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赵州历史文化的守望者

2024-02-03收藏

—-记民间收藏达人張武君先生

作者 耿庆祥 张建娜

小张约我一块儿去拜访張武君先生,我欣然答应。今年春天连五月先生曾带我拜访过張武君先生,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张先生是著名的民间收藏家,为保存我县历史文化遗产做出杰出贡献。很想为張先生写点东西,想必建娜也有此意,两人不谋而合。

滿怀期待地来到云台路张先生的寓所,张先生在三楼收藏馆热情接待了我们。上次来这里参观,因时间仓促,走马观花。这次带有使命而来,自然要细心观赏,深刻体会一番。

进得大厅,只见迎门墙上挂着三幅条屏,分别书有「腹中天地阔,常有度人船」「气清观宇宙」「畅怀叙幽情。」四句格言。四面墙体悬挂着中堂书法作品,古朴典雅的书桌和画案上堆满书籍和文房四宝,条几上窗台上摆滿形形色色的瓷器古玩。最抢眼的是墙角处两尊高大的弥勒佛雕像,笑容满面地迎接客人的到访。置身于此仿佛穿越时空来到一个光怪陆离的文化迷宫,再次被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所震撼。

张先生指着墙上一幅楹联说,这是我父亲生前写的:「贵乎勤俭方为业,心正平安即为福」。接着深情地讲述了家中先辈良好的家训家风如何影响了自己的一生。

走进藏书室,眼界大开,心被触动。高大的书橱包围了四面墙壁,层层叠叠的图书砌滿书架。从文学到哲学,从历史到科学一应俱全。还有中外名著,儒释道三家教义经典,古老的报纸杂志及文献资料,时间跨越清代至民国,其中不乏秘藏绝版。打开书页墨香阵阵,走入文字便是知识的殿堂。这些包罗万象的文化宝典,无不彰显着主人的文人雅趣。张先生说,这里的藏书多达三万册,文史学者在图书馆里找不到的书目,在这里会有惊喜的发现。

收藏书画也是张先生的嗜好之一。几个置物架上堆满了瀚墨丹青,画案上下,储柜内外,到处里一卷卷一轴轴的书法作品,有胶卷书画,有装裱成轴的,静静地等待着客人的欣赏。细观字体,篆、隶、楷、行、草齐全。款式有楹联、匾额、条幅、斗方,大部分为中堂。除少量清代至民国时期的作品外,大部分为本土书法家的力作。这里还保存着上万件不同年代的碑刻拓片。县政协编篡的【赵州金石录】一部分出自他的藏品。

最抢眼的是古瓷珍玩收藏室,犹如一个绚烂多彩的艺术宫殿。里面陈列着从战汉至明清、自官窑至民窑烧制的各类瓷器古玩。有光彩照人的梨型壶、将军罐、高足杯、蒜型瓶等等,不计其数。它们形状各异,色彩斑斓,历经岁月侵蚀,依然鲜艳夺目。这里还存有不少古色古香的根雕、木刻、古陶器、古钱币等珍贵物品。其中许多是我闻所未闻见所未见的文物瑰宝,其历史、文化、审美价值极高。置身这些煌煌国宝中,不管你多么才华横溢学富五车,都会感到知识的匮乏,自身的渺小。

欣赏完这里的藏品,张先生带我们来到柏林街另一个收藏区。这里有他经营的一个小工厂,厂区很大,一半是生产车间,一半是文物储藏库。进大院首先看到的西墙边摆放着很多旧石器,有石磨、石碾、石门蹾、石兽、石臼等等。院东侧是五间四层楼房,二三楼层是书画展览厅。里面挂满装裱一新的书画作品,多为本土书法家之作。还有一些装裱精致的古代碑刻拓片,似乎倾诉着岁月的沧桑。

最后参观的是民俗文化藏品库。与其它藏室不同的是,这里满眼都是被历史淘汰下来的生活用品和农耕工具。例如食盒子、旧钱柜、衙门击杖、明清老碗、楼犁擦耙等等,大到马车床阁,小到烟锅火连,林林总总,囊括万物,无奇不有。张先生指着一件东西说,这是修筑我县城墙时用的杵子,少说也有1000年历史了。这些失不再来的老物件,虽然观赏价值不高,但它是我们祖先生活的缩影,彰显着先人的智慧和才情,反映了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

得知我俩有意为他写点东西的时候,张先生婉言谢绝了。他说我搞收藏不为名,不图利,纯属个人爱好,为的是把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保存下来,传承下去。让子孙后代知道,我华夏民族的五千年文明史不是空穴来风,这千千万万的艺术瑰宝就是鲜活的见证。他反复强调,不要宣传我个人,要宣传就宣传我县辉煌璀璨的历史文化。

这番话深深地感动了我们。在当今西方文化大肆入侵,我们的民族文化风雨飘摇之际,张先生凭一己之力顶上去,在孤力无援的情况下,不惜散尽家财,数十年如一日大力抢救和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这是多么伟大的家国情怀?他这种默默坚守,不事张扬的风骨,是多么高尚的道德情操!

不得不告诉张先生,写你的事迹并不是宣传你个人。你的生命己经与赵县的历史文化融为一体,要宣传历史文化就避不开你。假若放弃宣传,岂不违背了您收藏文物的初衷?情理所至,张先生终于点头默许,同时也打开了話匣子。

他说父亲在世时喜欢收藏文物,记得小时候经常跟父亲去柏林寺、文庙、石塔等处搞碑文拓片,那年代没有宣纸,只能用粗糙的毛头纸代替。耳濡目染,自己也对收藏着了迷。我的藏品除少数是父亲遗留的之外,多数是自己花钱买来的。那些民俗遗物是自已捡来或乡亲们赠送的。張先生诚恳地说,我不认为这些文物是我自家的。我认为它是属于县里的、国家的。百年后如果儿子不喜欢这些东西,我会毫无保留地无偿捐献给县里。

收购、保管、修缮如此海量的文物,需要大量财力物力的支撑。谈到经济来源,张先生说:我在这里经营着一个小工厂,现在让儿子接手了。工厂的收入除照章纳税处,其余的一半维持家庭生计,一半用于文物收藏和慈善事业。此话不虚。据说每年春节张先生都会给邻近几个村的贫困老人发放米面粮油,给高寿老人发红包,或大摆宴席招待街坊乡亲。此外还邀请省市县书法名家为乡亲们免费写对联,还时不时捐资支持书画协会的工作。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大家一致尊称他为一一张大善人。

张先生谈吐不俗,幽默风趣,大有儒商之风,学者之范。用甘守寂寞,不求闻达,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些话来形容,无疑是对张先生人格魅力最贴切的诠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