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大饱眼福!穿越4000年欣赏中外顶级铜镜

2024-01-09收藏
视频加载中...

人类第一次从水中的倒影中,看见自己面容时,是惊慌还是喜悦呢?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最是人间留不住,朱颜辞镜花辞树」……这些饱含情感的诗句中,都出现了同样一件物品——镜。

近日,【丝路镜像——东西方古代铜镜交流展】在南京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展出,此次展览汇集了200多枚精品铜镜,年代跨越4000多年前的齐家文化至清代,造型多样、纹饰精美。

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展览将持续至3月30日。

齐家文化出土的铜镜,照见了4000年前的古人

我们的祖先临水照影,所用的水鉴逐渐演变为青铜制作的镜鉴。中国考古发现最早的铜镜出土于距今4000年前的齐家文化。

△齐家文化 人面纹镜

镜钮为鼻,左右对称钻出两个大眼,镜钮下一个小孔为嘴,整个圆形镜背为人的脸廓……这面齐家文化的人面纹镜是目前所知最早的人面纹镜,古朴简拙,但却开启了中国铜镜纷繁世界的大门。

展览展出的早期铜镜上,可以看到很多太阳的元素,例如吐舌头的小太阳神、太阳光芒镜等,可见当时人们对太阳的崇拜。

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名誉馆长王兴平介绍,由现有实物考证可知,最早的齐家铜镜镜钮为凸起的实心圆点,位于铜镜正中,如日在中天,就是太阳的象征。

△太阳鸟居扶桑树镜 早期

太阳鸟居扶桑树,太阳鸟啄星星……早期铜镜上,于不经意间留存了大量珍贵的远古文化信息。例如这面出于巴蜀的太阳鸟居扶桑树镜,铜镜上这只翘首而待的鸟,是一只即将飞出的金乌。「由此可以猜测,这面镜子的构想,和三星堆文明有一脉相承之处。」

镜子在哪里铸造?金代设立「镜子局」

「天如父亲,地如母亲」「一日守一口米」……从汉代开始,很多铜镜上就有了铭文,铭文中氤氲着时代风尚,蕴含着当时的风俗信息。

海面上波涛翻滚,天空中彩云托着一钩弯月。岸上,一犀牛仰头望月……在宋金时期的铜镜上,常常能见到「犀牛望月」这一典型题材。

△犀牛望月铭文星座镜 金

其中,有一面犀牛望月铭文星座镜,在镜子边缘一圈有铭文「陕西东路镜子局官铸」九个大字,证明这面铜镜是由官方统一监管铸造。

「镜子局是金代设立专门负责铸造铜镜的机构。」王兴平表示,「虽然从宋代开始就允许民间铸造镜子,但是官铸的镜子,身份地位更高,尤其是有铭文的,对于研究镜子铸造史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在西方铜镜上,看流传千年的神话故事

古印度的音乐女神抚琴镜、古希腊的地母盖娅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及宙斯放鹰立式镜、埃及托勒密王朝的巨型宝相花帷幔金乌狮身人面镜……本次展览还有不少来自埃及、古希腊、西亚、阿拉伯的铜镜。镜身上,繁复的纹样诉说着一个个神话故事。

△古印度音乐女神抚琴镜

△古希腊地母盖娅和天空之神乌拉诺斯及宙斯放鹰立式镜

约8000年前,安纳托利亚(现在的土耳其)的先民用磨光的黑曜石磨制出最早的镜子。展厅中,陈列着一块方形的黑曜石驼鹿镜。正方形的镜子,每个角上雕刻着圆形花纹,每条边上是一个鹿头纹样,充满了对称的美感。

△黑曜石驼鹿镜 两河流域

展览还展出了几面两河流域布拉克文明的铜镜,其中有一枚凸目神人日月星纹带挂饰镜,造型很是别致。「中国的齐家文化和布拉克文明几乎是同一时期」,王兴平认为从镜子中可以感受到它们之间存在着某种联系。

在展出的西方早期铜镜中,很多都是「圆形镜面+手持柄」的配置。王兴平介绍,从世界范围看,铜镜大体可分为东、西两大系统。「一个是以中国为代表的圆板具钮镜系统,一个是以埃及、希腊、罗马为代表的圆板具柄镜系统。」

到了汉唐盛世,中国具钮镜独领风骚,流传很广,在中亚、西亚、俄罗斯、蒙古、朝鲜及东南亚各国都有出土。

举世闻名的「丝绸之路」是连接东西方文明的纽带,促进了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及人民的友好往来。「东西方古代铜镜的相互传播与影响,正是丝路文明的历史见证。」

螭龙、夔龙、虬龙傻傻分不清?这些铜镜上都有

战国时期环状钮双龙彩绘镜、西汉时期双龙攥鸟玉狗守天门镜、唐单龙吞珠镜、明双龙戏珠镜、清剪纸版双龙绕珠镜……为了迎接龙年的到来,本次展览特地展出了24件龙纹镜,囊括了中国铜镜发展的各个阶段。

△三夔龙奔逐镜

龙纹铜镜大多以圆形为底板,周围刻有精美细腻的龙纹装饰。王兴平说:「这些镜子不仅具有实用功能,还承载着人们对于祥瑞和吉祥之意。」

战国是中国铜镜史上第一个高峰,龙纹开始成为铜镜重要纹饰。战国龙纹铜镜铸工之精美,样式变化之繁复,为后世所难及。

展览中有一面战国时期的三夔龙奔逐镜,三只夔龙脚踩圆环欢快地追逐奔跑。和其他时期的「龙纹」相比,这「夔龙」更像是简笔画——以直线为主,弧线为辅,具有古拙的美感。

△双龙戏珠镜

「双龙戏珠」也是镜子上比较常见的纹样,在这面明代的双龙戏珠镜上,两条龙在戏耍一颗火珠,下面还有盛开的莲花,显得格外喜庆。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胡玉梅 裴诗语/文 钱念秋/视频

(校对 张静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