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币制改革的失败者,袁世凯三年「中圆」到底铸造了多少?

2024-02-19收藏

说起袁世凯三年银圆,大家一定十分熟悉,因为它是中国近代铸造量最大,流通最广泛的银圆。据不完全统计,「袁大头」的总产量共计10亿枚之多,它铸造于民国三年(1914年),由意大利籍雕刻师乔奇设计制模。初期样币中有雕刻师的签名,被称为「L.GIORGI签字版」,但到了正式生产的时候,因财政部不允许钱币上有雕刻师的名字而被‬去除‬,因此签字版银圆十分稀少。到了1916年,为了推行十进制结算法,北洋政府财政部先后推行了中圆 、 二角 和 一角三种新银辅币,至此「中圆」出现‬在了‬近代‬机制‬币‬的‬历史‬舞台‬。

此品钢模初打,人像须发线条凌厉,肩章五星尖耸,嘉禾颗粒饱满,币面呈灰金色氧化,充盈缤纷彩光,状态极佳

2010年诚轩春拍,一枚民国三年袁世凯像中圆签字版拍出了50400元,而到了2021年的诚轩秋拍,另一枚袁三签字版中圆竟拍出了158.7万元的高价。虽然品相差距会影响拍品的价格,但也可看出袁世凯三年中圆的收藏价值越来越高,那么袁世凯三年「中圆」到底铸造了多少呢,又为何被废弃呢?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中圆L.GIORGI签字版,2010诚轩春季拍卖会成交价为50400元

民国三年袁世凯像中圆「L.GIORGI」签字版/NGC MS64,2021年诚轩秋拍成交价158.7万元

民国5年(1916年),北洋政府为实现金本位币制作准备,力推十进制结算法,率先在天津造币总厂开铸发行含银量为70%的中圆、 二角 和 一角三种新银辅币;次年6月,应南京造币厂申请新银辅币祖模,获准后亦行开制。除此之外,其余各厂均未同意铸造,因此「中圆」产量较「壹圆」低很多。据不完全统计,天津造币厂从1916年开铸,到1929年因质量问题停产整改,共生产中圆约123万枚;而南京造币厂从1917年到1923年共生产中圆247万枚,共计371万枚。这与10亿枚「壹圆」来比,可谓凤毛麟角。那为何「中圆」产量如此之低呢?

这跟民众以及市场的接受度有很大的关系,虽然北洋政府竭力推行新辅币,但民众喜欢的辅币还是二角 和 一角,再加上十进制改革的失败,中圆的使用便毫无便利可言;除此之外,市场仍然留下按含银量折算的旧模式,新辅币含银量仅为70%,不及旧式毫子,即使在南京和北京,市面上流通的辅币也以旧式毫子居多。最终「大洋角以成色不佳,市面不易行使」等原因,淡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