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和讀博類似,好的創業專案就是完成一篇漂亮的博士論文。讀博是去解決一個創新型的科學問題,創業更多是解決一個社會經濟學的問題,都需要創新和探索。」
西安臻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浩沖這樣對澎湃新聞記者說道。
臻泰智能是一家腦機介面醫療產業化研發企業,位於西安高新區,專註於各類腦控互動、BCI-VR/AR及醫療康復機器人領域,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康復治療現狀。
王浩沖從西安交通大學醫工交叉所讀研時開始創業,他師從國家首批AI醫療器械標準組專家、863專案首席專家徐光華教授。在校期間,王浩沖參與了國家863計劃「腦機介面智能康復機器人」研發專案,團隊設計研究出了初步的原理樣機,在西京醫院康復科做原理的驗證。2018年,王浩沖依托學校孵化,創立了臻泰智能,其腦機智能康復整體解決方案目前已落地全國標桿三甲醫院近百家。
西安臻泰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浩沖(右一)進行產品演示。受訪者供圖
在西安高新區,像這樣透過高校或科研院所孵化、科技成果成功轉化為產品並落地套用的案例不是孤例。歷經30年耕耘探索,作為西安高新區最為活躍的雙創陣地,西安高新區創業園發展中心已累計培育包括新一代資訊科技、光電子、物聯網、無人機、航空航天、生物醫藥、人工智能、智能制造等領域的高科技企業3000多家,其中上市(掛牌)企業超50家。
當前,西安高新區正在積極踐行從超前孵化、概念驗證、產品研發、中試放大、註冊認證到推廣上市的全周期全鏈條成果轉化服務,打造全國獨具特色的產業孵化區,也是有關發展新質生產力實踐的極好觀察樣本。
工科生的夢想
發展新質生產力,往往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而顛覆性技術需要創造力。
王浩沖告訴澎湃新聞記者,本科到研究生一直在參加數學建模競賽,拿到了美國數學建模競賽的一等獎。他對數學交叉學科的研究感興趣,「喜歡鉆研、動手實踐,想從A到Z真正去實作一個idea,動手去做出來並且套用,這是工科生的夢想。」
西安交大倡導交叉學科培養,腦機介面技術涉及神經科學、機械工程、電腦科學,甚至包括材料和微電子等多種學科專業。王浩沖表示,腦機介面能走多遠,取決於神經科學家對大腦的認知有多深,所有的工科套用脫離不了對理論的基礎研究。
「思維很重要,需要好奇心、邏輯思維、批判精神。創新層面,學術上有權威,商業上有巨頭,如何去‘挑戰’,能不能堅持自己的想法是很重要的。」
人類的思維活動異常復雜,只用單一腦區訊號源資訊不足,臻泰智能提出了多模態的自適應處理演算法,自主研發解碼多腦區聯合的相應視覺和運動意圖的腦訊號,透過視覺運動的多感官刺激誘發,觀察腦區的響應,比如腦參與度、腦啟用程度等,可實作更精準的腦電意圖辨識。清華、上海交大、浙大也孵化了不同的公司在不同疾病領域進行腦機介面套用探索。腦電訊號采集有部份共通性,後端的訊號處理演算法模型則完全不同。
腦機介面認知康復訓練與評估系統。受訪者供圖
中科微精也是位於西安高新區的一家創新企業,致力於超快激光微加工技術的研發及套用。超快激光具有熱效應低、加工精度高的優點,可為新型航空發動機關鍵部件復雜的異形微結構加工提供有效手段,透過這種新加工方式能夠顯著提升航空發動機熱端部件的效能和使用壽命。
2008年,楊小君在中國科學院西安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簡稱西安光機所)博士畢業後留所工作。在西安光機所期間,瞄準航空發動機的方向,完成超快激光微加工初試樣機的技術積累,對關鍵核心技術進行了突破。
當時,西安光機所鼓勵科研人員創業,出台了系列激勵措施。出去創業,可以保留所裏的職務待遇。允許打破科研院所的圍墻,為科研人員邁出創業這一步提供了心理支撐。為了讓這些成果真正落地套用,2015年,楊小君成立中科微精,招引軟件、機械、光學等各個方向誌同道合的夥伴,在這一階段進一步完成了技術的積累。
「內心被保護兜底的感覺,能有這種機制,並真正把這種機制落實,在當時那個環境下,是超前的動作。」與此同時,中科微精還獲得了西安光機所的科研成果轉化平台中科創星以及西科控股的天使投資。
中科微精的制造服務生產現場。受訪者供圖
中科微精的技術進步也配合著國產發動機研制歷程的節奏。「航空發動機是工業皇冠上的明珠,那我們公司的價值就是在這顆明珠上打一個比較完美的孔。」中科微精總經理助理李珊告訴澎湃新聞記者。
從科技成果到創新產品
束之高閣的技術無法形成生產力,形成「新質生產力」意味著創新產品要經過市場的驗證。
科技成果要從「溫室」走向「野外」。實驗室階段,器材往往是在超凈間或特定空間裏,對潔凈度、溫度和濕度等有要求,而客戶現場尤其工業化的現場,環境更為復雜惡劣。如何適應不那麽「嬌氣」的環境,需要攻克很多技術。
王浩沖說,創業後要把在學校做的科研樣機轉化成產品,對比實驗室環境中突破技術,是完全不同的挑戰。他舉了一個例子,可穿戴式的腦電頭環有前額貼合的軟膠,每個人額頭的曲率千差萬別,皮膚對電訊號的影響也不同,僅僅額頭的軟膠叠代就超過一百多次,包括連續設計結構、更換材質等。要取得產品的醫療器械註冊證,也有著嚴苛的一系列要求。
臻泰提出通用腦機介面(GBCI)的概念,就像AI走向AGI,突破訓練參數量級的瓶頸,也要對腦機介面技術突破實作通用化。過去針對特定人群特定環境下的使用準確率和穩定性比較高,而真實的臨床場景,特別是運動康復場景,對系統的要求更高。「腦電器材需要從安靜的遮蔽室套用到環境復雜的康復大廳。在真實場景下,要達到腦機介面的辨識準確率在90%以上,響應時間在1秒鐘每次,個體的適應力要大於90%。滿足這三個條件,才證明系統具有通用性,才能在臨床上廣泛使用。」產品化更多是工程化的問題,要達到標準化、系統穩定,要匹配大量人群做大量研發測試。
隨著客戶的使用及更多套用場景的拓展,也不斷有新的技術叠代需求。這一階段,更多是在可靠性、穩定性、精度、效率及成本上「前進演化」。
「精度從正負2微米到正負1微米,數量級上不是很明顯,但要付出的時間和研發費用比從±10μm到±2μm可能更多。」李珊表示,中科微精成立了專門部門去做使用者的需求管理,將使用者的需求收集作為很高的優先級去考慮和滿足。從需求到響應需求、結果的輸出做全流程的管理,不能讓客戶提出的需求落空。為了保持技術的行業領先水平,招引各個方向上的牛人,並透過員工持股平台與員工分享成長紅利。也透過和高校、科研院所、企業合作,不斷提升自己的產品創新能力。
中科微精專註於器材操作的現場工作人員。受訪者供圖
王浩沖表示,好產品是設計出來的,早期設計的思路,問題可能就會反饋在產品使用過程中。醫療器械行業,系統設計具有復雜性,要做微小的變動,都要符合整個醫療器械的法規要求。「一般如果有叠代的需求,就會完全再進行一些型號的變更,或者進行整體產品的升級,需要持續保持研發創新。最關鍵的就是產品力,靠產品創新才能引領醫學領域技術的發展。」
臻泰智能的專案產品曾獲世界醫療機器人創新大賽中國區冠軍、動脈網智慧醫療黑科技創新專案十強等國內外獎項十余項。歷經多次叠代,已在多家三甲醫院開展測試,目前進入高速成長期。臻泰智能的研發占比在60%以上,王浩沖說,先在醫院端將產品線布局完善,未來會有簡化版的產品進入家庭。
中科微精也不斷調整市場策略。「從實驗室開始和客戶一起做研發,我們能幫他高效解決問題,這樣產品可以植入客戶的產線,會獲得批次的訂單和不錯的效益。深刻理解客戶的痛點和需求,才能更好地去滿足客戶,從而進一步更新我們的技術。」李珊說。
量產交付,走向商業化
科技成果成為產品後,還有一個商業化實作量產交付的關口,而這不是一條筆直順暢的路。
成立於美國耶魯大學的賽富樂斯,是一家專註於下一代顯示技術的科技型企業。賽富樂斯創始人陳辰,清華畢業後赴美國深造,與耶魯大學電子系系主任韓仲教授作為聯合創始人創立公司。2016年之後,考慮在國內商業化。
2017年落戶西安高新區以來,賽富樂斯已經累計申請核心專利98項。2023年12月6日,賽富樂斯宣布,大尺寸矽基Micro-LED微顯示器產線在西安正式貫通。
從實驗室真正走向客戶工廠,要經歷商業化、規模化,能夠真正盈利,跑通的這一過程「九死一生」。
從做工業級材料到led顯示芯片,伴隨公司戰略轉型,賽富樂斯的研發端經歷了人事調整。2018年左右,資金緊張。當時,創始人團隊跑過100多個投資人,透過量換得了對這項事業看好的投資人。
在參與西安光機所的其他科技成果轉化專案時,由於專案周期長、投資人看不懂,產業化專案頻頻受挫、無疾而終。聚焦硬科技的早期風險投資機構中科創星的創始合夥人米磊從光機所走出,帶領著中科創星投資了多家硬科技企業,其中就包括賽富樂斯。
賽富樂斯的Micro-LED產線。受訪者供圖
為了解決光芯片初創企業「流片難」的問題,加速產業集群,打造光子產業生態,中科創星投資建設了光電子共性技術平台——陜西光電子先導院,2023年3月,這一平台在西安高新區全面啟用,該平台具備光子芯片制程中的光刻、刻蝕、蒸鍍等多項核心工藝,為光子產業專案提供產品研發、中試、檢測等技術服務。光電子先導院也為賽富樂斯提供了場地、共享器材等支持,幫助賽富樂斯將技術成果轉為量產產品。
全球顯示行業的龍頭企業利亞德光電是賽富樂斯大屏產品的關鍵客戶,雙方聯合研發,嘗試新的技術突破。透過與利亞德光電合作,賽富樂斯的R系列產品進入了量產爬坡階段,目前已經真正放量匯入市場。「這大半年量產交付的過程蠻煎熬的,沒有想象中那麽順。」由於此前沒有真正意義上去批次交付,團隊商業化的經驗及準備工作不足。
「中間有一次選擇,以為產品可以繞過這個需求,但去年六七月份發現客戶認為這個問題繞不過去,最後還是下定決心透過一兩個月的工藝最佳化解決。那時候我們認為已經研發了很長時間了,也準備了很久,耐心可能已經沒有那麽多了,我們就想能不能先出貨。」營運總監牛獻龍總結,一旦客戶有這樣的訴求,還是要去想辦法早點解決,花費的時間可能會更短,因此有的時候還是要堅定勇敢一些。
一旦商業化跑通,需求會穩定下來。到終端,會有真實的客戶需求的反饋,賽富樂斯目前就在等產品效能的反饋聲音。經過市場的驗證,再去進一步放量。等反饋的同時,也在做器材人員場地的規劃安排,以儲備量產及叠代能力。
政府、生態共同去匹配發展
新質生產力的形成,一定不單是一家企業的事,也需要政府、生態共同去匹配發展的行程。
西安高新區作為國家布局「雙中心」的空間載體,目前光子產業集群已初具規模,形成了光子制造、光子資訊、光子傳感等產業集群,在特定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擁有較強的領先優勢。200余家光子技術企業集聚西安,培育孵化了中科微精、炬光科技、萊特光電、奇芯光電等一批國內光子領先企業。
中科微精第一圈外部融資時,大家對這個產業方向還無法清晰判斷,融資遇到一些困難。當時,包括西安高新區管委會及一家行業潛在的戰略使用者單位在內的多家投資機構投資了中科微精,解決了初始資金的難題。
「高新區在第一圈融資的時候成為我們的股東,代表高新區對這個方向的認可。包括研發費用的補助,高新區都有一系列的政策。原先申報過程也還需要花力氣,現在符合條件就可以享受政策。各種階段的企業,都可以找到相應的支持政策。」李珊說。
協同中科院西安光機所,西安高新區圍繞光子材料與芯片、先進激光與光子制造、光子傳感三大細分領域,現已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鏈。除了光子產業集群,西安高新區還形成了以汽車、智能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為主導的現代化產業體系,主要經濟指標保持高速增長,在全國高新區綜合排名中名列前茅。
西安高新區,眾多企業積極探索,爭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尖子生」。
圖片來源:西安高新區官方公號
2023年,西安高新區實作生產總值3332.55億元,同比增長8.1%,占西安市總量的27.7%,占全省9.9%。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6.1%,先進制造業總產值同比增長10.5%,占西安市比重的49.26%。全區擁有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147家,累計獲批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415家,占全省39.2%,累計獲批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66家,占全省40.8%,全區全社會R&D支出比重上升到8%,研發占比年均增長0.45%。
王浩沖表示,選擇落戶高新區也是之前參加了高新區雙創活動的契機,最重要的是,高新區是一個充滿活力的新區,對科技創新非常支持,也構建了比較完善的生物醫藥、智能裝備等領域的產業鏈。
「大家的行業資源會比較集聚,高新區有專項的生物醫藥產業政策,對醫療器械註冊、創新醫療器械的申請會有專項的支持政策。另外,針對我們的人才會做行業培訓,也會有專家交流的沙龍活動,對企業發展很有促進作用。」王浩沖說。
來源:澎湃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