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中国古代玉器——玉琮

2024-05-17收藏

玉琮, 一种古老而神秘的礼器,自古以来便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历史底蕴。它不仅是中国古代玉器中的代表之一,更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象征。

西周玉琮 高10.1厘米 射径7厘米 内孔径5.5厘米

玉琮整体呈内圆外方筒型,是是古代人们用于祭祀神祇的一种礼器。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石峡文化、山西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很多。

简介

在选材上,良渚文化的玉材为江浙一带的透闪石质的玉石,质地不纯,以青色、青赭色居多。从出土的玉琮来看,除部分保留着晶莹的质感外,大部分玉琮的外表已沁蚀成粉白色,受沁的程度大大高于同墓所出的玉璧。玉琮的表面色泽较均匀,不像玉璧那样存有灿烂多变的块状彩斑。在中国古代有玉璧祭天,玉琮祭地的礼制。

玉琮 良褚文化

玉琮的考证

「琮」始见于【周礼】等古籍。其形以【周礼·考工记·玉人】所释:「大琮十有二寸,射四寸,厚寸」。【白虎通·文质篇】曰:「圆中牙身玄外曰琮」。郑玄补注【周礼】时说:「琮,八方象地」。南唐徐锴释琮时讲:「状若八角而中圆」。后因后人难辨琮状的实体,以致南宋时称为「镇圭」。至清乾隆按东汉许慎【说文解字】,以「琮,瑞玉,大八寸,似车釭?」的说法为据。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 约公元前二千五至二千年 人面纹玉琮

经考证,玉琮距今4000至5000年,其功能与意义有:

一、祭祀用的大礼器之一, 它与 玉璧 玉圭 玉璋 玉璜 玉琥 被称为「六器」。为我国古代重要礼器之一,【周礼】「以苍璧礼天,以黄琮礼地」,玉琮成为统治阶级祭祀苍茫大地的礼器,也是巫师通神的法器。

文化期 玉琮、戈、璜和璧 (一组四件)

玉琮的造型是内圆(孔)外方,似是印证「璧圆象天,琮方象地」等道理。巫师也常用劣质的玉琮、石琮,或被烧过的玉琮,来镇墓压邪、敛尸防腐、避凶驱鬼。

二、玉琮也是权势和财富的象征。 玉琮于墓葬中出土时有如下特征:墓葬规格高,规模大,随葬品较丰富;墓主人多为男性;琮常于壁伴出,一些墓中有殉葬人的现象。

西周 蝉纹玉琮

种种现象说明琮式与原始宗教及祭祀礼仪密切相关,它的主人必属部族酋长,大祭司巫师之上层人物, 从发掘现场可以看到,墓主身份越显赫,殉葬品中的琮、璧就越多,似乎要显示生前的一切,用于随葬恰好说明墓主原有身份,及其在各部落中享用财富与权势的程度,也代表良渚文化时期的一种葬制。

春秋 玉璧、玉琮、玉龙首璜和玉小件 (共四件)

最早的玉琮 见于安徽潜山薛家岗第三期文化,距今约5100年。至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玉琮在江浙一带的良渚文化、广东的石峡文化、山西的陶寺文化中大量出现,尤以良渚文化的玉琮最发达,出土与传世的数量最多。

历史特点

商周时期玉琮数量不多,从出土的实物看,这一时期琮的形体普遍较矮小,多光素无纹。玉琮切割规整,中孔较大,琮体较新石器时略薄。殷墟妇好墓曾出土了两件有纹饰的玉琮,其中一件上下各饰一组弦纹,四角有凸棱,侧面饰竖道弦纹,该造型很少见。春秋战国时期玉琮的造型与西周相近,形体较小,战国部分玉琮刻有细致的兽面纹、勾云纹等纹饰。

良渚文化 神人面纹玉琮

最早的玉琮

安徽薛家岗文化玉琮

距今5100年,与良渚文化同属新石器晚期。这件玉琮高2公分,宽1.8公分,射径0.8—0.9公分。这是目前所发现的最早的玉琮,此时的玉琮形体较小,制作工艺较为简单。其造型略呈方形,中部有一圆形直通孔,外部四角凸起,四角中部各有一横切割的缺口,将凸起部分分成上下两节,琮的四个面,各有一竖直沟槽,使琮的四面形成了八块,此乃「外八方象地之形」也。琮的棱角圆润,玉的表面沁成了鸡骨白色。薛家岗文化玉琮与良渚文化玉琮相比,其制作工艺不可同日而语。

玉琮之王

浙江杭州反山遗址出土的神兽纹玉琮为现今所见良渚文化中最大的玉琮,被称为琮王。

新石器时代 良渚文化(距今约5300~4000年)

玉琮 良渚文化 国家博物馆藏 高49.7厘米 上宽6.4厘米 下宽5.6厘米 传山东出土

时代发展后的演变

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玉琮

战国时期的玉琮现今发现的很少,此时仍然保持了内圆外方的方柱体造型,只是在琮面上出现的纹饰是本时代风格。较为典型的是湖北曾侯乙墓出土的一件玉琮,其造型也是内圆外方的方柱体,在射的内外口沿以阴刻的手法琢出一周类似连珠纹的纹饰,琮的四面则装饰了战国时期常用的变形兽面纹纹饰,所有纹饰均采用了阴刻的方式,并且所有较长的线条,都是用点刻的类似连珠纹的形式连接,这在战国玉器中是不常见的。整体纹饰看上去,构图规整紧凑,线条虽是以点刻的方式连接,但绝无迟滞的感觉。这件玉琮无疑是战国时代的精品之作。

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玉琮

汉代墓葬中发现的玉琮更少,并且见到的玉琮基本都是改造的或挪作他用了。1965年江苏涟水三里墩西汉墓出土的一件玉琮较为典型,琮呈内圆外方形,整体素面,切割规整,棱角分明,但在琮的上部却加了一个鎏金的银盖,并把玉琮的射当作了子母口,盖顶部镶嵌了一颗水晶纽,玉琮的底部加装了一个鎏金的银底座,其下还以四个展翅欲飞的鎏金银鹰作为底足,制作工艺极为精细。在顶盖边缘的一周琢有数个圆孔,由此判断疑是用作熏炉。而在河北满城汉墓出土的一件玉琮则又被改作了中山靖王刘胜的生殖器罩。由此而知, 到了汉代玉琮已经失去了它早期原始的礼仪功能,而逐渐被淘汰了

玉琮(2件)宋代 现藏于常熟博物馆

宋以后出现了仿古玉琮,但宋至明的仿品上多饰当时流行的纹饰。明末至清代的伪古玉,以仿商周素面矮体玉琮为多,也有仿良渚文化玉琮,清代乾隆时期仿古玉琮尤甚。因加工工具、习惯的不同,伪品多数显得圆滑有余而古意不足,熟旧的程度更难做得逼真。

明 玉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