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2024-02-22收藏

元代,钧窑天青釉紫红窑变釉鸡心罐。钧窑,中心窑口位于河南省禹州市近郊,因窑址与春秋诸侯会盟的「钧台」毗邻,故名「钧窑」。钧瓷,是北宋徽宗年间,借鉴唐代鲁山花瓷工艺亮点,精心开发的一大窑变神奇的创新品种。宋徽宗,政治上,庸碌无为、一地鸡毛、一塌糊涂,是声名狼藉的「亡国之君」;艺术上,造诣精深、涉猎广博、融会贯通,是实至名归的「千古一帝」。他「琴棋书画、诗词歌赋、鞠僦斗茶」无一不通,是风流倜傥、才华横溢的「文艺青年」。北宋钧窑称霸瓷坛,宋徽宗功不可没。钧瓷,以铜、铁为着色剂,在高温还原气氛中烧制而成。以「入窑一色,出窑万彩」鬼斧神工的窑变,赢得一代帝王的迷恋,王公大臣的追捧。北宋钧瓷属于御用「神品」,成功之作入贡皇室,有瑕疵者就地粉碎掩埋。故稀有罕见、弥足珍贵。民间留下「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的美谈。主要特征: 1. 形制古拙。以仿商周青铜器为宗,器型精美,古雅庄重。2.. 釉色典雅。分天青、天蓝、月白不同品牌。 3. 釉质乳浊。质感温润,丰腴肥腻,如脂似玉。 4. 窑变诡异。色彩丰富、浓淡相宜,过度自然,秀色可餐。海棠红、玫瑰紫、葡萄紫、鸡血红、胭脂红最为抢眼。5. 釉层敦厚,上薄下厚,胎釉结合部略显积釉。钧瓷乳光状态和窑变效果奇幻无穷,将宋代钧瓷的表现艺术、审美层次、时尚风采,提升至无以伦比的程度。为历代帝王顶礼膜拜、奉为至爱。

「靖康之难」以降,北宋钧窑灰飞烟灭,「钧瓷情节」却不减当年。金代及元,潜力巨大的消费市场、日趋火爆的社会需求,能工巧匠的粉墨登场,力促地方窑口窑火兴旺、仿品如潮。波及大江南北,河南、河北、山东、山西、广东、四川、江西、安徽、陕西、甘肃、辽宁、内蒙等的众多省份和地区。其间,「马上民族」的介入,时代审美的变迁,民间工艺的影响,物化投入的局限,加持钧瓷烧造整体滑坡,产品质量良莠不齐。但,作为寄托爱国情怀和文人志向的鸡心罐,却一枝独秀。以「制作精美、装饰神奇」为世代流传、膜拜图腾。上述藏品,就是此间的常见器形。 鸡心罐,北宋创制,是文房书斋必备之器、案头陈设炫目亮点。因器型酷似放大后鸡的心脏,故名。鸡心罐,形制简约,圆润活脱,曲线流畅,美轮美奂。内外通施天青、或天蓝、月白釉,经高温烧制后,局部呈现「幻化神奇、千姿百态」的紫红色窑变。状似淤积在心包表层斑驳淋漓的血迹。让人触目惊心、不寒而栗。两宋期间,外侮入侵、战乱频仍、山河破碎、国将不国。在悲愤、困顿和绝望之余,无数仁人志士不畏强暴、前赴后继、同仇敌忾、浴血奋战。以义无反顾的英雄壮举,谱写了一曲曲「可歌可泣、感人至深」的动人事迹。一代名相李纲;三军统帅的宗泽;抗金名将韩世忠;女真克星岳鹏举,乃至,出奇制胜、屡挫强敌,被苏联著名军事历史学家沃尔科戈诺夫誉为:「13世纪中国最伟大的机动防御大师」孟珙,都是青史留名的杰出人物。岳飞【满江红】「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以诗歌的形式,再现了「慷慨悲壮、惊天动地」的抗金历史。「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文天祥、「视死如归、勇赴国难」的陆秀夫、张世杰、李庭芝等,相伴「抗蒙义举、南宋消亡」,把爱国节操提升到至高无上的境界。出身名将世家、超级军神孟珙,更是惊若天人的客观存在。他「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所向披靡」。与金军博弈,战无不胜。杀的金军落荒而逃。宋蒙联军进攻蔡州金朝魔穴,他指挥若定,率先破城。分尸金哀宗,一雪「靖康之耻」;与蒙元对垒,他神机妙算,每战必胜。「江陵狙击战」、「黄州保卫战」、「襄樊争夺战」,均为载入史册的经典战例。蒙古虎狼之师进逼四川,他披坚执锐、迎头痛击,打的对手溃不成军。宋军出神入化的军事素养、实力爆棚的战斗意志,让蒙元朝野为之震惊。孟珙,以超越凡尘的军事艺术、独步天下的尚武精神,叫停了蒙古南侵的步伐,为南宋至少续命50年。但,天不假年。公元1146年,52岁的孟珙「驾鹤西去」。33年后,南宋王朝在蒙古残忍暴虐的凌厉攻势下归于覆灭。鸡心罐的横空出世,彰显着「不惧生死、为国捐躯」的爱恨情仇;「金戈铁马、血肉横飞」的壮怀激烈。它是国难当头、腥风血雨不堪回首的历史记忆。也是大厦将倾、亡国之音犹然在耳的信息载体。鸡心罐,內蕴丰厚、意境深邃,顺理成章地登堂入室,演变为官僚士绅、文人雅士的精神寄托、怀念历史、激励斗志的必备教材。此藏品,高12.8厘米,口径6.6厘米,足径5.9厘。胎质坚致,呈色红褐。形制古拙,弧线优美,圆润肥硕,优雅华贵。敛口溜肩,鼓腹垂胫。足际外撇,气韵贯通。器内外,通饰蓝中泛灰、灰中透紫的天青釉,釉质纯正,温润肥腻,呈半透明乳浊状。因釉汁流动,釉层自上而下,渐次加厚。口沿,显露一圈紫褐色胎骨;釉胎交接处,釉汁囤积,见有「泪痕」。颈、腹部,有不规则大片紫红色斑块。色彩斑斓的窑变、深沉静穆的釉质互为浸润、相映成趣。使素洁淡雅的釉面多出一份勾魂摄魄的魔幻与美感。底足无釉,胎骨裸露,古朴粗放的红褐色胎质、挥洒自如的外底乳突痕,折射着河南禹州特定历史的时代审美和工艺特征。釉下,气泡参差错落,老化、破碎气泡杂以其间。釉表,包浆厚重,平滑酥软,润如美玉,泛出含蓄内敛的酥光。局部可见棕眼,通体遍布「橘皮纹」。此藏品,造型精美,釉色温润,窑变神奇,意蕴丰厚。它集欣赏、把玩、实用于一身,是文房书斋难得一遇的经典之器。入元,鸡心罐,被大难不死、不畏强权的达官显贵、爱国人士,视为「重整山河待后生」的精神寄托,耳濡目染、世代传承。虞集【挽文丞相】「云暗鼎湖龙去远,月明华表鹤归迟。不须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洒泪时」的故国之思;王冕【愁重】「慷慨添余思,交游忆可人。时危还有虑,愁重不知春」的离愁别绪;郭钰【道逢八十翁】「八十老翁行步奔,存亡共诉断愁魂。千金歌舞断流水,六載干戈弃故园」的悲天悯人,无一不是直面「江山易主、物是人非」,抒发内心挥之不去的忧思与惆怅。蒙元政权倒行逆施,对汉族无端歧视、疯狂打压,引起「社会精英、忠勇之士」反抗意识强势反弹。反元呼声此起彼伏、农民起义愈演愈烈,短短数十年,昙花一现的蒙元王朝,伴随风起云涌、跌宕起伏的反元义举而灰飞烟灭。其间,置身于文房书斋的宋元钧窑鸡心罐,则一路相伴,负重前行。它所蛰伏的深邃文化内涵,或许正是:「唤起民众,勿忘国耻,驱逐鞑虏,还我河山」众望所归的时代呼唤。

纵观两宋上下300年王朝更迭、社会动荡、战火连绵。后晋石敬瑭(沙陀人)罪不容赦,是祸国映民的「始作俑者」。公元936年,石敬瑭伙同桑维翰、刘知远谋反。为夺取后唐皇位,以「割地、称臣、称儿」为条件,换取契丹耶律德光的支持。在契丹的扶持下,石敬瑭攻克洛阳,建立后晋,自立为帝。石敬瑭割让「燕云十六州」荒诞不经斑斑劣迹,使华夏国门洞开。自此,失去了秦汉以来,中原大地固若金汤的战略纵深和天然屏障。造成400年间,中原地区无险可守。加上赵匡胤「重文抑武」、「先南后北」的政治考量,后世对辽金「割地赔款、俯首称臣」的绥靖政策,造成北地边备形同虚设。养虎隐患的结局,促使辽、夏、金、元相继坐大,对中原地带虎视眈眈、侵害有加。北宋在河北大名设立「陪都」,也是「丧失战略屏障」的无奈之举。女真入主中原,饮马长江;蒙元兵指襄樊、荡平南宋,都是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同版本的再度刊行。好在「历史是人民写的」。入元,农民起义风蓬正举,反元势力暗流涌动。从公元1276年到1367年,农民起义的步伐始终未能停歇。其中,最为著名的当属元末红巾军刘福通、郭子兴及张士诚起义。元政权为笼络人心,推行相对宽松的宗教政策,使宗教势力在乱世春秋中乘势而起。道教,作为华夏本土宗教,吸引了来自不同层次的众多信徒。形成最大的宗教群体。一时,道观林立,烟火兴腾,信众爆棚。以王重阳领军的全真教;以萧抱珍领军的太乙教;以刘德仁领军的大道教,构成了北方道教的主流。这为农民起义奠定了不可低估的人才资源和群众基础。农民起义借助道教势力,实力暴增。大大削弱了蒙元畸形政权的统治基础。朱元璋红巾军「众望所归、一统天下」,宣告了蒙元政权的灭亡。为炎黄子孙提供了扬眉吐气的环境氛围。明初,「靖难之役」以后,朱棣力主「天子戍边」、迁都北京。坐实了明廷对「燕云十六州」的权力掌控。此举,也是大明皇室对「主权回归」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政治宣言。永乐皇帝的「雄才大略、远见卓识」,由此可见一斑。在特定历史的回望中,鸡心罐功不可没。从北宋到南宋,从金代到蒙元,它始终与历史相依相伴,与时人一路同行。它「与生俱来」的警示启迪、抚慰激励作用不可小觑。

题目【山河破碎风飘絮 身世浮沉雨打萍】

副题「宋元鸡心罐文化内涵刍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