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鸭脖大王」绝味食品,最近难掩焦虑。
8月15日晚,绝味食品发布公告称,公司收到中国证监会下发的【立案告知书】,因涉嫌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中国证监会决定对公司立案。
受此消息影响,次日绝味食品的股价开盘便跌停,股价报13.22元/股,总市值为81亿元左右。截至发稿前,绝味食品股价为12.37元/股,创下7年以来的历史新低,其市值进一步缩水至76.68亿元,相较于最巅峰时期的635亿元,已跌去近9成。
值得注意的是,近几年间,围绕绝味食品的争议声逐渐增多:一边是因未披露关联方共同投资、未按规定披露信息等问题屡次被官方「点名」;一边是被消费者吐槽「价格贵」「涨价」「食品安全问题频发」,以最为重要的食品安全为例,在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绝味食品的投诉多达千余条。
这些负面声音,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绝味食品的「基本盘」。2024年第一季度,绝味食品营收为16.95亿元,同比下降7%,其门店数也在萎缩,据窄门餐眼数据,截至8月,绝味鸭脖门店数量为13731家,相较于2023年年中,门店数量减少了2400多家。
在竞争激烈的卤味市场中,绝味食品的故事该如何讲述下去?
净利润下跌,卤味龙头留不住年轻人
2005年,曾在药企任职多年的戴文军跨界闯入卤味行业,在湖南长沙开出了绝味的第一家门店,投广告、做促销,绝味鸭脖在短期内打出了名声。
彼时,起步较早的煌上煌、周黑鸭已在行业盘踞多年,为了弯道超车,市场营销出身的戴文军定下了「饱和开店」的打法,联合加盟商大肆拓店,在各个城市跑马圈地。2017年上市前夕,绝味食品门店数量已超9000家,被外界称为「鸭脖大王」。
2017—2020年,绝味食品营收从38.5亿元增长到52.76亿元,净利润也从5.017亿元增至7.014亿元。
高歌猛进的辉煌时刻没能持续太久。2021—2023年,企业营收分别为65.49亿元、66.23亿元、72.61亿元,其净利润却分别为9.81亿元、2.35亿元、3.44亿元。
对于增收不增利的状况,绝味食品曾解释称:一是加大对加盟商扶持,导致销售费用增加;二是部分原材料成本上涨,造成对毛利率的影响,以鸭脖为例,2023年3月一度从此前的4~5元/斤,涨到14元/斤。
面对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压力,绝味食品的解法是涨价。2022年初,绝味食品曾宣布全线提价约5%,而后又先后对鸭掌、鱿鱼、凤爪等热门品类价格进行7%~10%的上调。这样的策略在短期内奏效,绝味食品的净利润及毛利率有了一定程度的回升。但价格变贵,也刺痛了部分年轻消费者。
年轻人本就是卤味产品的主要消费群体之一,卤味价格一路上涨,鸭脖、鸭锁骨、鸭掌随便一买就过百,让不少年轻人「大口吃肉」的快乐消散。「年轻人为何不爱吃鸭脖了」「卤味刺客」等话题一度登上微博热搜榜,一部分价格敏感型的年轻人逐渐抛弃了卤味品牌。
业绩承压、股价受挫、消费者出走,导致绝味食品对加盟商的吸引力也在不断降低。从财报数据上看,绝味食品借加盟扩张的步伐逐渐放缓:2023年年中,中国大陆地区绝味门店总数为16162家,到了2023年末,数量变为15950家,减少了212家,截至2024年8月,门店数量再次降至13731家。
投资版图连年扩张,投注多个明星企业
从整个卤味市场来看,绝味食品、周黑鸭和煌上煌依旧是三大巨头,与其他两家聚焦主业不同,绝味食品有投资业务。
据媒体报道,在绝味食品创始人戴文军的构想中,卤味食品有增长天花板,想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两条腿走路,而「另一条腿」,便是对外投资。
2014年,绝味食品正式成立深圳网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早期,网聚投资更多聚焦于区域性的餐饮同行,例如入股武汉我馋鸭脖、长沙颜家辣酱鸭、成都廖记棒棒鸡等卤味食品公司。
试水了三年后,戴文军对投资业务定下主调:一方面围绕「卤味品牌+复合调味料+产业链上中下游」三块领域进行布局;另一方面以天使、Pre-A和A轮投资入股极易扩张的轻餐饮赛道。
2017年6月,上市成功的绝味食品和饿了么合伙成立「绝了」投资基金,想在食品和餐饮行业找出下一个「网红」产品,两者携手之后,绝味的投资步伐进一步加快。
2023年,在一份对上海证券交易所信息披露监管问询函的回复公告中,绝味食品详细描摹了其庞大的投资版图:自2017年上市,截至2022年末,公司共投资近27亿元,通过数家基金,间接投资了58家企业。
在它的投资版图中,不乏和府捞面、蛙来哒、书亦烧仙草、幺麻子、巴奴火锅、墨茉点心局等明星企业。在卤制品领域,绝味先后投了阿满百香鸡、廖记棒棒鸡、卤江南、盛香亭、福州舞爪、武汉精武鸭脖等多个品牌,押注更多的地域品牌和细分品类。
绝味曾多次表示,其投资策略侧重于挖掘品牌价值并进行长期投资,大部分标的公司仍处于市场培育期,想借助它们画出绝味的第二增长曲线还为时过早。绝味仍在成为中国餐饮市场幕后操盘手的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