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文/默涵:玩石头,玩出个博物馆

2024-05-23收藏

龙乡博物馆里,一些收藏爱好者在文物前低声议论品鉴,不时发出赞叹声。

此时,博物馆馆长臧先生正在和远来的一位客人谈收藏和文物保护。近年来,全国各地的文物爱好者每每来赤峰,都要到龙乡博物馆看看,和臧先生聊上一会儿。

笑佛,赚来第一桶金

臧先生钟情文物收藏,是从1987年开始。那一年,臧先生因公出差,在列车上,一位长者听说他是赤峰人,便热情邀请他到软卧包厢里,和他谈起巴林石。

那时候,臧先生对巴林石还一无所知,而长者却滔滔不绝,谈巴林石的品质,谈巴林石的文化内涵。热谈中,臧先生充满了好奇,巴林石究竟妙在何处?

怀着强烈的好奇心,臧先生出差归来后便直奔设在邮市的巴林石地摊市场。

那一块块灵动飞扬、五彩斑谰的石头令他大开眼界,他第一次领略到了捧石在手那凝脂般的感觉,也真切地领悟到了老者对巴林石情有独钟的缘由。

他倾其所有,当即买下了一尊看上去玲珑剔透,令他爱不释手的「笑佛」。

此后,一有时间,他就在石摊上转悠,如果发现中意的石头,他不惜举债也要设法买到手。

那时,他的月工资只有40多元,久而久之,他竟为石头花去了3000多元。这使他的生活不时出现窘态。

家人开始埋怨,邻里们指责他不务正业。生活的压力使他不得不面对现实,忍痛卖石糊口。

一位南方藏家看中了他最初买的雕件「笑佛」,张口开价5000元,这使他吃了一惊,当初花了不到40元买的石头竟升值了百倍以上!尽管情感上有如嫁女般依依不舍,但他还是出了手。

这第一桶金也使他眼前豁然开朗,臧先生找到了收藏的新路,这就是藏销互济,以石养石。

品藏,解读奇石神韵

靠这5000元起家,臧先生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三宝石斋」。

一日,一石商搬来一块近百斤重的巴林石毛石,凭多年的藏石品石经验,臧先生立即花巨资买下了这块其貌不扬的毛石。

他请来石匠打磨加工,其天生丽质很快拨云见日:此石集鸡血、福黄、芙蓉三种极品于一体,黄色如金,冻质若玉,血色似霞,堪称「一石聚三宝」,「三宝石斋」也由此得名。

如今,臧先生的巴林石收藏系列已有鸡血石、福黄石、冻石、彩石、图章石五大类别上百个品种5000余件,品种齐全,精品荟萃。

其中许多藏品被收入【中国国石】、【巴林石精品集】等图书典籍,更有一些藏品被选送参加国家和一些省、市、自治区举办的大型展览。

藏家慕名而来,巨资求购珍品,但如今臧先生有了新的想法。他说:「品石藏石,在于发掘巴林石的文化神韵,如果只把巴林石看成是商品,终究品不出巴林石的真谛。

巴林石亦如人一样,有灵性,也有个性,感悟巴林石的深刻寓意,欣赏巴林石的大雅脱俗,领略巴林石的博大精深,是我人生的最大乐趣。」

臧先生认为,每一件传世文物都传递着历史的信息,承载着厚重的文化,凝结着人类的创造,解读它便是解读历史,便是与古人对话,便是传承民族文化精髓。

因此,臧先生在收藏巴林石的同时,也把目光瞄向了文物、古玩,他决心把收藏业做大做强,向更广阔的领域迈进。

臧先生最热衷的还是赤峰历史文物的收藏。他说,赤峰有着8000年的悠久历史,红山文化、草原青铜文化、契丹辽文化等享誉国内外,历史曾一次次在这里形成文化的高峰,我们有责任去保护和传承这一系列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建馆,保护传承民族文化

如何保护传承优秀文化?必须得有个合适的载体。「成立一家博物馆」,带着这种想法,臧先生张罗开了。

2008年12月25日,龙乡博物馆成立了,成为赤峰城区第一家民间文化博物馆,臧先生任馆长。目前,博物馆内馆藏文物及艺术品约3万余件,设4个展厅,在不足一千平米的展区里,各个时期的历史文物琳琅满目。「因为展厅面积的限制,这里只能展示出一部分藏品。」

博物馆内,不仅展示文物,还设有文物鉴定中心和文物修复室。在文物修复室,一位文物修复专家正在聚精会神地修复一件陶罐,桌旁是一堆破碎的陶片、瓷片,橱架上是一件件修整复原、灵光闪烁的文物。

臧先生说,创办龙乡博物馆就是通过依法收藏民族民间的流散文物、传世文物、具有独特价值的各种艺术品和自然遗产标本,达到对民族民间珍贵文化遗产的整理、抢救、保护和传承的目的。

此外,通过加强民间收藏文化的科学研究,可以把藏品资料所承载的文化信息,提供给社会共享。

通过举办常设性、定期性、轮流性藏品展览,扩大藏友间的交流和沟通,陶冶人们的艺术情操。

一块块精美的石头,深藏着一个人的热爱,藏着深深的牵挂,深藏着一个人的乡愁,那是家乡的味道,那是深深和乐趣,那是成长的痕迹。

201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