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土布、墙砖、滑板、化石……这个展览发掘海派收藏青年力量

2023-12-07收藏

年轻人喜欢些什么?年轻人都在玩什么?12月5日,第二届上海市民(青年)收藏大展颁奖在黄浦区文化馆举行,百余名青年收藏才俊集体亮相,获奖者收藏品展在五楼展厅同步开展。作为上海首次青年人收藏的大展示,展览分为初心印痕、上海品牌、申城记忆、生活物趣、追寻时尚、传统守艺、都市拾珍、体育风采、模型奇葩九大板块,这里珍藏着上海市民的童年记忆、往事,也蕴含着历史悠久的传统文化,还能看到当代的时尚潮流,折射出当下年轻人的生活情趣与方式。

改革开放以来,催生了一代收藏爱好者,如今,随着他们渐渐年长,对收藏的未来探讨提上日程。市收藏协会现有会员8000多人,其中中青年仅占10%。为了推进海派收藏文化发展,展示日新月异的海派收藏风采,在事隔10年后,上海市民文化节举办了第二届市民收藏大展,不过,这次收藏大展针对在上海工作、生活、学习的49周岁(含)以下的青年市民,意在发掘海派收藏的青年力量,加强青年收藏才俊的培养,展现上海民间收藏青年群体水平。

本次大赛设置了传统、大众、时尚、海外、另类五大门类,300多人参赛,区域分布均衡。通过初评、复评和终评,复评选出的150位藏家的藏品分别在浦东历史博物馆、徐汇区云州古玩城以及闵行区的上海海派艺术馆进行了展出,之后通过终评共评选出120人获「市民(青年)收藏大展才俊奖」,30人获「提名奖」。120位青年才俊平均年龄38岁,其中女性36位。市收藏协会创始会长吴少华欣喜地说,这次大展整体质量高,队伍年轻,民间收藏向来男性居多,这次大赛还挖掘出不少青年女性收藏者,占参赛者的33%,是意外的收获。收藏协会的众多老前辈观摩了展览,他们表示很高兴看到这么多的新生力量出现在大众面前。

「非挚爱,不收藏。」与藏品一样受关注的,是收藏背后的故事。女生们的收藏深藏着对美好生活的追寻以及梦幻世界的沉醉。95后的沈轶桦是一家外企员工,每天早上或午休的时候,不少同事喜欢去办公楼周边买一杯咖啡,而她则喜欢利用这些碎片休息时间到周边的盲盒贩卖机里去抽一只盲盒。八年间,她总共收藏了近2000件盲盒。

走进80后姚文颖的家,举目皆为迪士尼玩偶。此次青年收藏大赛,她挑选了收藏比较完整的米奇公仔作为参赛对象。

与女生满满的少女心不同,男性收藏者们更喜爱有着金属质地的玩具或模型。70后余英皓收藏各种版本的变形金刚及其周边,80后夏元春的车模,00后陈夏安生的模型……体育也为年轻人尤其是男生所喜爱。让主办方始料未及的是,收藏者们对体育的钟爱,让体育文化收藏自成一类。

黄浦区局门路457号八号桥园区4期内的Boardroom是90后的白一帆500个滑板的「家」。在这个文化空间可以发现滑雪与潮流、艺术、音乐和影视的亲密结合。

80后的吴迪收藏了所有世锦赛的纪念球,小小乒乓球穿越了60年的岁月,见证了国球的荣光。70后的范荣是海友剑击剑俱乐部创始人,12岁进入普陀区少体校击剑队,从此与击剑结下不解之缘,30多年的收藏,慢慢形成了28个大类,近万余件包含击剑元素的藏品,他希望更多人了解自己所热爱的运动。NBA篮球迷章月圆则收藏了众多他所喜爱的NBA球星卡;科比球迷张立凡收藏极具纪念意义的科比球鞋;市民徐荣则收藏了上世纪初体育徽章。

年轻人加入收藏队伍,家庭收藏氛围影响不容小觑。从藏二代一直到藏四代齐齐「在线」。年纪最小的纪凝章,她的曾外祖父是已故著名的算盘收藏家陈宝定;90后的谢嘉收藏的是上世纪50年代至90年代的字画,她是著名已故鉴赏泰斗谢稚柳的孙女,系属藏三代;收藏香艺的陈振东、收藏魔盒的邬放龙、收藏龙图纹的朱宏伟、收藏瓷器的叶励敏都是藏二代……崇明人用一道道工序将平平无奇的棉花变成了非遗技艺。周雨昕是一位从美国留学归来的姑娘,她接过了母亲手中的家乡土布,和土布一起开启了自己的人生之路。30吨不同纹样和花样的土布,经过数十年从一家家长者家里收集而来,记录了几十年崇明百姓的日常生活和审美情趣。她用纹样盘恢复制作了2000种纹样的「经纬密码」,用现代化手段将纹样解读纪录下来传承发展。从土布的文创开发到土布主题的民宿运营,她紧跟母亲的脚步将收藏的土布融入她的创业中,为崇明土布打开了一个新的世界。

本次大赛吸引了来自全国乃至世界各地的年轻人参与,上海小伙肖圣目前在北大就读研究生,他收藏的贝类化石约800多种,包含从远古约五亿年至6500万年时期的贝类化石,其中有两米长的震旦角石,直径1米的菊石,以及黄铁矿化、欧泊化、硅化等优质的贝类化石。柳相旭收藏的是当代油画,这位能说一囗流行普通话的青年,是位韩国人,他在上海留学毕业后又在上海开画廊,定居在这座城市。收藏古玩的张晰是一位旅居加拿大的上海人,她获知消息后专程赶回来参赛,由于长期在海外生活,闲暇时非常喜爱在各个城市逛古董店和跳蚤市场寻找遗失在海外的历史痕迹,她执着于把流落他乡的中华文化遗迹带回祖国。

获奖者中还有国家工艺大师与非遗传承人,那些以传统非遗手作技艺为主题的收藏品独具特色,海派玉雕、琥珀雕刻、青田石雕、瓷器修复和紫砂等争相辉映。他们都是既从事创作,又收藏作品。如中国国家艺术大师、海派玉雕大师彭志勇收藏了数百件大师级人物创作的珍贵玉雕作品;国家级工艺美术师吴云涛曾与令狐冲的扮演者吕颂贤联名推出「笑傲江壶」,让传统紫砂艺术年轻化,他收藏了众多当代名家的紫砂作品;陶瓷修复专家安玲玲师从国家级非遗传承人蒋道银,为保留着古代文明的风骨和押韵的破相之器恢复藏品的完整观赏价值,她收藏了80多件上世纪40年代的瓷器......

大展中最让吴少华会长关注的还是大众收藏品类。老电表、火花、票证、地铁卡、报纸、糕模、电影海报、年历片、签名本、银行存折、女红、老文具、筷箸等我们日常生活曾经使用过或正在使用的东西都成为不少青年藏家们收藏的主题,林林总总的藏品勾勒出烟火人间。

征集过程中,还有不少陌生的藏品收集进入了大众的视野。80后的许帅就职于上海中医文献馆,因为工作学习的需要,开始进行上海社区卫生服务研究,收集到上海县卫生服务研究报告、影像资料200余件,反映了20世纪80年代上海改革开放后卫生服务体制机制的建设效果,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收藏邮品不稀奇,但90后的张融琦收藏了约500件各种无法投递被退的邮品,从一个特别的角度切入记录了通讯发展的时代足迹。

80后的廖丽娟的藏品则是活物——兰花。「父亲热爱传统文化,他经常告诉我,兰花是‘花中君子’」。中国兰花具有2000多年的历史,她对兰花的认知是从兰花的花语和象征意义开始的。20年来,她不断收集培育各种各样的兰花,至今她已经收藏200多种珍稀品种兰花。

吴少华会长认为,将收藏与生活关联起来,与文化修养融为一体,让收藏生活化文艺化,很有意义。他透露,通过赛事活动,第一步要把原来各自收藏的东西挖掘出来,第二步要在这个基础上打造一个适合年轻人的平台。「接下来还想对这些人进行深度采访,把他们的故事展现出来,明年出本书。」主办方呼吁更多青年人加入到文化守护与传承的队伍中,用收藏记录和展示时代的风采,共同守护我们的精神家园!

本次大展由黄浦区文旅局、上海市收藏协会主办,上海大世界传艺中心承办,将持续至12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