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對話愛立信中國無線標準化總經理王小旭:6G將架起物理世界和數碼世界的橋梁

2024-09-07科技

經濟觀察報 記者 沈怡然 「可以想象,整個世界裝著數十億個嵌入式傳感器和控制器,它們就像無數雙眼睛和手,讓我們能夠清晰地觀察周圍的世界,並控制各種動作。我們甚至能將整個城市,包括它的道路、建築、交通都做成一個虛擬的模型,就像在電腦中建立了一個一模一樣的‘數碼城市’。」

9月3日,愛立信中國無線標準化總經理王小旭在采訪中向經濟觀察報描述了6G時代的人類社會景象。愛立信(ERIC.NASDAQ)是全球通訊技術與服務供應商,也是5G全球統一標準的主要制定者,其通訊器材和服務覆蓋全球一百八十多個國家。

根據國際電信聯盟(ITU)的定義,6G將在5G的基礎上,與人工智能技術結合,讓網絡更加智能化和高效;與感知技術結合,讓網絡具備高精度定位的功能;與衛星通訊技術結合,補足地面網絡無法覆蓋的偏遠區域,以形成天地一體化的無死角網絡。

王小旭表示,業界普遍認為6G技術將在2030年開始商用,屆時6G的創新網絡將深刻改變2030年之後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生產方式。人類社會將從傳統通訊時代的人與人連線,跨越到人、物和機器等多種物件的多重連線,每一種連線組合都跨越了非常寬的領域。「2024年,6G的研究工作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正從早期的研究階段邁向開始制定國際標準的階段。」王小旭表示,就像過去幾代行動通訊技術一樣,愛立信一如既往地參與新一代6G標準的制定。實際上,全球統一的6G標準對行動通訊產業的發展至關重要。

|對話|

經濟觀察報:人工智能、衛星通訊和感知,愛立信如何理解這三大能力,具備這三大能力的6G網絡,能解決上一代5G通訊或者更廣泛的社會經濟方面的哪些問題?

王小旭 :這新增的三大能力都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傳統通訊網絡的邊界。實際上,網絡日益復雜,業務也更加多樣化,傳統網絡營運方式已經難以為繼。業界的共識是,要想推動網絡實作自動化、智能化轉型,就要全面擁抱AI(人工智能)技術。在年初的MWC2024上,我們看到全行業都在積極地將AI套用於各自通訊解決方案中,國際組織也有相關的行動,大家用AI來提升網絡效率和使用者體驗。這些都釋放出一個強烈的訊號:行業在擁抱AI變革之路上已跨越喊口號階段,正全面步入到實際行動中。我們認為,6G時代AI將無處不在。

經濟觀察報:感知能力對於通訊網絡的重要意義在哪?

王小旭 :6G時代將是一個全面數碼化的時代,6G網絡將會是一個連線數碼世界和物理世界的橋梁,它作為基礎設施的重要性會比5G更加凸顯。僅僅有通訊和連線能力已經無法滿足新一代網絡,我們還需要賦予它一種感知能力。簡單說,就是讓網絡能夠感知到環境中的物體,就像讓它能「看」到物體位置,「感覺」到物體移動。這種能力在低空經濟、智能交通、智能導航、姿勢辨識、公共安全領域都有廣泛套用,同時也可以協助通訊和連線。

經濟觀察報:對於6G新增的三大能力,愛立信是否做了相關的預研和驗證?

王小旭 :業界認為6G技術將在2030年開始商用,目前相關的研究已經展開,包括在3GPP標準上也有所體現,業界也有一些基於原型機的概念驗證和演示。愛立信也一直在人工智能、網絡架構、新頻譜拓展及通訊與感知融合等領域投入和實踐。

經濟觀察報:6G時代會有哪些更受歡迎的終端器材,或者說6G會出現哪些殺手級套用?

王小旭 :智能電話、具備聯網功能的穿戴器材、車載終端、物聯網模組等,現有的終端形態依然會在6G時代廣泛使用,預計在6G時代會有更多顛覆性終端形態。我們認為,無處不在的嵌入式器材將成為6G普遍聯網的不可或缺一環,6G網絡可以支持數萬億台嵌入式器材同時連線。其中,零能耗終端和沈浸式互動器材更是我們關註的兩大重點。

經濟觀察報:能否具體談談這兩類器材?

王小旭 :第一個是零能耗器材。這類器材利用海量機器類通訊(mMTC)技術,能夠以極低的數據速率進行通訊,適用於遠端查電水表等套用。盡管這些器材的電池壽命可能長達10年,但使用起來還是會受到電池更換或充電的很多限制。而零能耗器材透過收集光、振動、溫差甚至無線電波等形式的周邊能源來供電,不再用傳統電池供電方式。

不過,考慮到可收集的能量通常非常有限,這就需要通訊器材商開發出能效極高的通訊協定來適應這種能量稀缺的環境。這類器材可傳輸的資訊量會非常小,例如每小時只傳輸幾個字節。然而對於資產跟蹤等套用已經足夠,比如在物體上安裝傳感器等跟蹤器材,利用物聯網技術即時監控和記錄物體的位置和移動軌跡以進行追蹤管理。與當前的條碼光學掃描等傳統解決方案相比,無線技術可能是更有吸重力的選擇,並且可以實作與視距外器材進行遠端通訊。

第二個是沈浸式互動器材。6G時代人們能透過像智能手套、皮膚傳感器這樣的可穿戴器材,像在現實世界中一樣自然地感受和操作虛擬物品,比如在虛擬世界裏準確地扔冰塊到飲料裏,而且感覺超級真實,互動中幾乎沒有任何延遲。還有一種腦機介面器材,能捕捉和讀懂人的意圖,以安全的方式使用人類的想法來控制虛擬世界裏的元素,比如同步虛擬環境中的聲音和觸感與人的思緒,同時確保個人資訊的安全,防止被惡意利用。

經濟觀察報:目前產業針對6G的工作開展到什麽階段?

王小旭 :實際上,6G的預研已經持續多年。按照十年一代的行動通訊技術演進規律,產業界普遍認為6G將在2030年左右實作商用部署。當下,6G的研究工作正處在一個重要的時間節點,就是從早期的研究階段邁向開始制定國際標準的階段。我們可以從國際電聯(ITU)與3GPP的6G工作進度上來進一步了解相關細節。

6G商用前的標準化工作大概劃分為三個階段:2024年至2026年,ITU將定義6G的技術效能需求和評估方法,涵蓋功能性和量化效能需求;2027年至2029年初則是6G技術送出階段。預計2030年,ITU將完成決議,認定滿足IMT-2030需求的技術為6G標準,屆時6G有望實作商用部署。目前,3GPP已經計劃2024年啟動6G標準化工作,預計將於2028年底或2029年初向ITU送出6G技術的自評估報告。

經濟觀察報:作為6G標準參與者,愛立信當前階段都做了什麽,較為重要的任務是什麽?

王小旭 :就像過去幾代行動通訊技術一樣,愛立信一如既往地全力支持3GPP這個主要的標準化組織,參與制定新一代的6G標準,同時也在各種論壇中發揮作用。在每一代通訊技術研究的早期階段,產業應該鼓勵企業之間以及與學術界的「前競爭」性質的合作,大家是在共同探索和研究,而不是直接競爭。這種合作有利於產業共享基礎研究成果、技術和標準。

經濟觀察報:相比4G向5G邁進的階段,6G的革命性會很大嗎?

王小旭 :6G從傳統通訊的人與人的連線,跨越到了人、物、機器等多種物件的連線組合。而每一種連線組合內,又跨越了非常寬的領域。可以想象,我們為現實世界中接觸到的一切事物建立數碼復制品,即通常所說的數碼孿生。現實世界中的所有實體事物和場所,如建築、道路、工廠、農田和寵物,都將由軟件定義並由人工智能驅動。從長遠來看,這些實物和場所可以透過未來的網絡平台實作編程、自動化,甚至自我學習。而6G網絡將承載這些新技術並為之提供網絡保障。

經濟觀察報:6G將帶我們進入一個怎樣的社會?

王小旭 :我們早在2020年便提出了「數碼-物理世界統一體」的6G願景,認為6G將深刻改變2030年之後的生活方式和社會生產方式。

有了6G網絡,這個「數碼世界」可以隨時隨地和真實的世界同步,讓我們能在過去、現在和未來之間自由切換,即時監控和操作。6G就像是連線這個「數碼世界」和真實物理世界的橋梁,透過各種互動、感知和智能控制,最終實作一個更智能、可持續發展的物理世界。

一個典型的場景是,我們稱之為物聯網的日常物品的監控。從簡單的家用電器到智能電網等大型公用事業基礎設施,無所不包。離散型制造業和流程型制造業是另一個例子,它們都可以依托數碼化技術及網絡進行日常管理和最佳化。我們可以看到物聯網和網絡物理系統逐步融合發展,從而邁向工業4.0以及後來的工業5.0。在這個過程中,所有能想象到的事物都被連線起來,並以數碼方式參與到各行各業乃至整個社會的各種活動和流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