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无用之识——瓷之彩第八

2024-02-22收藏

素三彩,紫、黄、绿三色绘成花纹的,称作素三彩。以黑色地最为贵重,也有浅黄、浅绿等色地,而花纹则是较为深重的黄色和绿色,也有偶然露出白色地的。茄紫色作为胎地的器皿比较罕见。如果有则花纹仅为黄、绿二色而已,连同底色总共为三色。绿色套绿色,黄色套黄色,在浅深中分出先后,因此有的实际上是四五彩而仍称作素三彩。西洋人尤其喜欢这类瓷器,所以身价非常高,一件瓷瓶常常价值万金。瓷器造型以怪兽最为奇特,人物稍次,即使花鸟价值也不低。同一年代的制品,素三彩比较其他彩器竟能升值百倍,而其质地粗糙,底部多有沙眼,却被看作珍品,大概是有人难以理解的奥妙吧!

黑彩、墨彩,黑彩就质地而言,墨彩就绘事而言。凡是黑色胎地而有花纹是五彩或者三彩的,都称作黑彩。墨彩只是用淡墨绘在白色胎地上而已。墨彩被看作普通瓷器,不过是在鉴赏家心目中算作一个格式而已。若是黑彩,则身价十分昂贵。素三彩而兼黑彩的尤其特殊,五彩兼黑彩的稍次。

所谓乌金,是指尤为晶莹明亮的黑彩。所谓古铜,是指茶叶末釉和深黑色的。所谓铁锈花,是指近似古铜的深紫色。所谓铁棕,是指茄紫加深黑色。所谓墨褐,是指能够弥漫全体的墨彩。这四种都是黑彩的支流。

月白、鱼肚白,乃是颜色中最浅淡的,牙白,就是略闪黄色的。如果稍闪红色的,又称作虾肉白。所谓填白,是先用粉料堆填在瓷器上,再蘸釉汁,或误称作甜白,未免相差太远了。若以素瓷而论,白也有种种区别。

洋彩,雍正、乾隆年间,洋瓷逐渐流入中国,而且有西洋人郎世宁等人供奉朝廷,所以雍正、乾隆两代有用本国瓷器模仿洋瓷花彩的,称作洋彩。绘画方法等都使用西洋的界画法,尤其以开光中绘有西洋妇女儿童的瓷器最为精绝。至于花鸟也喜用开光。还有不开光的,所用的颜色纯似洋瓷。仔细观察,则显然有所不同,而且底内往往有中文的款字。

洋瓷,洋瓷有两种,一种是西洋流入的洋瓷,原本不为考古家所鉴赏。然而清代初年流入的瓷器有的做工极为精细,如绘有女神像、自由女神像之类,十分新奇可喜,其中极旧极精的制品,也值得收藏一两件。另一种是我们本国所制作的铜胎挂瓷器皿,商人们通常也称作洋瓷。实际上这类描绘大半为本国风俗,尤其以【西厢记】等故事居多。而兼仿洋彩的,反而只占少数,如此称作「洋瓷」,格外嫌其不恰当。大概在互通贸易时,洋瓷流入而有铜胎制品,因而在人们的脑海里留有印象。因此凡是瓷釉而铜胎的瓷器,不问它是否本国所制,一概以洋瓷称呼。相沿日久成为习惯,牢不可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