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粵時訊
智逢時代,智遇灣區。「人工智能+」正成為促進區域協同創新與經濟高質素發展的創新引擎。在大灣區產業結構、經濟模式和教育發展面臨重大變革的時代背景下, 「人工智能+」又將為「大灣區+」帶來怎樣的全新機遇與挑戰?對此,中國電腦學會(CCF)青年電腦科技論壇(YOCSEF)廣州學術委員會於2024年8月31日舉辦了「‘人工智能+’,大灣區‘+’了嗎?」觀點論壇,從產業「+」、區域「+」、國際「+」三個方面,思辯如何將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轉換為灣區產業升級新動能的核心優勢,以期為大灣區人工智能技術的發展提供新的啟發與思路。
此次論壇由CCF主辦,YOCSEF廣州學術委員會組織並於人工智能與數碼經濟廣東省實驗室(廣州)(簡稱:琶洲實驗室)舉辦,YOCSEF廣州AC李雯霖(廣東財經大學)和YOCSEF廣州主席李冠彬(中山大學)共同擔任執行主席;東軟教育科技集團、荔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為此次論壇提供贊助支持。論壇邀請華南理工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琶洲實驗室副主任陳俊龍,華南理工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張通作為特邀嘉賓;暨南大學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陶鋒、廣東省智能語音人機互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主任周國華與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電腦科學與技術學院教授邵睿擔任引導發言嘉賓;澳門融貫投資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陳祥、中國資訊通訊研究院工業互聯網與物聯網研究院廣州營運中心主任趙瑞龍、香港生產力促進局機器人和人工智能部高級經理余弦及浪潮雲洲工業互聯網港澳中心副總經理李響擔任思辨嘉賓。
YOCSEF廣州往屆主席譚台哲(廣東工業大學)、黃書強(暨南大學)、郝天永(華南師範大學)、王昌棟(中山大學)、吳一冰(賽爾網絡有限公司)、黃棟(華南農業大學),往屆副主席高靜(廣東恒電資訊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李春英(廣東技術師範大學),優秀AC劉雷(廣東科技報),現任主席李冠彬(中山大學),現任副主席劉同來(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現任學術秘書陳俊穎(華南理工大學),現任AC委員劉偉莉(廣東技術師範大學)、李雯霖(廣東財經大學)、吳國凱(荔峰科技(廣州)有限公司)、樂傑(東軟教育科技集團)、張天豫(京海盛大(上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張帆(雲米)以及來自大灣區多所高校及企事業單位共80多人參加了此次論壇。
在論壇開幕環節,由論壇執行主席李雯霖進行主持,首先邀請華南理工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琶洲實驗室副主任陳俊龍致辭。陳俊龍院長對與會專家學者表示熱烈歡迎,並簡要回顧了琶洲實驗室的建設歷程。他強調了實驗室在推動學術成果與產業對接方面的重要工作,並指出粵港澳大灣區肩負著作為國家重大戰略區域的使命,不僅要把握發展機遇,更需積極應對復雜考驗,立足於推動區域經濟高質素發展,著力於產業升級中的創新引領。最後,陳俊龍院長表達對未來深入開展產學研合作的期待,並希望以此論壇為契機,共同為大灣區的「人工智能+」發展找到更具前瞻性的科技、產業發展方向。
華南理工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琶洲實驗室副主任陳俊龍致辭
在引導發言環節,暨南大學陶鋒教授以「人工智能賦能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題,深入探討了人工智能技術在大灣區發展的關鍵作用。他指出,雖然人工智能已經成為當前技術產業的投資熱點,但在產業鏈上中下遊的套用和變現過程中仍然面臨諸多挑戰。陶鋒教授強調,推動新質生產力的關鍵在於將科技成果及時套用到具體產業中,特別是在珠三角地區,智能制造業的集聚為人工智能技術的實際套用提供了廣闊空間。他還分析了大灣區在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中的獨特優勢與不足,呼籲打造產業鏈及創新鏈高度耦合的大灣區創新生態區域,構築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
暨南大學陶鋒教授引導發言
隨後,廣東省智能語音人機互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周國華主任以「人工智能與現代產業的和諧共生」為題,介紹了國際大模型技術的最新發展。周主任分享了訊飛大模型在實際套用中的多個案例,並探討了大模型在教育、招聘、合約撰寫等領域的廣泛套用。周國華主任還指出,盡管大模型在推動機器智能躍遷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但在知識幻覺、個人化、數據私密等方面仍面臨挑戰。
廣東省智能語音人機互動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周國華主任引導發言
最後,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邵睿教授帶來了題為「‘九天’多模態大模型研發及其在具身智能產業套用」的報告。他詳細介紹了九天大模型的發展歷程和技術突破,展示了其在視覺、語言、多模態理解和生成方面的強大能力。邵睿教授特別強調,多模態大模型在具身智能中的套用前景廣闊,可以作為機器人感知和決策的核心技術,提升自主創新能力,推動大灣區相關產業的進一步發展。
哈爾濱工業大學(深圳)邵睿教授引導發言
在引導發言之後,由華南理工大學電腦科學與工程學院院長陳俊龍、YOCSEF廣州第十一任主席譚台哲和YOCSEF廣州第十五任主席黃書強為各位引導發言嘉賓分別頒發感謝狀,論壇進入思辯環節。思辯環節的前半段由論壇執行主席李雯霖主持,後半段由論壇執行主席李冠彬主持。會場嘉賓圍繞核心議題「人工智能+,大灣區‘+’了嗎?」的三個子議題:產業問「+」、 區域何「+」、「+」遇國際,展開激烈思辯。
與會嘉賓為引導發言嘉賓頒發證書
議題1:產業問「+」:"人工智能+」 (AI plus) 可否促成大灣區產業plus (升級)?
在思辯論壇的「產業問‘+’:‘人工智能+’ (AI plus) 可否促成大灣區產業plus (升級)?」議題討論中,與會專家們圍繞AI技術在大灣區產業鏈中的套用前景展開了深入探討,並提出了多項具有建設性的觀點。
首先,有專家指出,AI技術的核心目標在於幫助人類完成那些不願或無法完成的任務,特別是在金融等特定領域,AI已展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然而,生成式AI的發展仍需謹慎對待,尤其是在法律邊界尚未完全清晰的情況下,這將成為未來AI技術發展的關鍵問題。與此同時,隨著AI技術的不斷深入套用,產業發展對程式設計師的需求將不僅限於數量,更需要他們具備應對復雜研究任務的高級技能。
在討論AI技術如何真正賦能大灣區產業升級時,專家們指出,盡管人工智能在提升產業生產力方面潛力巨大,但現實套用中與預期的生產力提升之間仍存在明顯差距。為此,專家們呼籲高校與企業加強合作,探索在企業內部尤其是中小企業中低成本、高效率地推廣AI技術的可行途徑。這種合作將是推動企業內部流程最佳化、提升生產效率的關鍵。
其次,專家們特別關註了大灣區產業的特殊性,認為AI技術在電商、客服、智能培訓等領域具有巨大的套用潛力,可以有效幫助企業降本增效。然而,目前AI人才的緊缺以及企業內部對AI技術的認知不足,仍然是阻礙這些目標實作的主要障礙,加強AI人才的培養與企業內部AI認知的提升將是下一步的重點工作。
此外,在AI技術與制造業結合方面,專家們分享了具體的成功案例,展示了透過AI技術實作產品使用者端的降本增效,進一步證明了AI技術在滿足使用者個人化需求和解決實際問題中的重要作用。這些案例表明,AI技術不僅能夠提升企業的營運效率,還能為企業開拓新的商業機會。
最後,專家們一致認為,AI技術將在大灣區產業鏈的各個環節發揮關鍵作用。然而,要實作這一目標,仍需克服技術、政策和人才等多方面的挑戰。為此,專家們建議透過產學研合作,加快AI技術在大灣區的套用,助力區域經濟的高質素發展。
議題2:區域何‘+’:當‘人工智能+’遇到‘大灣區+’,如何打造地緣差異化核心競爭力?
在思辯論壇的第二個議題「當‘人工智能+’遇到‘大灣區+’,如何打造地緣差異化核心競爭力?」中,與會專家們圍繞大灣區在地域競爭中的獨特優勢和面臨的挑戰提出了多方面的見解。
首先,專家們對比了大灣區與其他經濟區的優勢和不足。有專家指出,京津冀地區在高校科研能力方面具有較強優勢,而長三角則在金融和物流領域發展迅猛。相比之下,珠三角的數碼電子產業鏈在全球市場占據重要地位,尤其是在智能終端領域,如華為和OPPO等企業的表現尤為突出。然而,盡管珠三角在相關技術上有顯著的表現,但在基礎研究和科研能力上相對薄弱,未來AI如何為這些優勢產業帶來突破性創新仍然值得期待。
接著,專家們探討了如何透過AI技術提升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一位專家強調,AI技術的開發應結合珠三角的產業優勢,特別是透過提高地區的科研能力來支持這一過程。為此,他呼籲高校在人才培養中更加註重與企業產業升級的對接,確保人才培養能夠滿足企業的實際需求。另一位專家則指出,珠三角的國際化特征和強大的創新能力是區域競爭力的核心,而如何透過AI技術進一步推動這些優勢的融合和發展,仍是一個需要深入探討的問題。
此外,專家們還討論了大灣區在吸引海外企業專案落地方面的優勢。大灣區完備的供應鏈、資金和金融環境,以及其獨特的出海能力,使其成為外部企業首選的落地區域。這些因素不僅強化了大灣區的國際化優勢,也為區域內的「AI+」發展註入了新的活力。專家們進一步指出,香港的高度國際化和市場化地位,使其成為中國企業走向全球的重要橋梁,而珠三角區域的貿易和供應鏈優勢則為大灣區的整體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綜上,專家們一致認為,大灣區在地域競爭中的獨特優勢需要透過AI技術的融合與創新來進一步鞏固和提升。同時,透過吸引全球頂尖企業和人才落戶大灣區,可以為區域的「AI+」發展註入更多活力,助力大灣區在全球競爭中脫穎而出。
議題3:「+」遇國際:借力「人工智能+」,如何增強大灣區的國際影響力?
在思辯論壇的第三個議題「借力‘人工智能+’,如何增強大灣區的國際影響力?」中,與會專家們深入探討了大灣區利用AI技術提升其全球影響力的多種途徑。
首先,專家們分析了大灣區在當前國際形勢下的競爭力。有專家指出,盡管中美兩國在多個領域展開了激烈競爭,但大灣區憑借其獨特的地緣優勢和經濟活力,依然具備顯著的國際競爭力。廣東作為中國經濟特區的集中地,在與東南亞、中東和歐美的交流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與此同時,港澳在知識產權、法律和文化方面與國際社會接軌,這使得它們在推動大灣區國際化行程中具有天然的優勢。未來,專家們建議大灣區應繼續借助「一帶一路」倡議,進一步擴大中國在全球的影響力。
在提升大灣區國際競爭力的具體途徑方面,專家們提出了不同的看法。有專家指出,大灣區在人才吸引和教育覆蓋率方面仍有不足,與京津冀和長三角相比,需要制定更具吸重力的人才政策,才能在全球人才競爭中占據有利位置。然而,另一位專家認為,大灣區在吸引高端人才方面已經取得了一定成果,像華為、大疆這樣的企業對外地人才具有強大的吸重力。有專家建議,灣區公司可以嘗試推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AI產品,如ChatGPT,以進一步提升大灣區在全球科技領域的地位。與此同時,另一位專家強調,雖然AI技術在一些下遊套用中表現出色,但大灣區應更加關註在硬件產品方面的突破,以此打造更強的國際競爭力。
此外,專家們還討論了企業國際化面臨的挑戰。有專家從中小企業的角度出發,指出企業國際化不僅面臨人才的挑戰,還包括法律合規性和政策風險。他呼籲國家出台相應的優惠政策,促進大灣區企業走向國際。
最後,專家們總結了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所在。有專家提出,大灣區的核心競爭力在於其完善的產業集群和市場化營商環境。這些因素能夠快速激發企業的創新能力,並透過細化分工和頻繁的市場行為來增強區域的整體競爭力。因此,專家們建議大灣區應繼續圍繞產業集群建設展開政策制定,推動區域的高質素發展。
熱烈的思辯現場
在思辨環節最後,由YOCSEF廣州第十七任主席郝天永,YOCSEF廣州第十九任主席吳一冰,YOCSEF廣州第二十任主席黃棟為思辯嘉賓頒發感謝狀。
老主席們為思辯嘉賓頒發證書
YOCSEF廣州現任主席兼本次論壇執行主席李冠彬對今天的論壇進行了總結,重述了大灣區「人工智能+」面對的不同層面的機遇與挑戰,充分肯定了論壇主題內容的設定和討論成果,並希望未來能創造更多機會促進多方交流,進一步引發對這些問題的深入思考。
論壇嘉賓合影
此次論壇歷經四小時思維碰撞交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圓滿結束。論壇深入分析了「人工智能+」與大灣區發展的結合現狀,全面探討了AI技術在區域產業升級和國際競爭力提升中的關鍵作用,明確了大灣區的發展既要穩步推進當前的任務,又要著眼於未來的長遠規劃,確保透過「人工智能+」賦能大灣區,在技術變革和產業升級中持續保持競爭力。
通訊員/譚雙翼 李雯琳 王甜甜 李冠彬
責任編輯/謝俊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