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华文世界 > 股票

介绍一个超材料上市公司--光启技术

2024-06-28股票

一、注册资料及创始人

光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注册地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法定代表人为刘若鹏。( 这些年能在深圳南山区粤海街道注册的公司可知牛企林立之地,常被美国制裁企业之地),

刘若鹏先生,男,1983年出生, 美国杜克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博士 ,高级工程师,中国国籍,无境外永久居留权。 现任中国科协第九届常委 、全国工商联第十二届执委、广东省工商联第十二届常委、深圳市工商联第八届副主席、超材料电磁调制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 全国电磁超材料技术及制品标准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广东省工商联常委、深圳市工商业联合会副主席,曾任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第十二届人大代表、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新材料领域主题专家组专家,2014年获「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总之很牛。

经营范围: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的研发、销售,汽车内饰件、汽车零件的销售,商用车。船用配套设备制造;卫星移动通信终端制造;卫星移动通信终端销售;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物联网设备制造;物联网技术服务;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制造;高性能纤维及复合材料销售;新材料技术研发;可穿戴智能设备制造;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的生产,汽车内饰件、汽车零件的生产。检验检测服务;民用航空器零部件设计和生产。

光启从无到有构建超材料工业体系。由五位美国杜克大学、英国牛津大学博士归国创建,主营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及汽车座椅功能件。在超材料智能结构及装备领域,光启技术拥有结合超材料技术面向使用场景的功能结构高度融合的逆向设计技术,在世界范围内,率先完成了 从 0到 1 的超材料 工业体系构建,开创了超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测的全产业链体系。近年来公司不断深耕产业链体系的各个环节,在超材料的设计、制造、检测方面取得了多项突破,巩固了公司在超材料尖端装备领域的竞争优势地位。

二、主营业务

2.1什么是超材料?

2001 年,美国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史密斯教授等人在实验室制造出世界上第一个负折射率的超材料样品,并实验证明了负折射现象与负折射率。翌年,美国加州大学 Itoh 教授和加拿大多伦多大学 Eleftheriades 教授领导的研究组几乎同时提出一种基于周期性 LC 网络的实现超材料的新方法。2002 年底,麻省理工学院的孔金瓯教授也从理论上证明了「左手」材料存在的合理性,并称之为「导向介质」,他预言了这种人工材料在高指向性的天线、聚焦微波波束、「完美透镜」、电磁波隐身等方面的应用前景。2006 年,史密斯教授及其在杜克大学的科研小组设计、制造了著名的「隐身大衣」,并成功地进行了实验证明。2009 年又出现了宽频带的隐身衣。2010 年科学家发现了电磁黑洞。

超材料效果

原理之一

光启是世界上第一个将此产品落地量产企业。注意,是在中国。深圳光启研究院则在国际上率先推进了超材料产业化,研发出超材料平板式卫星天线,在 22 个省市进行了测试,并在北京、天津等地得到了实际应用。第十四届中国航展上,光启首次发布了可以实现三维超材料工程化应用的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实现了由 2D 向 3D 设计的重大技术突破和超材料制造工艺的升级改进,并展示可应用于「陆海空」的近三十种超材料结构件样品。光启大量的新增订单转入到小批产,二期建成后,所有涉及到的研制产品都要进入到大规模的批产状态。等到二期建成投产,光启技术会真正进入到全方位的大规模的批产。在2024年,第四代超材料的生产线将全部建完。

超材料实体产品

2.2超材料有什么作用?

超高性能的吸波超材料、透明 超材料 也已应用于隐身武器设计。其中,以超材料技术为基础,产生的全新超材料隐身蒙皮技术,能够将具备电磁隐身,超材料技术与具有常规物理性能的机械蒙皮技术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各自的性能优势,形成同时具备先进隐身、承载、维形功能于一体的超材料隐身蒙皮。不同于以往的单一雷达、红外等探测手段,多频谱结合、多方位和多层次探测已经成为现阶段探测技术的主流,随之而来的红外/雷达复合探测以及声波/雷达复合探测手段等已经得到广泛应用。

传统隐身材料受到材料体系的影响和限制,很难及时灵活的适应不断增长的隐身需求,因此近些年发展极其缓慢。值得注意的是, 超材料 的出现,以其特异的电磁特性和灵活精确的设计方法,长期占据科研的核心位置,为隐身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促进了隐身技术的长足进步。超材料吸波性能突出。超材料是一种由亚波长谐振或非谐振单元经周期或非周期排布组成的结构材料,其具有负折射率、逆多普勒、逆切伦科夫等自然界中材料所不具备的超常物理性质,能够有效屏蔽雷达、红外探测,实现隐身效果。

目前,超材料因其独特的物理性能在 通信、尖端装备、汽车 等领域展现出巨大应用潜力和发展空间,其中尖端装备领域是近十年来各国超材料技术研究及应用最为集中的方向,相对传统电磁调制技术,超材料技术可以将装备性能 提高 1~2 个量级 ,是国际公认的新一代装备结构功能一体化的主流技术,是「制电磁权」的利器。

其中最基础的应用是 隐身技术 ,是现代电子对抗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可降低目标被电磁波、声波和可见光等探测手段发现和追踪的技术手段的总称,其目的在于避免目标被截获或使其被探测距离大幅度缩短。常见的有外形隐身、结构隐身、 材料隐身 等类型,用于降低被光学、声学、雷达、红外等侦测手段探测到的风险。隐身技术的优劣将直接决定武器装备及作战人员在战场上的生存及突防能力,关乎战争的走向。目前隐身技术被广泛运用于现代武器装备中,比较有代表性的隐身武器包括 隐身战机、隐身车辆、隐身舰船、隐身导弹 等。但由于各类隐身装备体积、热量、机动性有差异,对隐身性能的要求亦不同,实际使用中采用不同的隐身方式。

隐身技术

2.3超材料的应用市场范围有多大?

通过改变战机结构起到的隐身效果存在天花板,后续提高空间主要在隐身材料上。同时,战机单位造价较高,使用更高性能的隐身材料具有较高的性价比优势。当前,全球主要军事强国的主力战机均配备了隐身材料,如美国的 F35、F22、B2,俄罗斯的苏 57 等。还有我国的歼15、歼20等。

2.3.1坦克应用

应用一

应用技术

2.3.2飞机应用

应用二

四代、五代机应用

材料应用案例

技术特点

美国的隐身技术起步早,从 F-117、B-2 到 F-22,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根据俄罗斯苏霍伊集团公布的苏-57 战斗机性能,苏-57 战斗机的雷达反射面积是 0.4平方米,这个数据对于一架第五代隐身战机而言略高。

对比而言,美国的 F-22A 战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为 0.01 平方米,F-35 战斗机的雷达反射面积为 0.1 平方米。F-22 所使用按照技术标准(小反射外形、吸收无线电波材料、用无线电电子对抗器材和小辐射无线电电子设备装备战斗机,其设计最小雷达反射面为 0.005~0.01平方米左右)。在结构上还广泛使用热加工塑胶(12%)和人造纤维(10%)的聚合复合材料(KM)。在量产型上使用复合材料(KM)的比例(按重量)更将达 35%。

2006 年 6 月 5 日,美军司令部组织的代号为「北方利刃 2006」 联合军事研究演习,而在整个与三代和四代机的对抗当中,F22 取得了 144:0 的战绩。对于第四代战机苏 30,F22 测试下可以在对方尚未发现的远距离实现侦察和率先攻击,这使得第五代战机在技术领域获得了不可逾越的代际差。

2.3.3船舰应用

应用三

2.3.4导弹应用

近年来,隐身技术已广泛运用于各种导弹,其原理与战机相似。传统导弹采用的隐身技术有改变外形设计和在表面敷设吸波材料两种途径。如美国的AGM-129A 隐身导弹,结合了机身造型和前掠翼以减小导弹的雷达横截面;发动机进气口齐平安装在导弹底部,以进一步提高雷达横截面;喷气发动机排气由尾部屏蔽并由扩散器冷却以减少导弹的红外信号;为了减少导弹的电子辐射,AGM-86B 中使用的雷达被惯性导航和地形轮廓匹配的组合所取代。但改变外形设计会损失导弹的动力学性能,吸波材料的缺点是应用环境局限性大、维护成本高和隐身效果有限。

应用四

应用技术产品

三、市场前景

第四代超材料较上一代将大幅提升:一是性能上,第四代技术在电性能上面提升了一个数量级,在很多关键指标上都有 10倍数量级的提升。二是带宽上,四代具有更大的超大带宽特性。三是重量上,第四代超材料采用不同的工艺制造结构,能够在功能性更强的同时,实现更轻的重量。基于上述改进,第四代超材料技术实现了由二维向三维立体设计的重大突破以及超材料制造工艺升级改进,进而通过三维蜂窝状设计,在微结构上实现全向高性能吸波;同时,工艺方面,第四代超材料采用新型工艺成型技术,可以实现二维阻抗完美匹配,且在尺寸上突破了传统工艺的限制。其应用范围大幅提升,不仅仅应用在机身的关键部位上面,它可以覆盖在装备全身。

市场预测量

超材料应用一,单一项估值、产值

未来超材料应用二

未来超材料应用三

预估军事产值汇总之一

四 光启的价值如何呢?

2021 年 3 月,光启技术 709 基地一期通过竣工验收并正式投产,年产能为4 万公斤(40 吨)超材料,当前一期项目接近满产,二期项目正在启动施工,其规划产能将是一期项目的 2.5 倍,达产后光启技术总产能有望达到接近 15 万公斤(148 吨)每年。

每吨价格为1亿元

当下黄金按500元/克计算,1吨黄金价格为5亿元,光启超材料价格为黄金1/5,148吨产量销售额约为130亿元/年。毛利49%,净利42%。剩下的就自已估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