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股票

2024年9月底这轮「大放水」,能给后续国内经济带来哪些想象力?

2024-09-29股票

首发头条平台,抄袭搬运必究!

(有看到抄袭搬运的读者朋友也请帮忙举报一下,首发和原创标签只有在头条平台。感激不尽!)

这是熊猫贝贝的第2679篇原创文章

(本文不含任何AI创作和自动生成内容)

这篇文章写在国庆假期到来以前最后一个周末,9月因为调休的安排,周六周日股市不开门,那就只剩下9月30日最后一个交易日,9月份就算正式结束了。

刚刚过去的这一周,对于中国的股市,堪称见证历史,魔幻疯狂的一个阶段,只用了四天时间,市场拉出三根大阳线,一根假阴线,从2689一口气拉倒3087,四百个点,这种力度的涨法,也就是当年的530行情,与之有一拼,不过1999年时候的盘子小,拉起来容易。

来张图,回味一下中国A股这难得的一个魔幻阶段:

图片来源:网络

当下的情况,也不需要什么经济学经验和认知,是个成年人,都知道,这是国家主导的新一轮经济刺激,也就是大放水来了。

也不用抬杠,来显摆什么水平和知识,基于2024年持续紧缩的国内经济环境,长期下行低迷的股市楼市,如果没有国家放水,那么请问行情是怎么来的?

喇叭吹出花来那是魔术,不是现实。

股市魔幻暴涨行情背景之下,关于这一轮国家主导的「放水」政策,很多人开始好奇它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

正好在股市不开盘的周末,和大家聊一聊这个话题。

这篇文章,将基于本轮国家放水的背景和原因梳理作为切入点,结合当下中国经济运行的几个重要原理,从敬畏常识,尊重规律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本轮放水的政策意图以及预期效果,并对本轮放水以后,国内经济环境可能出现的几个变化和走向,进行一次有深度,有态度,有依有据的专题讨论和分析研究。

关注动向,把握本质,看清主线,研判趋势,指导行动。

本文已反复自查合规,不碰红线,语言平和公允,不带价值导向。

内容有依有据,分析理性客观。

硬核内容,错过不再。

以微见著,洞察先机,把握趋势,指导决策。

PS:

  • 文章略长,内容的阅读需要一定的时间和耐心,并且需要进行思考。
  • 内容不求讨好所有读者,写作分享也是一个阅读群体和写作群体互相选择的过程。
  • 每个人的认知层次不同,不做强求,这篇文章的内容不是什么大路货,也不是什么看完能够带来轻松愉悦精神满足的爽文,请结合自身需要和认知需求理性看待。
  • (如果这篇文章在其它资讯平台被看到,不用怀疑,就是抄袭搬运,厚颜无耻)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1

    梳理本轮经济刺激的过程节点:分析国家为什么出台这轮政策组合?

    这次拉升是高层的主观人为行为,这一点是没有争议的,唯一让大家关注的就是这场繁荣能够持续多久,会不会走出一个比较长久的,幅度喜人的真正牛市出来。

    以及,后续是否能够持续改善国内经济的体感。

    要看效果,先看原因,才能形成逻辑闭环。

    当下其实在行情热度和情绪躁动的影响之下,很少有人去问一个为什么。

    国家为什么会选择这个节点,出台这轮政策组合,进行这一次的放水刺激?

    这个问题,说实话,放眼全网,也没有多少相关的内容和讨论,这种现象,其实并不好。

    折射出来的是国内经济环境和群体的浮躁和被动。

    实际上,放水刺激,手段形式,不是关键,时间的选择,以及放水的思路,更为重要。

    首先从促成本轮放水的宏观因素来看:

    宏观上,受有效需求不足、高负债和低预期的拖累,经济增速下行,通胀持续低迷,房地产继续下滑,股票等资产价格跌势加剧,流动性风险增加。

    8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726亿元,同比增长2.1%,增速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为今年以来的第二低。其中,大类消费、可选消费跌幅扩大。汽车类同比下降7.3%,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6.7%,家具类下降3.7%;金银珠宝类同比下降12%,化妆品类下降6.1%,服装鞋帽下降1.6%。

    投资增速下降、分化延续。前8个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制造业维持高增长(9.1%),基建投资增速缓慢下降(4.4%)房地产开发投资继续下跌(-10.2%)。另外,民间固定资产投资下降0.2%,外商企业投资下降17.7%。

    房地产继续全面下降。8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跌8.45%,新建商品房销售额同比下跌17.06%,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降9.75%。定金及预收款、个人按揭贷款分别下跌15.08%、22.05%。

    一二三线商品住宅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同比均下降,降幅基本上都扩大。其中,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二手房价格同比分别下跌8.5%、5.8%、12.5%和10.8%。

    CPI延续低迷,PPI加速下跌。8月份,CPI同比上涨0.6%。除了食品外,其它项目均下跌。其中,家具下跌1.8%,交通工具下跌5.5%,交通工具用燃料下跌2.7%,通信工具下跌2.1%。PPI同比下降1.8%,跌幅扩大1个百分点,连续22个月下跌。

    另外,国家统计局9月20日发布的8月分年龄组失业率数据显示,8月不包含在校生的16—24岁劳动力失业率攀升1.7个百分点至18.8%,连续两个月创公布这一数据以来最高。

    宏观方面,除了出口是亮点,其它领域表现均乏善可陈。

    出口、消费、投资、房地产、价格的走势……可以说方方面面的经济表现,连差强人意都说不上,持续紧缩,下行低迷的现实,用一些很体面的宏观大词,是无法改变的。

    不仅如此,由于股票价格持续下跌,上证指数上周跌破2700,同时债券价格持续上涨,推动市场预期持续下降,市场苦等刺激政策的呼声大增。

    不过,以上宏观压力在此之前也存在,只是程度差异而已。

    关键促成经济政策转向,真金白银放水的原因,其实还是年度经济目标,如果四季度没有什么改变,那么明眼人都知道很难实现了。

    经济数据这个东西虽然可以粉饰和调整,但是这种事,对于中国来说,恐怕是行不通的。

    面子不是靠打扮就能有的。

    其次,从时间的节点选择来看,其实大有门道:

    很多经济学家,公开可查这里不再一一列举,此前极力敦促央行尽快行动,并且 批评央行行动太晚,是极不公道的。

    无论之前的保持战略定力,还是现在的果断积极发力,转守为攻,因时而变,中国的政策应对都是十分得当的。

    国家看问题,和抬个嘴就说的所谓砖家群体,肯定完全不在一个维度。

    2022年,美联储进入本轮加息周期。2023年7月到2024年9月,保持最高利率5.5%长达14个月。 在此期间,中国经济虽然面临各种负面冲击,下行压力较大。但是,中国始终保持战略定力,并没有推出相应的刺激计划。

    等到9月18日美联储首次降息50个基点之后,中国才果断快速出手,推出了进一步支持经济稳定增长的逆周期调节政策。

    在美元加息并且中美利差大幅倒挂条件下,如果贸然放宽货币政策,就会导致资本外流-本币贬值-外储枯竭的金融风险。

    比如,1997年东亚金融危机中的韩国,最后不得不求助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两年中国经济虽然下行,但仍始终保持了安全和稳定。

    不能因为中国没有发生金融危机,就指责成功地避免了金融危机的中国央行。

    中国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同样受美元利率政策溢出效应的影响。也需要做出正确应对,不过这并不能称作金融战。因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是美国国内的物价和就业,并不是针对中国。

    无论如何,中国经济和金融没被拉爆,中国央行应对是十分得当的,要说打赢了中美金融战第一场,也未尝不可。

    所以,这一轮政策转向,放水刺激经济,实际上是外因和内因共同作用下,在合适的节点,中国这个国家的做出的均衡决策。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2

    基于当下中国国内经济运行的关键模式讨论:这一轮放水,是否能够发挥作用?

    这轮政策组合,是放大招还是挤牙膏?

    对于投资者来说,这个判断太重要了。

    如果是放大招,那就要做多股市,看好房地产,然后做空债券;如果是挤牙膏,便反向操作。

    其实,这种观点,多少有点舍本逐末的味道,表面上很有说服力,但根本没有抓住关键。

    真正的关键,还是要从中国这个国家当下的经济运行模式的认知说起。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中国政府债务规模的增长与经济增速之间是相对平衡的。

    政府债务能够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并推动了经济增长,只要经济保持健康地增长,规模越来越大,债务风险就会相对收敛。

    这也就是过去多年谈论的,所谓的「债务增长型驱动模式。」

    很多人其实并不清楚什么是放水,以为就是撒钱,钱撒下来了,大家多多少少都能抢到点,不管怎样,有总比没有好,所以总归是利好的。

    实际上,这种认识存在着很大的误解。

    任何矛盾都有两面,而不是一面,放水也是如此。

    你不能只看到放水的一端,还得看到接水的一端。

    天量的货币释放出来,是什么在承接这些货币呢?这就是放水的另一端——债务。

    就好像一个水库里面的水,要流到家家户户,就必须要有一定的管道。银行的钱要流出去也是同样的道理,需要借助一定的管道,这个管道就是借贷关系。

    而这个借贷关系,就是债务驱动型经济模式的关键所在。

    银行的钱,必须要通过借贷的方式流出去,不可能平白无故的给谁。

    从放水的一端去看,降准、降息,实际上就是往水库里储备更多的,同时又更便宜的水。

    但是更多的和更便宜的水,并不意味着它就能更顺畅的流到家家户户去。

    这就是为什么中国拥有全世界最高的M2和增速,但是国内却持续紧缩的关键原因所在。

    没人借,这水不管多便宜,也一定是放不出去的。

    过去的方式是:既然居民和企业接收不了这些放水,那就先让地方来接。

    地方举债来承接这些放水,然后加速城市化建设,加速基础设施建设,吸引投资,推高房价。

    这样,一方面拉动就业,让大家都有工作,有收入,另一方面不断攀升的房价必然刺激普通群众贷款买房的意愿,这两者互为条件,互相促进。

    有工作,有收入,大家才敢贷款,反过来,大家都贷款买东西,商品就有了市场,就能刺激生产,大家也才有工作。

    当群众都起来贷款的时候,天量的大水才算真正找到了最终的落脚点,整个放水的管道才算真正打通。 因为,地方举的债,企业举的债,只有在居民举债以后,才算是有了最终的接盘侠。地方才可以通过土地收入和税收来还债,企业才可以通过利润来还债,而这些最终都需要居民的债务来买单才能继续下去。

    而且,这个放水管道打通以后,因为特殊的制度原因,地方是不关心居民最终是否能消化掉这些地方债的。反正功绩是自己的,债务嘛,管它是谁的,先贷了再说,反正不是我的。

    于是,到了这里,一切就非常清楚了。所谓的放水,不管你怎么放,不管这些水是贵还是便宜,也不管它流经哪些主体,其中有多少的弯弯绕绕,最终的,也最根本的蓄水池,其实是最庞大的消费群众,是他们手里的钱(不管是余额还是借贷来的钱),决定着这个水是否能放得出去。

    但是这个方法,放到2024年的当下来看,恐怕效果并不理想:

    当大家都无法再举债的时候,商品卖不出去,大家纷纷「砸锅卖铁」还债,资产价格大跌,引起连锁反应,危机就会来得更加猛烈,之前那些为了制止危机的手段,反而助推了后来更大的危机。于是,这个时候又要继续问:怎么办?

    为了防止资产价格大跌,就得需要有人拿钱出来购买一部分资产,稳住价格,提振市场信心。 以便让还没上车,还能接盘的人提振信心,继续接盘。

    可是地方、居民的负债已达极限,个体老板无利可图,更不可能拿钱出来投资,即使要放水,你的水又放给谁呢?

    这个时候,一切资本主义国家最主流的做法,就是通过国家举债的形式,来买入各类资产。这种举债本质就是通过发行国债,要么把国债卖给民间,要么直接打包卖给央行,由央行印钱来买,像美元那种世界货币,还可以国债卖给全世界。从本质上来说,国家举债其实跟地方举债是没有什么区别的,很多人说我们国债的空间很大,但是他们完全不提地方债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也是一种「国债」,只不过换了一个举债的主体而已。

    通过国家举债来购买各种资产,这些资产可能包括土地、房子、股票等等。

    当然,具体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可能是把钱借给企业,让企业自己买自己的股票;

    也可能是通过购入一些劣质股票,然后借此把钱给到企业,让企业把这些卖劣质股票的钱又重新投入优质股票。

    这就是大家这几天听说的 「结构性货币工具」。

    但是不管用什么形式,花样如何的繁多,名字听上去多么的专业难懂,本质都是一样的,都是通过国家或者央行来托底资产价格,只有托住了资产价格,才能继续有新的股民和购房者接盘。

    而国家举的债,央行印的钱,就是我们所说的水,这与以往的区别,不过只是在于承接这些水的主体由地方,企业,居民,变成了国家。

    原理并没有什么变化,只要是通过借贷放出来的水,不管借贷的主体是谁,最终这些债务一定要有广大的消费者来买单才行,否则这个债堆积在哪里,哪里就会把水管给堵住,经济就不可能被刺激起来。

    所以回到最初的问题,这次的放水到底有没有用,有多大用?你如果只是从政策端,从放水端去看,是得不出正确结论的。它有多大用,本质上不取决于水的成本,也不取决于放水的形式,更不会取决于花样繁复的名目,而仅仅只取决于它还能号召多少消费者进场接盘。

    目前来看,不吹不黑,当下这轮放水的效果是明显的:

    9月27日A股三大股指持续上涨,甚至因为买入量太过庞大,导致交易出现暂停等问题。相较于前两日的观望态度,9月27日这一天天开户数量明显激增,有的线上开户人工认证环节排队要近一个小时,且投资者咨询行情和交易机会的频率非常密集,交易情绪高涨,尤其是交易异常的处理问题被大量关注。

    基于以上的逻辑和分析,接下来其实国家的目的已经达到,就要看进场接盘的群体后劲了。

    股市情况不错,但是规模更大,对经济影响力更直接的楼市,有待进一步观察了。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3

    趋势研判:通过本轮放水刺激产生的繁荣,能持续多久?会有哪些变化?

    这一轮经济政策转向,放水刺激的到来,又两个关键:

    一方面说明情况真的不容乐观了,一些关键领域的紧缩和风险酝酿可能已经到达临界状态;

    另一方面也显示了,国家高层的管理经济的思路发生了一些明显的变化。

    重新开始关注资产性收益的重要性,这一次各大政策齐发频出,力度之大,高层的想法也一览无余,那就是用资产性收益来提振消费市场,遏制通缩的势态,再次拉动经济增长。

    实质上走的还是过去房地产的老路,不过这次的标的不是房地产,而是资本市场。

    但是国家肯定清楚,中国国内经济环境和价值语境中,房子才是主流的财富载体。

    这一次要给国家的选择点赞,因为如果拉楼市,按照国家的能力肯定也能拉起来的,但是释放出来的流通性,救市的绝大多数成本,很快就会被楼市给锁定固化,房地产经济最大的问题就是规模风险和资金流动效率不行。

    虽然股市规模小,但是从成本,效率,还有流动性改善预期来说,性价比显然要高于楼市。

    更重要的是,股市里面有了赚钱效应,后续流动性通过股市流向楼市,不是显而易见的趋势方向么?

    这波资本市场行情,说破天,都是靠政策吹起来的,这几天能涨这么多,最核心的原因就是接二连三的重磅好消息, 把所有人都砸得头晕目眩,感受到了高层满满的诚意,那只要后面还有超力度的政策出来,那行情估计就没有那么快结束。

    现在最核心需要观察的,有两点:

    第一个是国庆节之后,会有什么新的财政政策会出来,比如国庆节前给困难群众发了1500亿的补贴,那节后会不会有更多的,针对更广泛群体的补贴呢?

    第二个,财政政策是要给老百姓花钱的,但这钱要怎么来呢?

    国家的财政和行政系统又有多少经费预算可以花呢?

    十月中的时候,国家会开全国人大常委会,而人大常委会是可以临时增加预算的,去年就临时增加了划拨,比如去年十月,国家就临时增发了额外的一万亿特别国债,所以今年的在这个会议上面或许就可以期待会临时发行新一批国债,那这样就又形成了对整个市场的持续放水。

    最好的结果,是国内股市的行情持续,效率低一点,持续时间长一点,慢牛行情稳一点,赚钱效应稳定一点,从股市维度,能够对国内经济环境的信心和预期进行接连修复。

    当然,也要考虑到波动冲击,也就是节后股市很快就出现回调,这样本轮放水刺激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观察后续走向的观察点,就看9月最后一个交易日,以及国庆以后的市场表现了。

    股市能走好走稳,那么楼市就有承接流动性溢出的空间和想象力。整个国内经济环境,就有摆脱紧缩,重现繁荣的驱动力。

    那么这一次,中国的股市将给出怎样的答卷,值得拭目以待。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写在最后:

    透过对这轮最新国家主导的放水刺激的相关梳理和分析,能够得出哪些启发和结论?

    基于以上的梳理和分析,文章最后,分享几点个人的思考和观点,不一定对,权当抛砖引玉,供大家进行一个讨论和参考就好:

    首先来说,2024年国庆长假期间,国内消费市场的表现情况,对于国家后续的政策发力,有关键的意义。

    说真的,国庆大家能力范围内,建议一定要多多消费,多花点票子。

    让国家看到拉动股市确实对消费是有促进作用的,证明股民的价值才行。

    正向反馈出现,对大家都好,这是实话。

    其次,楼市后续好不好,听那些房吹和投机炒作色彩浓厚的观点和内容一点用都没有。

    接下来,楼市能不能承接本轮放水的流动性利好,关键要看股市的脸色。

    所以,心思放到楼市房价上的群体,完全不用着急。

    更不要想着什么抄底,提前埋伏,现在贸然行动,只有被埋的必然结果。

    最后,还是重复说个比较良心的观点:任何人,都难以赚到自己认知以外的钱。

    短期靠投机和运气捞的一些浮财,怎么来,一定会变本加厉连本带息,按照来的方式离开。

    永远不要做波动和不确定性迷雾中的赌徒。

    非常时期,安全第一,安全第一。

    具体建议,那就是没有建议,大家都是成年人,自己做决定,自己面对结果。是不是?

    以上,就是对2024年9月底这一轮国家经济策略转向和大放水股市暴涨行情,进行的一次深度挖掘和分析思考内容,和各位头条的读者朋友们,进行一个交流和分享。

    图片来源:头条图库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的最新规定,本文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不构成任何关于置业,投资等行为的明确建议,入市风险自担。)

    以上正文,来自@熊猫贝贝小可爱

    交个敢说真话,会说实话,善于观察的年轻人朋友,可好?

    原创写作分享不易,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转发点赞。关注本人

    实力原创,头条独家,如有抄袭搬运侵权行为,必究!

    有问题欢迎留言,再不行就私信也行,文明交流,有问必答,谢谢各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