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誰在阻撓攜號轉網服務的推進

2024-09-06科技

誰在阻撓攜號轉網服務的推進

是誰阻礙了便攜性?

手機在五年前已經問世,但是它依然充滿了活力。合約是制約網絡手機發展的一大障礙,許多使用者反映,因合約約定不明,需要支付一定費用;一些需要到達具體的銷售地點,使使用者從一地轉移到另一地;其中一些人在已獲得"最低消費"的情況下轉入網絡;流動電話轉網後,資金很難收回。更換網絡之後,想要從手機裏拿回錢,就變得非常困難了。

全文4942個字,閱讀大約需要13分鐘。

【北京商報】特約孫文軒,嶽彩洲,賈寧評論

取錢是有最低收費限制的,而從原來的卡取回錢也不是那麽容易的。

今年六月,喬住在上海的父親準備把中國移動的銀行卡轉給中國電信,然而,當他去中國電信辦理"轉網"手續時,卻被告知合約期限是5年,若想"轉網",則需繳納超過3年的費用,總計1000多美元。總計一千多元。但是,喬的父親表示,他並不知道這份合約的簽署。

不只是喬爸爸受苦。住在陜西的劉先生,也有過同樣的遭遇。7月底,他想將聯通卡轉入中國電信,卻被告知已開通"共享"業務,不能再轉賬。劉先生也說,他從來沒有主動開過這家公司,也從來沒有對它進行過授權。

流動電話技術是一種新的流動電話,它可以在不改變手機本身的情況下,把已有的電話號碼傳輸給另外一個手機。據工信部統計,自2019年開始實施以來,截至2022年一季度,超過5700萬手機使用者已超過500萬。

操作電話沒有那麽復雜。但是,在現實生活中,許多人在使用手機的過程中遇到了許多障礙。例如,更換網絡要花很長的時間,不確定的合約,違約的費用等。

據知情人士稱,三大營運商之所以不太熱衷於把號碼轉網,主要是因為他們害怕變化,不管是有意還是無意,都會造成一定的障礙。

在消費貶值的當下,這樣的生意自然給市場提供了更多的選擇,就像電商領域的領先套用一樣,某寶等巨頭也很難從這塊肥肉上分一杯羹。

在「低價格不降低質素」這句口號響起的時候,"領潮"就被傳成了今年最熱門的全民省錢電商平台。阿迪皮鞋、水鬼表、蔻馳包包等奢侈品,在短短四個月的時間裏,就沖上了排行榜的榜首。這也印證了很多年輕人的一句話:消費者並不關心誰最出名,只關心誰賺得最多!

市場的選擇就是消費者的選擇,想要把生意做好,首先要把性價比做好。

聯通跨出衣櫥

在行動通訊網中,合約問題一直是制約其發展的重要因素。

上面提到的喬先生接到電話後給他父親打了電話,對方也表示他並不知情,所以喬先生就把這件事報告給了國安。隨後10086打電話過來,稱可以交200元話費,但是換網要交幾千元罰款。喬先生拒絕接受合約,因為這份合約還不清楚。這位官員表示,如果以上兩種方法都行不通,那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登出帳戶,結束網絡。

喬先生在黑貓投訴平台和消費者權益保護中心等多個渠道投訴,但都沒有得到任何回應。喬先生說,他每一次投訴之後,都會撥打10086的電話,但是到目前為止都沒有人接聽。

從河南來的閆先生也被告知,自己的手機號已經和"靚號"有了240個自然月的聯系,只是他事先並不知道而已。他也曾向幾家水管公司抱怨過,但均無結果。8月初,嚴某接到一個電話,說手機已經開通了。

另外,對使用者來說,"非現場"貼標簽也造成許多問題。

劉先生當時正在陜西上班,接到福建聯通打來的電話後,告知劉先生需要到位於福建漳州的一家線下營業廳去辦理業務登出手續。但當時他人在陜西,所以才會去投訴平台。第二天,電信公司打電話來說,錢已經退了。後來,劉先生設法改變了他們的位置。

北京市京師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李媛表示,如果在簽訂格式條款的時候發現對方並不知情,那麽很有可能簽訂合約的時候,對方並沒有給顧客任何提示,而是采用了標準格式條款。"當然,這種情況可能是由服務商誘導和證實的,但是這取決於雙方之一。

中國法學會通訊法學研究所所長朱巍表示,在簽訂合約的時候,營運商對使用者的權利和義務都有明確的規定,如果使用者不能完成服務,就必須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但是大多數時候,並沒有專門的通知,有些只是一次電話撥打電話,因此無效。"

C. 改用"最低消費"

不只是出口受阻,有時候遷移也不順利。

2月,來自福建省泉州市晉江縣的郭女士前往中國行動通訊股份有限公司(CMCC)辦理轉號業務,卻被告知需進行註冊。3月,他致電中國工商銀行查詢,卻被告知依然沒有空號。4個月,5個月,6個月,她都在微信上問過他。郭女士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自那時起,她每月都要額外支付手機卡餐費。

投訴發生後,情況出現了轉機。6月,遠在廈門的郭女士上網抱怨了幾句,很快,福建聯通就給她打來電話,說回泉州就能直接從電信訂購了。當地聯通也與她取得了聯系,證實了這一情況。但是後來客戶服務人員把她的電話卡換成了"智能家居",每月88元。

8月16日,記者以使用者身份打電話給聯通,對方說他們公司可以辦理,但是月費是128元。記者隨機撥打泉州多家電訊供應商的電話,均表示月費分別為128元或88元。

記者致電福建聯通客服就限額及最低消費事宜,對方稱"額度限制"的情形應向當地電訊供應商咨詢。一名工作人員表示,如果遇到這樣的情況,可以撥打10010,並與相關人員取得聯系。不過他也說,聯通每月只需支付9元錢,就能在任何號碼中任意選擇一種服務。這和前面提到的一些離線商店提供的最小流量計劃不一致。

上文提到的河南的閆先生也在匯款過程中碰到了一些麻煩。8月1日,閆先生與河南移動取得了聯系,並提出了轉賬要求,經過幾番交涉,終於在8月11日,也就是10天後,電信打電話給閆先生,說這款手機運氣不錯,每月付款188元。8月15日,嚴先生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他覺得這是一個不公平的價格,並且一直在努力爭取,最終還是放棄了。

李元說,「營運商限制配額和套餐使用明顯限制了使用者的自由選擇和公平競爭。」工信部此前釋出的【攜號轉網業務管理規定】中還明確指出,所有攜號異地轉網使用者均視為本網站新接入使用者,並保證使用者在同等條件下享受同等權益。不能對流動電話使用者實行特別收費。

當你轉到另外一家網絡之後,你就很難還舊卡的錢了。

不過,這並不代表這件事就此結束。

上述陜西一名員工劉某由聯通轉至電信,因其原為聯通,卡內余額很難退還。上傳至聯通後發現沒有地方可退,他又打福建聯通,對方讓他帶身份證到福建電信營業廳去補辦,說"只能這樣做了。

劉先生掛掉電話,因為聯通的服務和應用程式的客戶服務不一致。過了幾分鐘,工作人員又打來電話,說他並不知道這條規定,如果要換號的話,可以透過聯通的 APP遠端退款,不過要等到下月。現在,劉先生要等到9月才能做出判斷。

記者給福建聯通客服打了個電話,工作人員表示,想要退款,要麽去聯通當地電信,要麽去聯通線上辦理,不過想要退款,只能先到聯通註冊一個新賬號。很多網友表示,這樣做很難。

其他人則經歷了更多的波折。兩年前,山西太原人王先生想將中國電信的卡號改為聯通,由於操作方法上的問題,他跑了好幾家當地電信公司,費了好大的勁才把卡號給改了。到了北京工作以後,他想改投中國電信,但是對方讓他回當地電信,所以他只好等著,直到山西。然而,麻煩還不止這些,小王透過電信、移動了解到,聯通卡裏的話費要到交費截止日期才能退,而且還得去當地電信公司辦理退費,因此到現在都還沒拿到卡裏的錢。

8月中旬,王先生又一次與山西聯通取得聯系,工作人員表示,以前的話費都可以用聯通 APP支付了。但是因為時間太久,原帳號轉網,王先生操作失敗了。第二天,聯通的兩位工作人員先後聯系到王先生,稱他們已經進行了登記,並且主動向公司提出了投訴,並且主動要求退款。然而,一個星期以後,王先生對記者說,他仍然沒有從聯通得到任何答復。

在「報銷難」的背後,其實就是原經營者為了自己的利益,想從你身上撈一筆。有使用者向媒體抱怨,當地電信表示,如果取消手機號,裏面的錢將轉到其它手機,比如轉到親戚朋友等,不能退款。

李源律師表示,流動電話充值屬於預付款,營運商只負責營運,無權處置。"使用手機後,客戶帳戶余額必須完全還清,類似於網上取錢,取錢者必須主動償還。另外,在銀行帳戶余額方面,客戶有權無限制地決定其帳戶余額。

朱巍表示,在流動電話中,流量的通訊費用主要依賴於各營運商之間的交易,他們需要有一套科學的金融系統來結算,這個問題不能歸咎於使用者,"營運商之間有許多業務,這種流量和支付方式並不存在技術障礙,也不存在什麽困難。"

當手機變得越來越受歡迎時,有些公司開始把它看作是一個競爭性的服務。

近年來,流動電話的滲透率不斷提高。今年3月,國務院在其【政府工作報告】中首次提出了手機"攜號轉網"的概念,這也標誌著10多年來"攜號轉網"的試點工作。同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國家手機系統正式啟用。

"5 G商用的同時,手機也或多或少發生了一些變化,號碼攜帶的一個重要功能就是要與5 G服務相匹配,從而增強使用者的自主選擇權,同時也會給營運商帶來改善服務質素的壓力,以留住使用者。"馬繼華說。

在工信部的統籌協調下,三大營運商共同努力下,全國手機滲透率大幅提升。據國家統計局釋出的數碼顯示,今年一季度,全國手機使用者超過5700萬。

但與此同時,有關手機的訊息卻是鋪天蓋地而來。今年8月,中國消協釋出的【2022年上半年全國消協組織受理投訴情況分析】中,也指出了"攜號轉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包括電訊供應商為使用者設定網間接入壁壘,造成使用者使用流動電話"難"等問題。這些措施包括:電訊供應商有意設定跨網壁壘,使消費者"困難重重",例如必須到指定業務點申請,合約期逾20年,合約期內不得轉網等。"黑貓電話"表示,迄今為止已經接到了17,531宗關於手機的投訴.其中,手機投訴6207例,聯通6502例,電信3545例。

今年3月,工信部印發了【關於「攜號轉網」的通知,要求對「攜號轉網」進行進一步規範,不得提高受理條件,不得對使用者設定障礙,不得進行惡意競爭。同年11月,國家電信局下發了「方便使用者,公平公正,誠實可靠,團結合作」的條例,使使用者能夠享受到更高質素的行動通訊服務。還在繼續實施有關法律。

但是,這一過程中所涉及的一些問題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2020年,在對部份省市開展"號碼攜帶"違法行為調查時,發現一些企業把這一業務視作競爭業務,這主要是由於企業自身監管不力,相關制度不健全,基層執行不力等因素所致。

馬繼華認為,在實施電信業務時,由於對基礎營運商實施 KPI考核,造成了較大的壓力。這一狀況還使三大電信企業對手機的熱情降低,「尤其是,他們非常害怕手機業務,這造成了一些有意識或無意識的障礙」。

當前,中國移動移動使用者增長速度有所下降,市場趨於飽和,各大營運商間的競爭仍在持續。比如中國移動,2018-2023年,手機使用者數量分別為9.25億,9.50億,9.42億,9.57億,9.75億,9.75億,991億,年均凈增使用者數分別為3800萬,255萬,-8836,147萬,1811萬和1.5999億。盡管手機使用者數量在不斷增加,但是每年新增使用者數卻在下降。對於另外兩個營運商來說,情況也差不多。

值得一提的是,自2019年11月實施"攜號轉網"以來,中國聯通新增1266.4萬戶,中國移動新增836萬戶,中國電信新增1545萬戶,這一現象表明,移動、聯通這一時期對"攜號轉網"、"攜號轉網"的支持力度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