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苏州的太湖石

2024-10-04收藏

在苏州城内外,太湖石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无处不有。它以玲珑的形态,奇秀的丽姿美化园林,点缀环境,风雅居室……太湖石又名纹石、花石、窟窿石、洞庭石,以灰色石为多,少有白色、青黑及黄色。因多用于堆砌假山,人们又称假山石。

【辞海】载:「太湖石,产于太湖区域的多孔而玲珑剔透的石头,供点缀庭院或叠作假山之用。」清代戏曲作家李斗谓「太湖石乃太湖中石骨,浪激波涤,年久孔穴自生。」另据【吴郡志·土物】载:「太湖石出洞庭西山,以生水中者为贵。石在水中,岁岁为波涛冲撞,皆成嵌空。石面鳞鳞作靥,名弹窝,亦水痕也。没人缒下凿取,极不易得。石性温润奇巧,扣之铿然如钟磬。」其中,三山岛所产之石,孔多质轻,形态秀奇,色泽幻变,纹理纵横,为太湖石中上品。其特色为,瘦有清癯俊秀之风采,漏有玲珑剔透之情趣,透有轻盈窈窕之佳姿,皱有古拙隽永之神韵,奇有鬼斧神工之魅力。

苏州因太湖石形成湖石文化,可谓历史悠久,内涵丰富。早在唐代,白居易、皮日休、陆龟蒙等众多文人,曾对太湖石留下诸多诗赞和佳语。其中,白居易【太湖石记】谓:「石有族聚,太湖为甲。」便是一绝。唐吴融的【太湖石歌】中生动描述了水石的成因和采取方法:「洞庭山下湖波碧,波中万古生幽石,铁索千寻取得来,奇形怪状谁得识。」宋代书法家米芾,一生痴石被誉为「石圣」。相传,他在对太湖石恒久潜心相石中,提炼出「瘦、皱、漏、透」四字诀,可谓运思深邃,精辟独到,堪称中国古代赏石的理论基础。

极具欣赏价值的太湖石,既然视为造园的「座上客」,那么,作为贡品进入达官贵人甚至帝王之庭园,亦在情理之中。唐朝宰相牛僧孺便是一位太湖奇石赏玩大家。建于东晋的「辟疆园」堪称吴地私家园林第一,陆羽诗赞:「辟疆旧林园,怪石纷相向。」至于北宋末年宋徽宗重用朱勔父子,在苏州设应奉局搜罗异花奇石后,太湖石更是名扬天下,盛行于世。在无数太湖石编入「花石纲」北运的过程中,亦有很多上品遗散民间。其中最为著名的有:「玉玲珑」(早年在苏州,后移上海豫园)、「冠云峰」(现存苏州留园)、「瑞云峰」(现藏苏州市十中,此校前身为苏州织造府)等;其它次之的则不胜枚举。

在这些名石中,「瑞云峰」高5.1米,体态玲珑,故有「骨耸云岩瘦,风穿玉窦空」之美誉。明代文学家袁宏道赞曰:「妍巧甲于天下。」至于留园的「冠云峰」,奇石形似美女头上的云鬓,宛若亭亭玉立的一位佳人,正对着水镜(池)在梳理镂空的发髻,惟妙惟肖。它被著名学者阮仪三称为江南古典园林中的太湖石峰中的绝品,也是宋代「花石纲」遗石中众多名石之首。

苏州园林中的太湖石,近水楼台先得月,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历史上造园鼎盛时期曾出现过百余座大小园林,其中以太湖石叠成的假山更是各具特色,风格迥异。如,拙政园、狮子林等。其中,最有名的系清代叠山艺术大师戈裕良的杰作「环秀山庄」的假山,具有蕴深山远水的意境。半亩之地,却有尺幅千里之气势。著名园林专家陈从周评价:「造园者不见此山,如学诗者未见李杜。」

人见人爱的太湖石,除走进国内众多园林及建筑外,还远渡重洋到了美国,筑成「明轩」的假山,一时传为美谈。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改善,灵巧的太湖石亦源源不断地进入寻常百姓新建住宅的小庭院、小花园、小苑圃;此外,新建的公共园林、社区小园以及标志性建筑物的周围等,均可见到形态各异、一石成景的湖石美姿。倘若你去城西太湖畔旅游,三山岛湖边的十二生肖石、石公山临水散布的奇巧湖石等,观者都可以从中欣赏到太湖石的自然天成之趣和湖石文化之魅。

太湖石,苏州文化名片之一!

(原载于【苏州日报】2014年10月31日 B03版)

作者:华致中

编辑:小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