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宋哥窑米黄釉金丝铁线鱼耳炉

2024-05-23收藏

「哥窑」名列宋代五大名窑,在陶瓷史上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哥窑胎多紫黑色、铁黑色、也有黄褐色。釉为失透的乳浊釉,釉面泛一层酥光,釉色以炒米黄、灰青多见,釉面大小纹片结合。

经染色后大纹片呈深褐色,小纹片为黄褐色,也称‘金丝铁线’「墨纹梅花片」「叶脉纹」‘文武片’等。这是传世哥窑的主要特征之一。器形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多见仿古造型,底足制作不十分规整,釉面常见缩釉和棕眼。

造型有各式瓶、炉、洗、盘、罐等。论胎有厚薄之分,其胎质有瓷胎和 砂胎 两种,胎色有黑灰、深灰、浅灰、土黄多种色调,釉色也有粉青、 月白 、 油灰 、青黄各色。从时间上讲,这里应有早晚之别,从产地说也有恐非一个瓷窑的作品,情况是比较复杂的。

哥窑金丝铁线开片纹鱼耳炉是宋代哥窑瓷器中的一件代表作品,具有丰富的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其造型端庄古朴,釉色独特,开片自然,特别是金丝铁线开片纹饰的形成,使得这件作品更具有独特的魅力。

在烧制过程中,哥窑金丝铁线开片纹鱼耳炉的瓷胎和釉面自然开裂,形成了一种黄黑相间的裂纹,这种裂纹被称为「金丝铁线」,与中国古代文人追求缺陷美的审美观念相符合,因此备受人们青睐。这种裂纹的产生是因坯、釉的膨胀系数不同,发生冰裂的物理现象。

宋哥窑米黄釉金丝铁线鱼耳炉的造型也十分独特,仿商周青铜礼器簋,两侧置鱼形耳,下承以圈足,显得古朴典雅。炉通体施米黄釉,釉面密布交织如网的「金丝铁线」开片纹,使素净的釉面富于韵律美。这种自然开裂、自然着色和独特的造型形成了宋哥窑米黄釉金丝铁线鱼耳炉独有的特点。

然而,依据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等馆藏哥窑器皿,传世哥窑造型端庄古朴,器身釉色滋润腴厚,器型有各式瓶、炉尊、洗及碗、盆、碟等。其主要特征如下:

其一、哥窑釉属无光釉,犹如「酥油」般光泽,色调丰富多彩,有深浅米黄、粉青、灰青奶白诸色。

其二、「金丝铁线」文片。哥窑釉面有网状开片,或大小纹片重叠犹如两张网。或成细小开片(俗称「百圾碎」或「鱼籽纹」)。以「金丝铁线」为典型,即呈黑或黑褐色的大纹片交织着红、黄色小纹片,称为「金丝铁线」。此为区别宋代哥窑与后世仿品重要特征之一。

其三、「紫口铁足」。哥窑胎体多为紫黑色或棕黄色,器皿口沿在高温下釉汁流泻而隐显胎色。同时底足刷一层无色护胎釉或不挂釉而显铁黑色或紫黑色,故称紫口铁足。此也是区别真假宋代哥窑的重要特征之一。

其四、「聚沫攒珠」般的釉中气泡。真品哥窑通常釉层较厚,釉内气泡上下套叠,犹如「聚沫攒珠」般的美韵,这也是辨别真假哥窑的重要特征之一。

此宋哥窑米黄釉金丝铁线鱼耳炉高8cm 宽16cm(含双耳),造型端庄古朴,釉色温润,通体酥油光泽,与「百度百科」列举的「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和「聚沫攒珠」等几大特征完全吻合。是一件罕见的稀世珍品,弥足珍贵。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更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收藏价值和经济价值,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

宋哥窑米黄釉金丝铁线鱼耳炉是一件具有极高艺术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宋代哥窑瓷器代表作品。这些特点使得它在宋代瓷器中独树一帜,成为中国古代陶瓷史上的杰出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