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一件景泰蓝,抵十件官窑器」,古代奢侈品景泰蓝到底贵在哪里?

2024-03-26收藏

景泰蓝是中国传统的工艺美术品之一,以其精湛的技艺和华丽的外观,成为了众多收藏家和艺术爱好者的心头好。

景泰蓝的起源

古人在制作景泰蓝的时候是在铜胎上掐丝。再用珐琅釉料填充在图案中,所以 景泰蓝又叫「铜胎掐丝珐琅」

金属胎珐琅器是一种古老而又独特的艺术形式,它的起源 可以追溯到古代的人类文明时期

人们在金属表面上镶嵌宝石,或者 使用玻璃质材料 进行涂烧,这些都是金属胎珐琅器发展的早期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不同类型的金属胎珐琅器相继出现在世界各地。

历史上,古罗马帝国的存在一直是一个重要的文化交流渠道。

早在公元前五世纪左右,中国的使者就开始 出使罗马帝国 ,两国之间的交流也十分频繁。

在这个过程中,中国逐渐了解到一些关于罗马帝国的信息,并且开始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公元七世纪初期,阿拉伯帝国兴起并取代了罗马帝国的地位。随后,唐朝将其翻译成了 「大食」或「大食国」

根据史书的记载,大食使者多次访问中国,这也为中国带来了许多有关罗马帝国的新知识和技术。

对于金属胎珐琅器的发展历程来说,最重要的可能是 在唐朝时期的一段记录

据【宋史·外国列传】记载,大食国是一个有着丰富技术和精湛工艺的地方。

在南宋时期的【负暄杂录】中,则提到了一种名为 「黄金琉璃钿背十二棱镜」 的器物。

这件器物是由铜做成的胚子,然后在其 表面覆盖了一层皮革 ,外面则是棱角分明的设计。

这件器物上的图案非常精致,看起来像是用玻璃制成的,但是实际上它是由技艺高超的匠人手工绘制而成的。

虽然无法确定唐代有真正的金属胎珐琅器存在,但可以知道的是,这个时期的技术水平已经 足以制造出这样的工艺品

并且可以在文献资料中,看到很多有关这一话题的相关信息。

【吴渊颖诗集】卷二中提到的「大食瓶」,也是一种很有代表性的金属胎珐琅器。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 从波斯来的瓶子 ,上面绘有一些奇特的图案和花纹。诗人形容它像是一件艺术品,充满了神秘的魅力。

景泰蓝的悠久历史传承和文化底蕴,是其在中国传统工艺品中重要地位的来源。

它的历史起源存在多种说法,但主流观点认为,景泰蓝 起源于元代并在明代发展起来

至于景泰蓝这个名称,虽然有多种说法,但普遍认同的是, 景泰蓝制品中有大量的蓝色使用 ,所以称它为景泰蓝。

这个词的使用在清代就开始了,后来逐渐成为人们对这种工艺品的称谓。

景泰蓝的工艺 制作过程非常复杂 ,包括制胎、掐丝、烧焊、点蓝、烧蓝、打磨、镀金等步骤。

明清两代是景泰蓝发展的鼎盛时期,尤其在清朝初期,景泰蓝工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当时的景泰蓝制品不仅在数量上大大增多,而且在质量上也取得了显著的提高。

这时期的景泰蓝制品在原料上, 采用延展性能较强的纯铜作材料

铜丝细薄均匀,掐丝技艺更是丝流畅婉,纹饰更灵活精巧。景泰蓝的颜色又增加了粉、紫、黑、粉绿、草绿等色。

景泰蓝的 应用范围也得到了极大的拓展 ,除了明代常制作的宫廷寺庙祭器,还出现了鼻烟壶、香炉、围屏、桌椅、茶几、筷子、碗具、屏风等。

景泰蓝的兴起

唐代时,中国已通过丝绸之路与西域及更远的地区有着频繁的交流。隋唐对罗马帝国及周边地区的称呼「拂菻」,正是 「珐琅」的谐音

日本珍藏的一件银胎珐琅镜,被认为可能是 西方国家制造

但其花形与唐代十分流行的「宝相花」极为相似,因此也有学者认为其有可能是唐代制作。

在明朝永乐年间,朱棣登基后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大量珍奇异宝进宫。其中外国贡品中就有一种名为 「拂郎」 的物品。

这表明景泰蓝已初具雏形,有机会进入宫廷。根据皇帝的审美,御前工匠对景泰蓝的制作也逐渐加强。

景泰蓝因大量采用蓝色釉而得名, 颜色也日益丰富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一时间景泰蓝颇受宫廷和上层社会追捧。

到了明朝中期,收藏玩赏精美工艺品成为新兴风尚。

据文献记载,当时已有 「景泰御前作坊之琺瑯」 的说法。这表明景泰蓝已经小有名气,不少贵族竞相购买。

一些商人甚至在庙会上开设古玩铺经营「时玩」,景泰蓝就是其中重要商品。

从某种程度上说, 景泰蓝推动了古玩文化兴起和发展 ,也因此本身得到反哺。这一时期可谓是景泰蓝的首个繁荣时期。

景泰蓝的制作

制作景泰蓝需要先制作胎骨,这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因为 胎骨的质量 直接影响到最终成品的品质。

为了保证胎骨的质量,工匠们通常会选择质地坚韧且 具有弹性的紫铜作为原材料 ,并通过反复锤击将其打造成所需要的形状。

制胎工序考验的不仅是工匠们的技艺,也需要他们 根据设计图纸 ,精心计算各部分的尺寸比例,使整个器皿的造型和比例达到完美无缺的境界。

接着便是最关键的一步——掐丝,这是决定景泰蓝外观的关键步骤之一。

在这个过程中,工匠们需要用特制的工具,小心翼翼地将细如发丝的金属线,一根根弯曲成所需的形状,然后再逐一 固定在胎骨上

这一环节既考验着工匠们的技艺,也体现了他们对于细节的把控。

为了使铜丝牢牢地粘附在胎骨上,工匠们会 使用一种叫白芨的中草药粉末 ,它经过特殊处理后具有很强的黏性,可以将铜丝紧密地粘在胎骨表面。

在高温烧制时,白芨还会与铜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将铜丝与胎骨牢牢焊接在一起。

接下来,是填充色彩的工作。工匠们会在已固定的金属线上涂抹一层薄薄的颜色。

这些颜料是由 天然矿物质 提炼而成的,色彩鲜艳而又持久。

他们会再次放入烤箱内进行烘焙,让颜色更加牢固地附着在金属线上。

为了使颜色均匀地分布在金属线间各个部位,工匠们会 使用专门制作的小铲

一点一点将色釉填充进图案空隙之间,这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精细的技术。

在整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就是 如何处理热膨胀的问题

由于景泰蓝在加热后会发生收缩现象,所以工匠们必须采用特殊的技巧来应对这个问题。

最常用的方法就是在金属线之间, 加入一些白色的胶质物质 ,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热膨胀对作品的影响。

工匠们还会在色釉烧制前,用镊子将金属丝掐制成 各种形状的花纹图案 ,既增加了景泰蓝的美感,也起到了防止热胀冷缩的作用。

最后是镀金的部分,工匠们会使用 纯黄金 覆盖在已完成的作品表面,以增加其光泽感和质感。

这项工作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需要极高的技术水平和耐心。

为了使镀金层牢牢地覆盖在景泰蓝表面, 还需要反复抛光 ,直至金属表面达到完美平整的效果。

制作景泰蓝是一个极其繁复而细致的过程,每一个步骤都需要工匠们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但正是这样的严谨态度和技术水平,使得景泰蓝能够在千年的历史沉淀下 依然保持着无比的光彩和魅力

结语

景泰蓝制品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精湛的技艺而闻名,不仅 在国内被广泛应用 ,也成为中国文化瑰宝向世界展示的重要窗口。

通过深入研究景泰蓝的发展历程,更好地理解中国传统工艺的精髓和文化的丰富多彩。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 关注+评论 ,方便您及时观看最新内容,您的支持是我更新的最大动力,非常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