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红配绿赛狗屁?清宫珠宝红绿搭配依然是现代文玩无法逾越的经典!

2024-10-04收藏

文 | 绯烟若梦

编辑 | 绯烟若梦

关注我,每天都有好心情、好运气、好事连连!点赞关注,开启幸运人生!

「红配绿, 赛狗屁」 这句顺口溜几乎每个人都能随口说出来 ,仿佛自带魔性,深深烙印在我们的脑海里,红绿搭配,似乎成了「土味」的象征, 让人避之不及 ,可您是否想过,为何在庄严恢弘的故宫博物院中,那些流光溢彩的清宫珠宝却偏偏对红绿搭配情有独钟?难道是古代匠人的审美出现了偏差?

图片来源于网络

其实不然

,红绿搭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从古至今,红与绿, 就像一对亲密无间的伙伴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共同谱写着中华文明的绚丽篇章

远的不说, 就拿我们从小听到大的神话故事来说吧 女娲娘娘用五彩石补天 ,其中就有象征着生命的红色,和代表着希望的绿色,这两种颜色,一个热情奔放,一个生机勃勃,共同构成了我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来源于网络

再看看古代的服饰, 红男绿女 ,可不是随便说说的,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 红色往往代表着尊贵和喜庆 是帝王将相的专属颜色 ,而绿色,则象征着生命和希望,是寻常百姓对美好生活的寄托,红与绿的交织,也映射出古代社会等级秩序和文化内涵

建筑方面,红墙绿瓦,更是中国古代建筑的经典配色,巍峨的宫殿, 庄严的庙宇 无不采用这种红绿相间的色彩搭配 既突显了建筑的宏伟气势 ,又增添了一丝神秘和庄重

图片来源于网络

就连文人墨客笔下的诗画

也常常出现红绿搭配的身影 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描绘出一幅生机盎然的春日景象,红花绿水,相映成趣

所以说,红绿搭配在中国传统文化中, 并非是「土味」的代名词 而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而清宫珠宝对红绿搭配的偏爱 ,更是将这种传统审美推向了极致

图片来源于网络

走进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琳琅满目的清宫珠宝, 仿佛在向我们诉说着那个时代的辉煌与荣光 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 ,莫过于那些巧夺天工的红绿搭配珠宝

清代后宫妃嫔众多,等级森严, 而珠宝则是她们身份地位的象征 那些名贵的红宝石、碧玺、珊瑚 ,搭配上晶莹剔透的翡翠、碧玉,经过能工巧匠的精心雕琢,最终变成了一件件巧夺天工的艺术品, 佩戴在后宫佳丽的发髻、耳垂、手腕之间 ,更显雍容华贵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这件清代点翠嵌宝石金簪

,金质簪首,采用古代金银器制作工艺中的「点翠」技法, 用翠鸟的羽毛装饰出栩栩如生的花鸟图案 再点缀上红宝石、碧玺等珍贵宝石 ,红绿交相辉映,更显富贵奢华

还有这件清代银嵌宝石花丝手镯

采用花丝镶嵌工艺制成 ,银丝细如毫发,编织成精美的花纹,再嵌以红蓝宝石、碧玺、珍珠等各色宝石,色彩搭配明快艳丽, 又不失皇家气派 ,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宫珠宝对红绿搭配的运用, 不仅仅是为了追求视觉上的美感 ,更重要的是,每一种颜色, 每一种图案 ,都蕴含着丰富的寓意

红色, 代表着吉祥如意 ,喜庆富贵,常用红宝石、碧玺、珊瑚等材质来表现,绿色, 则象征着生机勃勃 ,健康长寿, 常用翡翠、碧玉等材质来体现 ,红绿搭配,不仅体现了古代中国人对自然万物的崇拜,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比如

,清代的翡翠白菜摆件,就是一件家喻户晓的国宝级文物,翠绿的翡翠雕刻成白菜的形状,菜叶上还停留着两只栩栩如生的昆虫, 寓意着「清白传家」和「多子多福」 ,是清代宫廷中常见的吉祥摆件

再比如,清代的红珊瑚雕花卉纹如意, 则是用整块红珊瑚雕刻而成 珊瑚颜色鲜艳夺目 雕工精细入微 ,寓意着「吉祥如意」和「富贵平安」,是清代贵族阶层喜爱的佩饰之一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宫珠宝的红绿搭配, 是传统文化与精湛工艺的完美结合 ,即使放在今天, 依然散发着迷人的魅力 令人叹服不已 ,而反观现代文玩市场,虽然工艺水平和材料种类都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在红绿搭配的运用上,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难以再现昔日的辉煌

究其原因

一方面是由于优质原材料的日益匮乏 ,天然红宝石、碧玺、翡翠等宝石, 都是不可再生资源 ,经过数百年的开采,已经越来越稀少,价格也水涨船高,令许多人望而却步

图片来源于网络

另传统工艺的传承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古代的能工巧匠, 凭借着世代相传的技艺 创造出了无数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珍品 ,而如今,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 ,许多传统工艺已经失传或濒临失传,缺少了技艺的支撑,即使有再好的材料,也难以创作出令人满意的作品

更重要的是, 现代人的审美观念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 人们更加追求个性化和时尚感 对于传统文化和审美 ,反而缺乏足够的了解和

图片来源于网络

清宫珠宝的红绿搭配,是那个时代的产物,也是传统文化的结晶,它所代表的,不仅仅是一种审美情趣,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在现代社会 我们更应该去了解它 ,它,并从中汲取灵感,创作出更多符合当代审美的优秀作品

图片来源于网络

本文传播正能量,无低俗内容,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