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明永乐青花飞龙纹卉巴梅瓶融汇文化的光辉典范

2024-05-18收藏

明永乐朝(公元1403—1424年,明成祖朱棣年号)历时21年,是明代国力强盛时期。御窑作坊出品各式瓷器,新颖独特,永乐帝对此应甚为熟悉。明朝的永宣时期是中国瓷业走向全盛的辉煌时期,这与明初解除禁海令、「帝王居中、抚驾万国」的积极对外政策有关。值得一提的是郑和远航带回的优质瓷绘原料「苏泥勃青」直接用于青花瓷的烧制,提高了青花瓷的品质,直接推动了瓷业的发展。「苏麻离青」这种钴料出产于波斯伊朗一带,是当时阿拉伯商人与郑和进行贸易的物品。这种优质瓷绘原料在郑和7次下西洋之后便销声匿迹,如今已成为鉴定这一时期瓷器特征的标准。所以说,永宣青花瓷在发色上的成就以及明初瓷器的辉煌与郑和有着直接的关系,也是伊斯兰文化影响中国瓷器最突出的实例。

众所周知,从两汉到唐宋中国瓷器的器型变化不大,体现着中国人生活审美习惯,自元朝开始由于受多种文化的影响,充满了西域风情的青花瓷器,不仅得到外国王室的喜爱,同时也受到明朝宫廷的认可。超尘脱俗,不同凡响,有将相之风,为一代青花瓷器之冠。它如此灿烂,不仅得助于中华民族的深厚文明,而且得助于伊斯兰艺术,是中国瓷器装饰融汇外来文化的光辉典范。

本品胎体细腻洁白,釉质莹润亮青,青花自然晕散,纹饰采用小笔渲染填色,笔触细腻,精巧有神,淡描勾线与渲染相结合,勾画婉转流畅,画法布局既灵活多变又有较强的规律性。精细典雅,曲线交接处精准吻合,尽现瓷匠巧技精工,青花发色湛蓝晴朗,散点晕染分明。造型高雅隽美,青花呈色艳丽,青花发色苍妍夺目,犹若水墨般淋漓尽致。釉色莹润,纹饰线条流畅,气势恢宏雄伟,古雅端庄,画法极重工笔各传统精妙手法,将虚实透视空间处置得恰如其分,是工笔绘画的绝佳作品。以线描之功不厌其烦地绘就,细腻而娴熟,展示画工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

如此纹饰,原以笔、尺绘于纸上,中华艺匠取此纹饰,不用直尺,仅以毛笔直接绘画于圆拱器腹,尽显景德镇御窑艺匠惊人造诣。就题材和艺术表现力而言,可谓传世永乐青花器中拔头筹之作,「王」者气象,跃然临空,冠绝之音,嘹亮苍穹,称为「永乐青花之王」,亦不为过誉。成品瑰丽华美,展现十五世纪中华艺匠过人创思,匠心独运,不拘一格,代表着永乐御窑于瓷艺方面登峰造极的成就。

永乐青花,雍熙隽永,所涣雅风,诚中国青花瓷器模范,美誉之盛,举世闻名。明永乐一朝,政局稳定,经济繁盛,手工业在此基础上取得空前的发展,景德镇御窑更在明太宗朱棣的重视下,窑事兴盛,隽品迭出,尽取胎、釉之精,创「发古未有之名品」。自永乐年始,但见景德镇窑工勉力制瓷,从淘洗、练泥、塑坯、绘饰到窑烧,精益求精,一丝不苟,佳作倍出。其中永乐御窑青花瓷器更将细沙底、火石红、苏麻离青之浓艳汇于一身,堪称明清御窑之典范,备受追摹。永乐年间,宫廷与中东皇室关系密切,特别是帖木儿帝国,并与伊斯兰各地互赠国礼,造就中东金属器的传入,为中国瓷匠所识。

永乐青花造型一反元代的厚重、雄健,趋于清新、流丽、端庄,器型在圆浑而柔和的曲体描述之下,厚胎有一种丰腴之美的绰约风姿,充满皇家气派的凝重与庄严。两地文化交流的互动现象在此表现尤为突出,蒙元之世中国受中东地区的技术、原料而成青花佳器,再销至彼地又成陶器摹制对象,一器之微却遂成中外文明交流之见证,是为幸事。明人不擅两宋词情,然永乐青花,却有欧阳修「直须看尽洛阳花,始共春风容易别」的豪放与沉着之致。「朕朝夕所用中国瓷器,洁素莹然,甚适于心」,史载永乐皇帝称赞御窑瓷器之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