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男子租14部手機欲套現,反增10多萬債務

2024-03-30科技

澎湃新聞記者 李思文 實習生 何昊雯

「稽核快,發貨快,信用高的使用者還可享受免押服務。」近年來,網絡租賃手機業務在互聯網平台興起,滿足消費者臨時使用、嘗新等個性需求。但另一方面,不少借貸中介也看上了租機平台稽核寬松的漏洞,引導急需用錢或網貸逾期者「租機變現」,從中套取買賣手機的差價。

陳默就是一名被借貸中介看上的「網貸逾期者」。他稱,在借貸中介的主動聯系和介紹下,他透過對方發送的二維碼掃碼進入租機平台租借手機,並直接寄給中介,中介收到手機後放款。雖然拿到了一筆錢,但他為此背負了12個月的分期租金,以及買斷費用。

陳默在大象租機平台租借的手機總租金12987元

一年多的時間裏,陳默透過這種方式分別在8家平台租賃了14台手機,總租金高達17萬元,但實際套現資金僅5萬元。因無力還款後,陳默在多個租機平台逾期,網貸沒有還完,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債務深淵。

研究機構IDC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手機租賃市場同比增長率為37.2%,市場規模約為582億元;2023年,中國手機租賃市場規模預計會達到2400億元。

但記者調查發現,多數租機平台稽核相對寬松,不需要稽核個人征信報告,只需要送出芝麻資訊錄屏或者簡單透過騰訊會議就可透過稽核。

男子稱網貸逾期後又陷租機套現漩渦

陳默是一名果農。他稱, 2015年因腰間盤突出幹不了農活後,生活所迫,開始接觸網貸。你我貸、金贏分期、京東白條、小贏卡貸,「加起來有十多萬,壓得我喘不過氣。手機裏每天都有網貸平台催收,但果園是看天吃飯的,光靠種梨子也還不上那麽多貸款,就不得不找別的方法」。

2023年4月,陳默的微信通訊錄中跳出一個名為「星辰」的賬號來添加好友,對方添加時介紹稱「您最近需要貸款嗎?我們是租機中介,能夠幫您短期套現」。

陳默說,在急於解決網貸催款的情況下,他添加了該中介的微信。他以為租機套現是一個解決欠債機會,卻沒想到因此背負了更大的債務。

經對方介紹,所謂「租機套現」,實際上就是在中介的指導下,透過租機平台租賃手機,並將手機寄送地址填寫成中介給的地址,賣給中介,中介在收到手機後,會將現金轉賬給客戶,實作「租機套現」。

陳默稱12987元的手機,借貸中介收貨後僅轉賬3700元。

回憶起租機過程時,陳默稱這位中介很熟練,操作過程只需三步,「第一步是透過她給我的小程式二維碼,掃碼就可以進入大量租機平台。第二步是按她的要求選擇手機、填寫個人資訊,進行稽核。第三步是稽核透過後,就下單,把下單的收貨地址填寫成她的,她收到手機後就會給我轉賬。」

陳默說,租機前中介會先給他一筆錢,讓他墊付首期租金,等手機收到後,再給剩下的錢。首期墊付消減了他的周轉顧慮,他打算先多租手機套現,解決燃眉之急,再慢慢分期還租機費。

陳默第一次是在八戒租平台租機,一部iPhone14 ProMax,總租金為7369元,共分為12期付款,每期付款614.08元,「租機前中介給了2000塊錢,收到手機後又給了我2301元。」這意味著,陳默花費7369元分期租賃手機,實際套現4301元,「當時急於還錢,想著這些慢慢都能還上」。

陳默稱,在中介的介紹下,一年多的時間裏,他陸續在11個租機平台租賃了14部手機,手機型號均為iPhone14 ProMax和iPhone15 ProMax,「中介給的錢越來越少」。陳默出示的租機截圖顯示,一台iPhone15 ProMax總租金為12987元,中介給了他3363元的首期租金、意外險等費用,收到手機後又轉賬給他3700元,這意味著他套現7063元。

此外,陳默說,手機租賃一般分為「租滿即送」與「到期歸還」兩種,其中「到期歸還」套餐每月租金會更便宜,但手機已經發貨到中介那裏,到期無法歸還,他還需要承擔高額的「買斷費」,以iPhone15 ProMax為例,還完全部租金後,還需要支付5000元的買斷費。

「拆東墻補西墻,沒想到越滾越大,一算我就頭疼。」陳默計算了一下,14部手機的總租金高達17萬元,但自己實際上從中介套現的資金為5萬元左右,而自己每月光是租金就要還款近2萬元。

陳墨稱,在總共還款約7萬元後,由於生病,他沒有了還款能力,導致多個平台逾期,「他們會透過微信、電話、短訊的方式催款,還有的說準備起訴我,壓力太大了。」他再次聯系借貸中介時,被對方告知「已經不幹了」,隨即刪除了他的微訊號。

平台稽核是否有效?

陳默稱,他總是忍不住懊悔,原本想解決網貸問題,沒想到網貸沒還清,反而陷入了更深的債務深淵。事後,他也覺得有些不對勁。

「我個人征信情況很差,幾家大一點的租機平台一查我的征信就取消訂單了,但中介推薦我租的這幾個平台,都是直接透過。而且我在其他平台租了那麽多台手機,為什麽租手機的時候稽核還能透過?」陳默說,自己因網貸逾期導致個人征信受影響,也被限制貸款,但為何這些租機平台在稽核租機人資訊時,並沒有仔細查詢征信,只需要送出芝麻資訊錄屏或者簡單地透過騰訊會議就可透過稽核。

陳預設為,如果這些租機平台能夠好好查他的個人征信,他就租不了這麽多部手機,也不至於欠下那麽多債,「如果平台只是走走過場,就給足了這些中介鉆空子的空間」。

陳默還懷疑中介和這些租機平台的關系,「當時租機的時候,我和中介說我的征信不好,但中介說他們有渠道包我征信透過,如果不是合作,他們怎麽能保證我透過呢?」

對此,澎湃新聞記者調查發現,透過微信、支付寶等平台可以搜尋到眾多租機平台。其中大多數租機平台都表示租借手機不需要個人征信報告,只需要芝麻信用和簡單的電話回訪即可,比如顯示1000萬+人使用的愛租機平台,和400+人使用的租掌櫃。對於電話稽核的內容,客服人員表示需要根據租機人情況來判斷,不方便告知。

此外,記者也聯系了此前陳默曾使用過的八戒租機平台,該平台客服人員表示,下單租手機是不查詢征信的,但租機人下單後系統會進行稽核,稽核透過後才能發貨。對於稽核的內容是什麽?她表示不清楚,以具體訂單為準。

對於陳默所說,自己已經租了多部手機,仍然還能繼續租的情況。客服人員表示,租機平台沒辦法查詢租機人在其他平台的租機資訊,而且使用者在其他平台的租機情況也不會影響他們平台進行租借,使用者最終租借是否成功,還是以系統的稽核為準。

而大象租機平台的客服則介紹稱,平台並不直接租借手機,使用者是和平台裏入駐的商家進行交易,每個商家稽核的方式不同,「有的商家需要個人征信報告,如果個人征信有問題,有的商家也是可以租借手機的,這個具體由商家來定。」

逾期後陳默收到平台的催款短訊

租機套現存在哪些法律風險?

稱和陳默有類似經歷的消費者不在少數。澎湃新聞記者調查發現,在社交媒體上,已經有不少使用者反映自己因「租機套現」而導致債台高築,質疑套現變成「高利貸」。在某消費投訴平台上,搜尋「租手機」可以看到上萬條投訴資訊,其中大多數都與「高利貸」和「暴力催收」相關。

對於這種情況,一名知情人告訴澎湃新聞,目前市面上已經有不少小額借貸公司透過租機平台來套現借貸。「一般都是透過微博、抖音發廣告,但他們也有渠道,能透過網貸平台拿到逾期人的聯系方式,然後一個個加微信問需不需要資金套現,這樣針對性更強。」

他介紹稱,需要「租機套現」的人普遍面臨征信較差、網貸逾期多、被催收的情況,「他們透過其他渠道已經貸不來錢了,就只能找這種租機套現,因為租機平台相對稽核要松一點,雖然錢不多,但多借幾個手機錢就多了。」

此外,該知情人告訴澎湃新聞,為了讓使用者成功借到手機,中介會尋找一些稽核寬松的小租機平台,或者透過幫使用者偽造芝麻信用、征信材料等透過系統稽核,「有的平台是打影片電話稽核,中介還會教話術。」

對於這種「租機套現」的行為,涉及哪些法律風險?湖南金州律師事務所高級合夥人、律師邢鑫分析認為,目前網絡手機租賃作為一種新興的消費,存在「灰色地帶」的操作空間。

邢鑫稱,據他了解,大多數租賃平台都有「買斷」的規定,即使用者租金逾期或到期無法歸還,就要支付買斷費,這種情況下來,使用者要支付的費用往往超過手機的價格,折算利率甚至達到高利貸的水準。「這就是‘由租轉售’,名義上是租賃行為,實質上是融資租賃行為,一些平台就借此規避了融資租賃的監管。」

而借貸中介的出現,讓租機市場變得更加混亂。邢鑫表示,大多數租機平台本身對使用者資質有著各項稽核,雖然不如各類貸款機構嚴格,但也限制了一些使用者,但借貸中介在明知使用者征信情況差,仍透過偽造芝麻信用、社保公積金等以套取租機資格,並且在明知手機是租賃物的情形下,仍回收手機套現給使用者,這種行為已經涉嫌詐騙。

他介紹稱,如果租機平台與借貸中介之間存在通謀或業務往來,租賃的手機實際上是被租機平台透過借貸中介取回了,即二者可視為同一主體,共同為使用者提供了利息極高的借款。那麽就需要考慮「使用者實際得到的借款」和「所背負的利息」是否構成了高利貸,進而是否違反了借貸利息的規定。更重要的是,租機平台和借貸中介是否透過這種設計規避了對互聯網放貸的金融管理規定。

如果租機平台與借貸中介之間不存在任何通謀,中介只是在轉賣手機和提供變現款之間賺取差價,那麽使用者擅自轉賣手機的行為就違反了租賃合約的要求,除了支付租金外還需要根據租機合約承擔相應的違約金,使用者面臨著惡意逾期、被租機平台起訴、被凍結資產甚至列入失信名單等風險。

綜上,邢鑫指出,這種「租機套現」的行為不僅會讓使用者面臨失信、承擔額外債務的風險,也會讓租機平台的利益受損。為了減少這種風險,使用者應當盡量避免采用不正規的平台拆借資金,並合理規劃財務,評估法律風險;如果正處於租期內且存在無法及時還款的風險,使用者可以積極向金融管理部門進行舉報。為了規範租機市場,行政部門可以加強監管力度,要求租機平台增加對使用者的信用審查,對租借不合理數量的客戶進行重點關註甚至限制,對違規企業進行行政處罰。

來源: 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