麻麻地刻上楷书词句,此举称之为「满工」,且精雕细琢,工整有序。

清代玉质印钮的雕刻,还突破了宋明时期的夸张艺术传统,走向了素描与写实。在技法上除了立体雕之外,还有深雕、细雕,因而能把自然界的山水、花鸟丝丝入扣地融入印钮之中。除此之外,还创造出许多新的题材,并多寓吉祥之意,如「三羊开泰」,「马上封猴」,「玉堂富贵」,「华封三祝」,等等。

如上所述,汉代之后宋元明清玉印雕刻表现的不同时代风格与内容,也是我们鉴别玉印真伪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