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观展:玉见华夏——南阳考古出土玉器精品展

2024-08-06收藏

7月30日,由无锡博物院、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主办,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协办的「玉见华夏——南阳考古出土玉器精品展」在无锡博物院中区四层展厅开展,展出至10月20日。

此次展出南阳地区出土玉器130件/套,汇聚了自上古、三代至两汉的良工精琢之珍品,分为「美石通灵 事神致福」、「辨等明序 王权以彰」、「玉之章章 如琢如磨」、「以服以佩 君子比德」、「法天象地 为永生念」五个单元,带领观众走近绮丽悠远的古玉史话。

美石通灵 事神致福

原始社会时期,就地取材制作石器是人类生产实践的重要内容。在这一漫长过程中,人们逐渐认识到其中一些石头更加温润而有光泽,慢慢产生了以美石为玉的观念,辨别出「石之似玉」者、「石之次玉」者,使玉的概念渐臻现今真玉范畴。随社会生产力和物质文化水平的提高,其制作方法和社会功能不断神秘化、神圣化,玉从「美」的象征成为巫觋手中的神玉,以作感应天地的媒介与沟通神灵的圣物,开后世崇玉思想之滥觞。

辨等明序 王权以彰

随生产制度的改变,古人的用玉思想不断演化。氏族社会后期,以玉事神之风转变为用玉器礼祭天地山川、四方神灵的传统。三代以来,玉器不仅是通天地、祀鬼神的社稷重器,还成为等贵贱、别尊卑的物质载体,用以彰显王权之尊贵。伴随玉器种类的增多,玉器数量颇为惊人,玉的等级化和礼仪化逐渐加强,其使用更加规范,用玉制度执行十分严格。

玉之章章 如琢如磨

崇玉之风推动了制玉工艺的不断进步。早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石英砂、无齿锯、桯钻和管钻已被用于制玉。商周时期,桯钻、管钻等钻孔技术更加成熟,砣具普遍使用,青铜砣和硬度很高的金刚砂的运用使制玉水平大幅提高。春秋战国时期,铁质工具的应用给玉器制造业的高度发达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为汉代制玉技术发展成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以服以佩 君子比德

春秋战国时期,玉器的社会价值、审美价值不断提升,儒家学派提倡「贵玉」「崇玉」思想,玉在等级化的基础上被人格化、道德化。佩玉不仅代表身份高贵,更象征品德高尚,士以上的贵族除参加丧葬仪式外,都要佩戴玉饰,佩饰玉成为当时玉器中的主流。南阳地处南北交汇之要冲,是楚与中原诸国交流的前沿,制玉风格兼收并蓄北方的疏朗雄豪与南方的细密繁缛,形成了独具地域特色的玉雕工艺。

法天象地 为永生念

以玉随葬的习俗由来已久,原始社会后期就已出现「玉殓葬」。古人将玉视为吸取了天地阴阳之精华的山川灵蕴,认为只需用玉闭塞人身九窍,就可以达到尸身不腐的功效。玉琀、玉塞、玉握、玉覆面等应运而生,最终发展至以玉衣装殓尸身。这是古人将玉神化的又一表现。受先秦儒家「贵玉」及提倡孝道思想的影响,皇室贵族不仅身前玉不离身,死后也以大量玉器随葬,丧葬用玉在汉代有了突出的发展。

此次展出的玉器纹饰精美、造型生动、品类创新,兼具自然精华与人文理想之美。它们一方面印衬出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规律,另一方面从不同侧面反映出当时人们的生活习惯、宗教信仰、礼仪制度、道德信条等丰富的历史信息。

通过了解南阳古玉文化,对我们发现中国玉文化的发展轨迹,深入研究中国物质文化史,全面了解辉煌灿烂的中国古代文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