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清代龙纹瓷器欣赏

2024-03-11收藏

瓷器上的纹饰都是一代继承一代,在传承上发生的一种演变,今天跟大家聊一聊清代的龙纹。

明代与清代的龙有什么不同?

龙首 龙首是最容易区分的特点,明代的龙的嘴长头扁,没有明显的脑门,龙的须发团状向上飘。清代的龙头形更加立体,嘴短头圆,脑门非常突出,龙发向后,大多有三个尖角,发丝为直线且十分密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们都留辫子头露大脑门的缘故)

左:明代龙纹 右:清代龙纹 龙爪 明龙是典型的风车爪,五指之间的间距都相对平均;而清龙则四指在前,一指在后,形状也看起来更像人手。

左:明代龙纹 右:清代龙纹 龙鳞 明代的龙鳞,密密层层,不留缝隙,像蛇鳞。清代龙鳞大多有白色勾边,看起来像鱼鳞

左:明代龙鳞 右:清代龙鳞

顺治朝的龙:若隐若现

一提起顺治龙纹,肯定会想到「一身三现」或「一身五现」。顺治的龙比较「羞涩」,掩在云中仅露出龙头、龙身三段或五段。

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罐

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一统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这类云龙纹的云朵还十分特殊,它没有延续明代的「十字云纹」,而是通过堆叠浅淡的青花团状晕染色块来表现云雾弥漫的感觉,烘托龙的神秘感。 除了龙表现的方式,龙形本身也出现了显著的变化。顺治时期的龙纹基本上还是明末到清初的一个过渡期,遗留了很多明朝龙纹的遗风, 比如张着大嘴又圆又大的眼睛,猪鼻子竖起来的头发等等这些特点,同时,也出现了显著的清代特征,如头形立体、鳞片有白边等。

清顺治 红绿彩云龙戏珠图盘

由于龙的身体没有与明代出现太大的变化,只是头部更加立体了,所以从龙的整体比例来看,顺治的龙普遍存在「头大」情况。

清顺治 青花云龙纹缸

康熙朝的龙:「地包天」

清康熙 青花双龙纹碗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康熙早期还基本上是民窑,中晚期才有了官窑,康熙的龙纹特点非常的鲜明,不像明代的龙纹那么的威仪凶猛端庄,而是表现出游牧民族的野性,生猛的那种生性的那种状态。先看龙头,龙的脑袋依旧比较大,同时脑袋上面的内容很丰富,额头上有很多的肉,眼睛旁边的嘴巴周围,长了很多的发须毛发,张着大嘴舌头卷曲,眼睛又大又突,看起来非常的凶,而且下巴格外长,有种」地包天「的面相。 龙的身材较之前更为丰满,龙身变得粗壮雄健,而且鳞片细节明显,龙腹层节分明,看起来像是蟒蛇的身躯,颈部和腹部的粗细差异比较大。体现了一个新王朝蓬勃向上的气息。

清康熙 青花矾红斗彩海水云龙纹盘

而且康熙的龙比较喜欢站立着,有的站在水里就像花式游泳,突然从水里蹦出来,动态夸张,龙身常常扭曲为「弓字形」,就像站起来舞动的那种龙,总体感觉特别的拟人。

清康熙 青花云龙纹绣墩

从身材比例来看,康熙朝的龙纹,上肢特别发达,肌肉饱满,异常凶猛,下肢则显得纤细。在龙的细节上,康熙朝的龙出现了三根尖刺状肘毛。

康熙朝最独特的龙纹就是鱼龙纹,鱼龙纹在明代非常流行,取的是「鲤鱼跃龙门」的美好寓意, 明代的鱼龙纹主要有两种形态,一种是鱼和龙分别独立出现在不同的画片,共同组成鲤鱼跃龙门的含义,又或是绘画「鱼化龙」,鱼首龙身的形态,而康熙朝的鱼龙纹是鱼和龙共同处于同一画片之中。

清 康熙 青花鱼龙纹折沿洗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总体来说,康熙朝的龙倾向于向「蟒蛇」形象在发展,肢体粗壮,尾巴圆润,有时没有背鳍和尾毛。 康熙朝的龙纹意气风发、形成了清代龙纹独特的风格。

雍正朝的龙:胖胖龙

清雍正 青花龙纹盘

虽然雍正只在位十三年,但龙纹仍旧发展出自身的特色。雍正时期,政权趋于稳定、国富民强,所以龙纹也显露出了「富态美」。

从构图来看,雍正朝的龙出现了罕见的「俯冲」姿态,又称「低头龙」。(低头,可不是下头)

清雍正 斗彩龙凤呈祥纹碗

雍正的龙较康熙朝更为华丽,其中原因就是因为它「头上长犄角」,雍正朝龙纹出现了「山」字形的龙角。

清雍正青花红彩海水龙纹盘上海博物馆藏

雍正朝的淡描青花堪称一绝,清秀的淡描龙纹就很符合雍正的「文人审美」。

清雍正 青花云龙纹盘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雍正龙纹最别致的点就是它能「过墙」。 大部分瓷器的纹饰都被内外壁的空间限制住,可过墙龙纹却打破了内外壁空间的隔阂,越墙而出,十分别致!

清雍正 青花过墙龙纹碗 总的来说,雍正时期的龙纹艺术性比较高, 它集中吸收了很多元明及康熙朝龙纹的特点, 龙的形态多样,如翻转游走,腾空飞龙,出水龙等等,然后发展成自己的风格。

乾隆朝的龙:永远的C位担当

清乾隆 松石绿地胭脂红彩云龙纹壁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如果说雍正朝的龙是富态,那乾隆朝的龙可谓是富丽。 大量的纹饰装饰、丰富的撞色艺术、多样的工艺品种,都在诠释「龙」的意义、丰满「龙」的形象。飞龙+如意云纹:祥瑞龙这时云龙纹的云朵多为如意形,且在内边留白,用双层的卷云表现立体感。

清乾隆 青花云龙戏珠纹螭龙耳扁壶

飞龙+寿桃蝙蝠纹:福寿龙

清乾隆 粉彩花卉双龙纹扁壶台北故宫藏

大龙+小龙:父慈子孝龙

这类画片描绘的是一只巨龙与一只幼龙相对而立,像是在传授知识,所以也叫「苍龙教子」。 子承父训的题材,难免会让人想起郎世宁为当年的雍正皇帝与皇子弘历所绘的【平安春信图】。

北京故宫藏 画中弘历从雍正手中接过花枝,似乎有权力交替之意。或许是感念父亲的爱意与栽培,想要把这份感情传递下去,这回该轮到乾隆皇帝传给皇子永琰了。

清乾隆 松石绿地洋彩苍龙教子祥云海水纹天球瓶

而且从构图来看,乾隆时期的龙占据C位,所有的纹饰图案环绕中心的巨龙,而且乾隆时期的龙纹许多以正面形象示人,有一种摄人心魄的力量。

清乾隆 黄地青花云蝠龙纹双耳扁瓶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嘉庆时的龙:荣光不再,C位不保

嘉庆初年,乾隆被奉为太上皇,依旧独揽大权,官窑烧瓷的款式都是乾隆说了算,嘉庆没啥话语权, 所以瓷器风格延续着乾隆朝的式样。如这件青花葫芦瓶描绘了九龙穿梭于祥云江海之间,构图生动、龙形威猛,画工精良。

清嘉庆 青花云龙戏珠纹葫芦瓶

太上皇驾崩后,嘉庆帝终于有了钦定瓷器款式的拍板权,才出现了本朝的风格:首先最显著的就是题材的变化,乾隆时期的龙纹中,龙永远是绝对的C位,嘉庆时期出现许多「龙凤呈祥」的图案,而且是龙与凤共享C位。

清嘉庆 矾红描金龙凤呈祥纹大盘

清嘉庆 釉里红龙凤呈祥纹龙耳抱月瓶

再仔细看龙的身体细节,可以发现龙不仅地位下降,而且气势也降了不少,龙缺少了背鳍的加持,看上去,比康熙时候更像蟒蛇了。

清嘉庆 青花赶珠游龙纹盘 到了嘉庆朝,有些火珠龙纹或云龙纹的龙也不带背鳍,这正是嘉庆朝龙纹与乾隆龙纹的区别之一。

清嘉庆 黄地紫绿彩双龙戏珠纹盘

道光朝的龙:纤细瘦弱

清道光 绿彩赶珠龙纹盘

道光时期的龙头一个显著的特征就是下颚比较长,甚至比康熙时候「地包天」还要再长一些,给人一种「惊掉下巴」的感觉。 而且龙延续嘉庆没有背鳍的特征。

清道光 蓝地黄彩云龙戏珠纹盘

清道光 绿彩云龙八宝纹盖罐

除了下巴,此时的龙爪也变得十分夸张。身体纤细,显得龙爪变得非常巨大,甚至显得臃肿。然而细节反而变得不清晰,爪尖与趾部都分不清。道光年间,西方坚船利炮打开了大清的国门,东方古国受到西方的思想、艺术带给重大的冲击。 新潮风格:海水龙纹

为了展现波涛汹涌的海水,道光时期出现了密密层层的涡旋纹来表示波涛的汹涌。

清道光 青花海水龙纹盘

清道光 青花矾红彩海水龙纹盘

复古风格:夔龙纹的变革 传统夔龙纹偏向写实画风,单足无鳞、象鼻衔花。但道光朝的夔龙,则变得十分抽象,成为瓷器上的几何形装饰。

清道光 绿地粉彩花卉夔龙纹双耳瓶

清道光 抹红夔龙纹方洗 上海博物馆藏

这种几何龙纹更倾向于两周时期夔龙纹最早在青铜器上的样态。

青铜器上的夔龙纹

另外,道光皇帝还专门让工匠为自己打造了一批落款为「慎德堂制」 的专属瓷器。其中也不乏精美的龙纹瓷器,属于道光朝少见的极品规格。

清道光 黄地绿彩龙纹盘一对2018香港苏富比 30万港币

总的来说,道光是龙纹多数特点还是继承前朝,但是比之前就衰弱了很多,但是道光的审美还是学习了很多雍正是这种淡雅的风格

光绪朝的龙:回光返照的一瞬

清光绪 仿乾隆款斗彩云龙纹螭耳扁壶 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光绪对康熙尤为崇拜,虽然朝政长期受慈禧掣肘,但是他依然励精图治,主导洋务运动,确确实实使得大厦将倾的清王朝实现了一定程度的「中兴」。 光绪朝瓷器的风格有意借鉴了清三代,尤其是康熙朝的瓷器。所以很多人会将光绪朝瓷器称为「小康」。

清光绪 青花云龙纹盖罐 上海博物馆藏

光绪朝的龙纹形象一定程度上恢复了凶猛蓬勃的雄姿,很有清三代的感觉。但是在细节上依然存在着区别。 首先是云纹的设计,清代早期的云纹是勾边留白的表现手法,光绪时期的留白更为明显,使得云朵纹饰的立体效果更强,更饱满。而且云朵很多都不带云尾,因此看起来就更像灵芝。

顺治时期龙纹

康熙时期云纹

乾隆时期云纹

光绪时期云纹

光绪朝的龙眼也是一个很「独特」的看点。过往龙的眼珠,大多是圆形。而光绪朝有不少龙眼为椭圆形,而且瞳孔使劲儿向前盯,大有冲破眼眶的感觉。

清光绪 青花双龙戏珠纹大盘

即便光绪本朝的龙纹也有辨识之处,能感受到重回盛世的意愿。但毕竟大清帝国已经走到了末路,无论是创新能力,还是精气神儿,都很难再和清三代时期相提并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