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一方田黄石,千载帝王诗!

2024-03-03收藏

田黄石,简称「田黄」,产于福州市寿山乡「寿山溪」两旁之水稻田底下两米深的沙层里、呈黄色而得名。狭义的田黄石指「田坑石」,广义的田黄石是指其化学成分相同的一类印章石石材的统称。田黄石与寿山石相近,已成为独立的印章石品种。

在福建寿山的广袤土地下,藏有一种瑰丽的黄色 石头,人们称之为「田黄石」。它温润如玉,细腻如肤,凝重而沉稳,是自然界赠予人类的一件珍宝。其历史可追溯至远古,古人称其为「石中之王」,其背后则蕴藏着无数传奇故事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关于田黄石有许多的神话传说,比如田黄石是女蜗补天时剩下的灵石,还有一个说法是田黄石是乾隆皇帝做梦时玉皇大帝赏赐的宝贝。

其实田黄石的备受推崇追捧,除了它本身具有的温、润、细、结、凝、腻外更多的是它独有的历史文化内涵,它的稀缺性和田黄石雕独特的艺术魅力。在清代帝里田黄的地位超过一切珍宝。被尊为 「石帝」民间便有了「一两田黄三两金」的说法。时至今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拥有一块田黄更成了非富即贵的社会身份象征,吴昌硕的印章 30年涨了4万倍

田黄石为什么叫「田黄」

很久很久以前,寿山村有一农夫叫阿黄,终年辛勤劳作,却始终过着清贫的生活。一日,他在田中劳作,意外挖到一块石头,通体金黄,熠熠生辉。他将这块石头带回家,并放在灶台上。从此以后,他家的米面不断,财源滚滚,日子也越过越红火。村里人纷纷传言,说阿黄挖到了「田黄石」,是一块能带来好运的宝物。

爱新觉罗向恒

,赞3

身为「印石三宝」之一的田黄石,呈现黄、白、红、黑等色,其中以黄色为最常见。具有珍珠光泽、玻璃光泽、油脂光泽,微透明至半透明,少数透明。硬度2.5,密度2.65-2.90克/厘米3。质地 致密、细腻、温润、光洁。尤为引人注目的是其肌里隐约可见萝卜纹状细纹,颜色外浓而向内逐渐变淡,表面时而裹有黄色或灰黑色石皮,间有红色格纹。

关于田黄石的传说远不止于此。据说,当年乾隆皇帝微服私访时,曾到福建寿山村一游。当地长者得知这位贵客来临,特地献上田黄石作为贡品。乾隆皇帝观后大悦,赞不绝口。他称田黄石为「天下第一石」,并御笔题词「福寿田黄」,赐予寿山村。从此,田黄石名声大噪,成为珍稀之宝。

史载,清时福建巡抚用一整块上等田黄雕刻了「三链章」,乾隆皇帝奉为至宝,清室代代相传;咸丰帝临终时,赐予慈禧一方田黄御玺;末代皇朝解体,溥仪不要所有珍宝,只将那枚「三链章」缝在棉衣里。

在艺术、科学和雕刻等领域中,田黄石的地位举足轻重。历代文人墨客都将其视为文房雅玩的珍品,篆刻家更是将其视为艺术的灵感源泉。在科学上,田黄石的成分和特性使其在地质学、宝石学等领域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在雕刻领域,田黄石是雕刻家心中的至宝,其温润的质地、丰富的色彩和纹理都为雕刻家提供了无尽的艺术灵感。

至于民间相传,田黄石是女娲补天时遗留在人间的宝石,又说是凤凰鸟蛋所变,还传田黄石可驱灾避邪,藏田黄者能益寿延年等。

石形:田黄石的外形多呈卵石状,光嫩圆滑,没有明显的棱角。这是由于矿块在迁移滚动过程中,受到溪水不断冲刷研磨的结果。
石质:田黄石的质地湿润可爱,为微透明或半透明体。如果仔细观察,会焕发出一种其它石材品种所不具备的迷人光彩。

石色:「田黄石」顾名思义,是一种黄颜色的宝石。尽管按照色相来区分,有田黄、白田、红田、黑田以及银裹金、金裹银等品种,但无论什么色彩的田黄石都是以黄色作为它的基调,只不过偏白、偏红或偏黑而已。比如「红田石」其色近橙黄如桔皮,绝不可能出现桃红、朱红和血红的色彩;「黑田石」则黑中带赭;即使被称作「白田」的田黄石,也并非纯白如雪,而是白中稍带淡黄或蛋清色。

如今,田黄石的收藏与投资市场异常活跃。一块质地上乘、纹理美观、色泽艳丽的田黄石价值连城,成为收藏家竞相追逐的对象。然而,市场中也存在一些乱象和挑战。比如,一些不良商家以次充好、以假乱真;一些收藏家盲目跟风、缺乏鉴别能力;还有不法分子盗窃和走私田黄石等行为。为了保护这一珍稀资源,政府和相关部门加强了对田黄石市场的监管力度,同时也积极开展田黄石保护宣传和教育活动。

石皮:多数田黄石的外表都有黄色或黑色的皮层包裹着,或厚或薄,或全裹,或稀疏挂皮,形态变幻无常,虽然也有一些田黄石因为色皮极薄,一经雕刻打磨即被清除,但田黄石的颜色都不是表里如一的,通常是由表皮向里层逐渐转淡,乃至泛白。这种色彩的变化规律,块头大的田黄石尤为明显。

萝卜纹:凡是透明度较强的田黄石,在强烈的光线下观察,它的肌理往往隐约可见到一条条细而密的纹理,其形状犹如刚刚出土的白萝卜纤维,故有「萝卜纹」之称。

红筋:红筋是指田黄石表层偶尔出现的红色筋络,红如血,细如丝,俗称「红筋」又叫「血丝」。它是田黄石在迁移过程中产生的细裂纹,经土壤中氧化铁渗透而形成的格纹。

然而,现代社会中人们对于田黄石文化认知和传承价值也面临挑战。随着科技的进步和时代的变迁,人们对于自然和传统文化的敬畏之心逐渐淡薄。许多年轻人对于田黄石文化知之甚少,甚至对其价值产生质疑。为了应对这一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对田黄石文化的宣传和教育力度,让更多的人了解其历史渊源、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同时,我们也需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对田黄石进行深入研究、科学保护和合理利用。

请一定要点赞并关注【有点田】吧!

请一定要点赞并关注【有点田】吧!

请一定要点赞并关注【有点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