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在歐美賣爆的智能跑步機,小米、華為也出手了

2024-07-17科技

文 | 品牌工廠BrandsFactory

「我討厭當我在跑步機上跑了20分鐘時,低頭一看,計時器顯示43秒。」末尾,Aria又加上一個哭泣的表情包。

作為探店博主,Aria的賬號裏多是關於舊金山美食探店的貼文。進入2022年,她的健身頻率顯著提高,保持每3、5天一次的頻率。隨之而來,無氧運動的枯燥讓她頭疼。

今年春天,在TikTok上刷到智能跑步機後,Aria火速到亞馬遜上下單一台。

疫情期間,居家運動場景極大普及。這之後,多數人都想穿著居家服,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用碎片時間在家健身。

家用跑步機成為疫情期間被捧紅的眾多產品之一。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7-2021年中國健身器材出口總值年復合增長率為32.88%,主要是2020年疫情爆發後,境外家用健身器材需求井噴所致。

中國是健身器材最大制造國,生產的健身器材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接近50%。

過去,國內頭部健身器材品牌,如喬山、舒華、英派斯、金陵體育等,只能占據國內中端市場,出海多是靠為知名品牌做貼牌代工、委托加工。

如今,具有渠道整合優勢的老牌健身器材品牌,Keep等玩得轉使用者/社區營運的互聯網公司,賽維時代等鞋服品牌,小米、華為等頭部科技企業,以及具備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紛紛跑步入場。

跑步機智能化

第二次工業革命改變了社會運作方式,第一殺手肺結核與流感肺炎讓出了位置,久坐和長時間高負荷工作,讓心臟問題成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

為檢測心臟問題,心血管醫生Robert A.Bruce改善了手動的家用跑步裝置,裝上可調電機,監控不同速率下病人心跳。

給跑步機裝上電機馬達,這已經接近現代跑步機形態。

20世紀60年代末,世界上第一台批次生產的家用跑步機問世。不過,在跑步機被發明出來的之後幾十年,其底層技術並沒有太大變化,最大的進步可能在於添加額外的功能。

早在1991年,北美健身器材巨頭Life Fitness的跑步機,就采用了專利減震系統,將跑步機擡離地面。比起在地面上使用跑步機,其最高可以減少30%的關節沖擊。

2003年,Life Fitness又率先將輕觸式熒幕控制台引入跑步機,後來又增加了iPod/iPhone連線等功能。再往後,許多附加功能被搭載進跑步機,比如內建電視、WIFI連線、心率檢測等。

但真正的技術躍升,來自近兩年。

疫情以來,居家健身的全新運動場景極大普及,在家裏,這個相對私隱的地方,人們可以穿著居家服,不受時間、空間限制,用碎片時間運動。

隨著IoT技術的發展,健身器材智能化水平不斷提高,相配套的人體機能監測和運動記錄的可穿戴器材在技術層面也日漸趨於成熟。

傳統家用健身器材,存在無法與專業人士互動、缺乏社區交流等問題,產品普及受限;而健身房在內容和專業服務方面有優勢,但健身便利性、花費是硬傷。

相比之下,家用智能化健身器材透過搭建智能健身平台,不僅具備健身計劃制定、運動數據采集、使用者場景轉換等功能,還能實作使用者間遊戲互動、運動競技、社交分享等功能。線上健身教學APP的完善,進一步模糊了家用鍛煉和健身房的界限。

以小米米家(Xiao MI MIJIA)跑步機為例,除卻專業課程外,還可聯動小米手環、手表等穿戴產品,精準檢測心率,也可以和家電進行全屋互聯。另外,配備1.25HP電機,電力足噪音低和無人跑步時15s自停模式,均為其核心賣點。

目前,MI MIJIA智能跑步機在亞馬遜美國站BS榜上排到271名。

小米運動健康品類主力生態鏈公司,出海唯一營運合作夥伴,是總部位於深圳的之樂科技,其海外市場綜合營運能力獲得小米認證。

2020年成立後,圍繞「米家」及自主品牌「UREVO」,之樂科技打造出「硬件+軟件+內容」一體化的智能運動健身產品生態鏈。產品包括跑步機、 健身車等。

之樂科技BS產品

除了常規的LED顯示器,集顯示速度、燃燒的卡路裏、傾斜程度、時間和距離等數據功能外,UREVO核心賣點還包括,在傾斜跑步機上走1小時,與在傳統跑步機上跑1小時的燃脂效果相當。

此外,Statista曾對美國消費者做過一項健身器材購物因素的調查,其中,註重產品舒適性的消費者最多,占比53%,其次是產品質素和合身度,占比分別為51%和50%。

這組數據說明,消費者購物時最關註的仍是產品本身。而健身器材產品使用頻率高,對產品的安全性、耐用性要求高,對產品品質和生產工藝的要求自然也高。

UREVO智能跑步機升級了冷卻系統,可確保電機輸出穩定,防止過熱,並使機器使用壽命延長一倍。傾斜式跑步機的2.5馬力電機可支持大容量,最高速度可達4英裏/小時。

從高滲透、高價值產品切入,之樂科技成功打爆走跑一體機、動感單車兩款可多場景、多形態的產品。目前,品牌的2款家用智能走跑一體機產品在亞馬遜美國站點BS榜中,分別沖上第16和第24位元。

渠道上,一位出海投資人告訴品牌工廠,新的運動器械公司或品牌多從線上興趣,尚不具備打入線下能力。

然而,之樂科技已然打通了「線上+線下」兩種渠道。布局亞馬遜、eBay、獨立站等線上平台,兼顧The Home Depot、Target、Costco等線下渠道,覆蓋中國、美國、歐洲等國際市場。

舊時代刑具,如何變成香餑餑?

19世紀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人正將囚犯們驅趕上巨大的齒輪,讓他們在上面隨著齒輪轉動而跑步作為懲罰,這是跑步機的原型。

隨著時間的推移,跑步機有了更廣泛用途,它被用作醫療器材和健身器材,人們可以在自己舒適的家中和健身房中使用它來保持身材。

但在跑步機上做有氧,依舊是一件度日如年的事情,有人寧願做一小時的力量訓練,也不願意在跑步機上度過二十分鐘。

智能化器材改變了這一狀況。

根源上看,智能跑步機最被消費者青睞的功能,是社區生態——使用者可線上上進行1V1跑步比賽,或者加入一場多人馬拉松競賽。

硬件搭載社區化營運,很大程度上降低了有氧運動的枯燥性,加快了家用智能跑步機的普及。

同時,加入線上課程,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居家健身的專業性、互動性。

風靡海外20余年的居家健身服務品牌sunnyhealth&fitness,其以健身器材為載體,全系產品包括動感單車、劃船機、健身車、橢圓機、跑步機、力量器械及各類健身輔助配件等。目前,還增設了智能APP、國際教練團隊、專屬使用者服務等軟性價值。

目前,市面上已有多種智能健身器材,包括智能跑步機、健身鏡、啞鈴、跳繩、健身車等。更多力量型健身器材正在向數碼化發展,透過UI互動、手機指令、遙控產品等方式,幫助不同健身需求人群制定相應的訓練方案。

智能健身器械技術功能,來源:頭豹研究院

而火透半邊天的TikTok,為這個註重體驗的品類,找到新的傳播場景。國內某智能跑步機跨境品牌,在入駐TikTok幾個月後,就做到了單品銷售超1萬件的成績。

相比之下,作為美國最早進入線上電商的健身器材品牌之一,以sunnyhealth&fitness為代表的老牌家用健身器材龍頭,則持續與亞馬遜、沃爾瑪、Macy's、Target、Kmart、Wayfair 等多渠道深度合作,並把控著該品類海外線下銷售網絡。

現階段,全球健身器材行業集中度較高。2017年,健身器材行業集中度超過70%。其中,美國頭部運動器械品牌愛康(IFit)市場份額約為26.8%,排全球第一,旗下擁有Nordic Track、PRO-FORM、WESLO等20余個品牌,在美國市場占有率超過50%;其中,Nordic Track常年位列亞馬遜家用跑步機BS榜。

力健(Life Fitness)、必確(Precor)、泰諾健(Technogym)等美國公司市場份額分別為17.2%、14.4%和11.9%。

此外,以派樂騰(Peloton)、國內的Keep為代表,擅長使用者/社區營運互聯網健身企業,銳步Reebook等消費品牌,和前述之樂科技為代表,以產品革新切入市場的初創型企業也在快速崛起。

他們代表的,正是目前下場做智能跑步機的四種企業類別:具有渠道整合優勢的老牌運動器械品牌、玩兒得轉使用者/社區運用的互聯網公司、鞋服品牌和具備創新能力的初創企業。

從產品角度看,搭載智能化軟件,不僅對頭部品牌來說不算難,各大跑步機制造商幾乎都能做到。

力健Life Fitness發力VR場景跑步機、單車等智能化器械。但場景化跑步已經算基礎功能。2017年,中國跑步機品牌小喬XQIAO(上海溫嘉實業有限公司)在實景跑步中,加入模擬真實跑步時的風速功能,可根據實際速度調節出風量,在出風的同時補充氧氣負離子;並利用壓強模式,調節機械式跑道硬度,模擬出道路、沙灘、草地、橡膠跑道等不同地形。

目前,亞馬遜美國站點家用跑步機BS榜上,排在前30位的走/跑步機品牌,都已搭載了智能化軟件。老牌健身器材品牌也多把智能化、數碼化作為未來戰略。

亞馬遜家用跑步機BS排名

智能健身器材是偽需求嗎?

國內頭部品牌,如喬山、舒華、英派斯、金陵體育等只能占據國內中端市場方面,出海則以給知名品牌做貼牌代工、委托加工的方式進行。

Frost & Sullivan調查顯示,中國是健身器材最大的制造國,生產的健身器材在國際市場上所占份額接近50%。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數據,2017-2021年中國健身器材出口總值年復合增長率為32.88%,主要是2020年疫情爆發後境外家用健身器材需求出現井噴所致。

這之後,整體出口量有所回落,競爭愈發激烈,中國健身器材制造商也逐漸開始做智能化產品叠代。

國內參與智能跑步機企業,除卻上述提及的三種企業類別外,還包括小米、華為頭部科技企業。

在智能可穿戴器材不斷更新叠代的當下,這些功能的替代選擇尤其多——智能手錶、智能耳機、智能眼鏡,越來越多的可穿戴器材能夠「殺死」枯燥的有氧時間。並且,健康監測、線上課程即時播放等功能,成為各家智能可穿戴器材的入門級功能。

這方面,小米米家智能跑步機是代表性產品。

中國健身器械廠商

從使用者營運、社區營運角度看,和智能跑步機同期崛起的另一大品類,智能健身鏡已經以身試法、敗走市場。

作為美國智能健身鏡品牌鼻祖,Mirror在2018年推出全球首款高科技健身鏡,獲得廣泛關註。盡管其價格相當昂貴,達到萬元級別,並且,使用者每月還需要支付大約250元的內容服務費,才能觀看內建健身影片。

到2020年,疫情使Mirror再度實作爆發式增長。

同年6月,Lululemon下場,以5億美元價格收購風頭正盛的Mirror。被收購前,後者估值就已經達到3億美元。

2019年,Mirror的收入約為4500萬美元,收購當年實際收入達1.7億美元,超出預期。因此,Lululemon將Mirror在2021年的預期收入設為2.5~2.75億美元。

然而,不久之後,公司便將預期收入降低了一半。

事實上,Lululemon收購Mirror投入的資金遠遠超過5億美元。

2022年,Lululemon將Mirror部門更名為lululemon Studio,同時推出捆綁式訂閱會員服務,包括硬件健身鏡、線上健身課程以及限定產品折扣,並將健身鏡的售價降低至原價的50%,即795美元。

借助Lululemon品牌的影響力和半價促銷優惠,這項會員服務本該為公司帶來高額的營收。

但是,Lululemon在推廣這項服務上不僅需要支付行銷費用,還需花費4億美元來維修健身鏡。

2023年6月,Lululemon被傳計劃以5800萬美元估值出售Mirror,深諳行銷和使用者營運之道的Lululemon,被迫割肉離場。

顯然,這場交易失敗的原因在於,低估了Lululemon的社交內容,高估了市場對智能健身鏡的需求程度,以及產品本身的定價問題。

從這個角度看,智能跑步機定價普遍在600美金以下,最暢銷單品售價僅179.99美金,對於智能跑步機主要需求市場——歐洲、北美——來說,並不算昂貴。

定價之外,一款讓消費者主動下單的智能跑步機,真正要做好的是什麽?健康監測、跑步指導,還是打造獨特的使用者生態?抑或是整合更多功能,一站式滿足更多伴隨運動產生的需求?

在原有產品和技術基礎上加電、加芯片,是目前多數品類的叠代方向。但叠代之後,能夠解決多少真問題?這個問題的另一面是,智能健身器材滿足的是偽需求嗎?

接下來,智能跑步機會復寫智能健身鏡的曇花一現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