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收藏

张立军|西夏行书「天盛元宝」铜钱考

2024-06-04收藏

作者 张立军

西夏国( 1038--1027 )年,是由党项人(主要是以古羌人的一支与鲜卑、吐蕃等部族融合而来的民族 )建立的。开国皇帝李元昊效仿宋朝的官制,在中国西北地区建立一个以党项人为主体的多民族地方割据政权。历经10帝,共189年,疆域涵盖今天的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北部、青海、甘肃、以及内蒙古自治区的部分地区,东靠黄河,西至玉门关,北接大漠,南临萧关(今宁夏同心县 ),疆域面积约为77万平方公里。

西夏仁宗李仁孝天盛年间( 1149--1170 )铸行的行书「天盛元宝」小平铜钱,是近年来新发现的品种,直径23毫米,重3.3克,目前是传世仅见品种,应是试铸样币(图一 )。西夏钱币对钱以前只发现乾祐元宝行书、楷书以及篆书对钱,光定元宝篆书和楷书对钱,天盛元宝行书的发现与楷书天盛元宝合为对钱,为填补史料空白,意义重大。

(图一) 行书「 天盛元宝」

公元10世纪--公元13世纪,在中国西北地域的主体民族是党项人,史籍称「党项」、或称「党项羌」。魏晋之后,西羌微弱,或臣服中原,或窜于山野。北周以后,党项羌逐渐发展兴盛,分布区域广泛。至唐代,其地域东至松州,西接叶护,南达杂春桑、迷桑等羌人领地,北连吐谷浑,处山谷间,亘土三千里。早期党项人以姓氏作为部落的名称,在隋朝以前,每姓氏部落,大者五千余骑,小者千余骑。隋朝以后,每部落之中又复分大小族群,大者万余骑,小者数千骑。在党项诸多的部落中,主要有八个规模较大,势力较强的部落,即「细封氏、费听氏、往利氏、颇超氏、野辞氏( 又称野律氏 )、房当氏、米擒氏、拓跋氏」。除此八部落以外,还有两个有影响力的部落:一是居于赤水之西(今青海共和、兴海二县之西 )的黑党项,二是雪山党项(今青海黄河九曲以西大积石山下 ),唐代史籍称雪山党项为「河西党项」。在这些部落中,以拓跋氏党项最为强盛。公元634年,党项各部纷纷归附唐朝。唐龙溯3年(663 ),党项人第一次东迁内地,唐天宝14年(755 ),党项人第二次东迁内地,帮助唐朝镇压黄巢起义有功。中和2年,唐朝授党项拓跋氏拓跋思恭为「定难军节度使」兼太子太傅,封「夏国公」,赐李姓,并将银、绥、夏、宥四州赐予其管辖。西夏前后的历史共有346年,这不仅比北方的辽国存在时间长,也比西南地区的两宋政权加在一起的时间还要长。西夏自从开国以来就像一匹野马,与宋、辽两国以及后来居上的金国,长期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分庭抗礼,它称雄西北近两个世纪,铸就了多姿多彩的灿烂文化。

西夏政权建立前,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的爷爷李继迁( 963--1004 )本姓拓跋,出生于银州(今陕西米脂县 ),是党项族平夏部人。同时也是银州防御史李光俨之子,曾被大宋皇帝赐名赵保吉。据【宋史】记载,西夏开国皇帝李元昊曾经向宋仁宗上表说到:「臣的先祖本是帝胄之后,在东晋衰亡之时,创立北魏基业。」同时期的辽国史书上明确记载西夏皇族乃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裔,由于北魏末年皇族衰微,西夏皇族的祖先被迫迁徙至松州(今四川阿坝 ),并在此发展,重新壮大。

北宋明道元年( 1032 )10月,李元昊的父亲李德明病逝,李元昊嗣位。北宋天圣10年(辽景福2年 )、即公元 1032年,李元昊颁布「秃发令」,他自己先率先剃光头顶,穿耳戴重环饰,去掉唐赐李姓,宋赐赵姓,改皇室拓跋氏为嵬名氏,以此象征党项从此与北宋划清界限。此时,党项李氏虽然还未建国,但已具备了对抗辽国和北宋的资本。

北宋景祐5年( 1038 ),李元昊在属下野利仁荣、杨导素等人的拥戴下,正式登上皇帝的宝座,国号:大夏,改元:天授礼法延祚。党项人几百年来一直通用汉文,行中原礼乐。这一点不利于党项民族自身的发展,李元昊在戎马倥惚中,还亲自筹划创制一种记录党项语言的文字,即西夏文。令属下野利仁荣整理演绎编撰成书12卷,世称「藩书」。同时李元昊统一服饰,将党项人从「衷褐披毡,淫秽蒸报」的原始部落带向了文明。然而这样一个可以载入史册供人歌颂「智足以创物先,才足以驭群策」的伟大君王,最后因喝酒好色乱伦,于西夏天授礼法延祚11年(1048 )正月十五,被自己的儿子宁令哥砍伤鼻梁失血过多而逝。

李仁孝( 1124--1193 )年,西夏第五位皇帝,是西夏历史上寿命最长的一位帝王。

李仁孝16岁登基,改元大庆,其母曹贤妃。据史料记载,李仁孝出生的那天夜里,天地之间出现异象,整个屋子红光密布,忽明忽暗,屋外又刮风又下雨,用四个字来形容就是「异光满室」。李仁孝出生不久,北方的辽国灭亡,不满一岁的李仁孝成为西夏政权的唯一继承人,也是最年轻的皇子。父皇李乾顺酷爱儒家学术,生母曹氏又是汉人,李仁孝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自然深受汉文化的熏陶。西夏人庆元年( 1144 )五月,李仁孝遣使赴宋朝贺天申节,向宋贡献珠玉、金带、绫罗、纱布、马匹等物,恢复了同宋朝中断了近20年的聘使往来,这年6月,李仁孝下令在各州县设立学堂,进学的子弟约有3000人。在这种风气的影响下,西夏境内各族人民接受教育的程度大大提高,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有理想,有报负的知识型人才。天盛6年(1054 )九月,李仁孝借着与金国聘使之便,遣使向金国购买儒家、佛家经典。天盛11年(1159 ),李仁孝派人到西藏奉迎迦玛迦举教派的始祖都松钦巴。都松钦巴派大弟子格西藏琐布赍经像到凉州,李仁孝奉其为上师,并组织人力大规模翻译他带来的佛经。天盛13年(1161 )正月,李仁孝又设立了翰林学士院,以王佥、焦景颜等人为学士。五月,又命王佥等人整理国史,编修【李氏实录】 。李仁孝执政时期,除了发展佛学、重视教育、提倡以儒家思想治理国家之外,还十分重视法律制度的建设。天盛年间(1149--1169 )李仁孝专门组织人员编撰法典,在修订原有法律的基础上,颁布了新的法典,命名为【天盛改旧新定律令】 ,用西夏文刻印颁布通行。这是一部参照唐宋律令,结合西夏实际情况,包含民法、行政法、刑法、诉讼法、经济法、军事法等内容的综合性法典,共20卷,1460条,20余万字。天盛14年(1162 ),蒙古人成吉思汗铁木真降生于内蒙古鄂嫩河上游的一个蒙古包内。

李仁孝在位期间为西夏的盛世,与金国、南宋之间极少发生战事,因此他能专心处理政务,放粮赈灾,消除百姓饥荒,减免赋税,大力发展农业,鼓励农民开垦荒地,使西夏从游牧社会转变为农业社会。同时着手大力发展西夏境内的教育事业,使得社会欣欣向荣,周围各游牧部落都羡慕西夏的繁荣盛世,甘于臣服,纷纷来朝进贡。但到了他执政末期,由于李仁孝个人多疑,不信任朝中的武官将领,政策重文轻武,导致军备开始松弛,国家战斗力减弱,但总的来说,李仁孝统治时期,西夏经济总体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文化发展鼎盛,为党项文化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西夏乾祐24年( 1193 ),70岁的李仁孝去世,谥圣德皇帝,庙号仁宗。

党项人在隋唐时期,并没有大规模的商品流通,当然也没有货币,民间大都以物易物。大约北迁以后,随着自身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逐渐接受中原的商业化的影响。商品贸易渐渐发展起来,西夏地区最开始以唐宋的货币做为商业交换的媒介,在西夏腹地,从陕北、宁夏、甘肃、到新疆的东部,都有大量的钱币出土记录,这说明西夏在北宋时期流通唐宋钱。后来西夏立国,商业繁荣,加上党项人民族自尊和自信力的增强,便开始铸造带有西夏年号的钱币,这也使得西夏商业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西夏社会已经有商业集中的街巷,全国比较大的城镇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心。

当时最大的城市是都城兴庆府( 今宁夏银川 ),管理财政、商业的政府机构都设在京师。据史书记载,西夏曾建有雄伟的宫殿和寺庙,根据西安榆林窟第三窟西夏壁画【锻铁图】 ,我们可以了解到西夏金属冶炼工艺已经相当先进,【锻铁图】绘制了工匠推动双扇木风箱,持锤锻铁的图案。画面中出现的双扇木风箱,是当时最为先进的鼓风设备,鼓风力量巨大,可大大提高炉火的温度,保证金属冶炼技术的高精度。【宋史】卷四八六【外国传·夏国】载:「宋绍兴28年(1158),即天盛10年,夏始立通济监铸钱 」。

西夏钱币,人们从发现到认识,经历了700余年的漫长期。最早著录西夏钱币的是南宋人洪遵编辑的【泉志】 ,该书卷十一记录一品西夏文钱币,洪称:「 右梵字钱,余按此钱径八分,重三铢六参,铜色赤纯,文不可辨,大抵类屋驮、吐蕃钱。 」从文中我们可以看出,洪遵虽然发现了这枚西夏文铜钱,但他不认识西夏文,只是忠实的将其列入到不认识的少数民族铸币篇幅内。

元明两代300余年,钱币学没有多大进展,流传下来的钱币著作有胡我琨的【钱通】和李世雄的【钱神志】 。这两本著述,或是沿袭洪遵的【泉志】 ,或是记述十分简略,均未涉及西夏钱币。直到【泉志】成书600多年后,清乾隆15年( 1750 ),梁诗正等人奉敕编著【钦定钱录】,录历代古钱500余种,沿袭【泉志】录西夏文钱一品,仍称为「梵字钱」,又录汉文‘天盛元宝’铜钱一品。尽管史料中对西夏铸造天盛钱有记载,但真正在正式钱币著作中出现,明确定为西夏铸币,这是首次,具有突破性意义。

清嘉庆9年( 1804 ),甘肃学者张澍在凉州(今甘肃武威 )发现藩汉文合璧的【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 ,西夏文字得以初步释读,张澍的这一发现,使西夏文在西夏灭亡后,已经成为无人认识的死文字,又「始见天壤」。

就在张澍发现西夏碑的第二年,金石学家刘青园也在凉州发现西夏窖藏古钱。他称:「 凉州人掘地,得古钱数瓮,其中开元最多,北宋、辽以及西夏元德、天盛、乾祐、天庆、皇建、光定诸品,亦复不少。而此种梵字钱,亦有数品,余共拣得千余枚。 」刘青园将梵字钱上的面文和张澍发现的碑文进行文字对照,才明白梵字钱文字是西夏文。他高兴地说:「数百年后,破此疑窦,亦快事也。 」公元1809年,初尚龄的 【吉金所见录】记载了刘青园的这次重大发现,并将刘青园发现的西夏诸钱逐一著录。刘青园的发现和初尚龄的记述,是西夏钱币研究史上取得的重大成果。

随着国内对研究西夏历史的重视和对西夏文研究的深入发展,我国学者罗振玉、罗福苌父子首释读了西夏文,1914年罗福苌【西夏国书略说】 ,分别附载了四枚西夏文钱币,汉文直译分别是「福圣宝钱、大安宝钱、乾祐宝钱、天庆宝钱」。他声称:「 此为以前古泉学家所未知,兹悉抚印四泉于册,以告世之治古朱学者 」。罗福苌的【西夏国书略说】 ,把西夏钱币的研究推到一个新的高峰,为研究西夏钱币做出了重要贡献。

1937年,钱币学家赵权之发现并释读出西夏文「贞观宝钱」,1940年撰文在【泉币】第三期作了介绍。张叔训在【泉币】创刊号介绍其藏品西夏铸造的汉文「大德通宝」一品,王荫嘉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铁钱一品,程伯逊在同刊第23期介绍天盛元宝背「西」铁母一品。

据 【天盛改旧新定律令】卷七和卷十三相关内容来看,西夏基本上仿照宋钱的模式设计、铸造、发行、流通等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度,这使得西夏铸币文字规范,铸工精良,比之宋、金钱币,亦毫不逊色。这说明西夏文化及手工业技术已经较为完善,技术手段丝毫不亚于中原技术。天盛年间铸币突然增加,可能与北宋灭亡,岁币停止有关。【天盛改旧新定律令】规定,对私运或销毁铜钱的禁令极为严厉,如「 禁止任何人向他国贩卖钱币,禁止工匠毁铸或走私钱币。鼓铸走私百文至五百文者,处三个月苦役。十缗者,处十二年苦役。过十缗者,处罪人绞刑。 」总的说来,西夏天盛元宝传世较多,字体为秀丽的楷书,旋读,多数光背无文,质量较好。传世见有天盛元宝背「西」小平铁母,(图二 )直径24.02毫米,厚1.41毫米,重不详。

(图二)天盛元宝背「西」铁母

1982年,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出土有一批西夏铁钱,首见形体略小,背穿上铸有「西」字的天盛元宝,( 图三 )直径约23毫米,重不详。

(图三)天盛元宝背「西」铁钱

据考背文「西」字,应指西夏的「西平府」,即西夏陪都( 今宁夏吴忠 ),又见有折十型天盛元宝传世。(图四 )直径45毫米,重不详。


(图四)折十型「 天盛元宝」

古泉文库系列丛书

●古泉文库成立宣言

●第一种【寿泉集拓】

●第二种【古泉大全】

●第三种【足斋泉拓】

●第四种【古泉杂志】

●第五种【丝路创会精品集拓】

●第六种【海上丝绸之路古国钱币要览 】

●第七种【沐园百廿泉拓】

●第八种【沐园日记】

●第九种【故宫清钱谱】

●第十种【山阴道上集】

●第十一种【戴门弟子藏泉选】

●第十二种【董遹钱谱】

●第十三种【开元通宝精品集拓 】

●第十四种【衡门百泉拓存】

●第十五种【中日友好泉友交流纪念泉谱】

●第十六种【首届元明钱币研讨会纪念拓集】

●第十七种【西夏钱币集】

●第十八种【朝鲜王朝古钱谱】

●第十九种【越南历史古钱】中文版

●第二十种【金匮论古合刊·金石编】

●第廿一种【昭和泉谱】中文版(即将面世)

●第廿二种【中国甘宁青金银锭】

●第廿三种【益泉斋藏泉】

●第廿四种【思古楼泉集·唐钱图录】

●第廿五种【新订乾元重宝钱谱】

●第廿六种【读史谭泉文存 中国历代古钱币精品辑要】

●第廿七种【中国货贝图集】

●第廿八种【清代四川州县银锭略考】

●第廿九种【天壤阁杂记·王懿荣泉拓精选】

●第三十种【梁五铢土范图说】

●第卅一种【币缘堂馆藏精品图鉴】全五卷

●第卅二种【户部铁钱局钱法章程】

●第卅三种【铸钱述略】

●第卅四种【中国近代货币集拓】

●第卅五种【丁氏古泉丛书】十五种

●第卅六种【观云轩藏泉】

●第卅七种【清钱编年谱】中文版

●第卅八种【先秦货币汇编】

●第卅九种【新编华夏古泉图录】

古泉文库出品书目

【读泉记】||【无为七秩寿泉集拓】||【淳丰堂七旬寿泉集拓】||【馆藏钱币图录】江西农商银行钱币博物馆||【平冠集】||【龙泉斋七秩善泉拓集】||【传承与革新】泉币研究的探索与实践||【三国两晋南北朝隋钱币图述】||【福善先生耄耋辑拓】||【戎畋松七秩寿泉集拓】||【话说青蚨】||【听泉·咸丰大钱蠡测】||【清代牙雕呈部样钱】原拓本||【丰斋四十泉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