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新型數碼化基礎設施: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的賦能引擎

2024-07-23科技
(本文作者王鵬,北京市社會科學院研究員)
近年來,中國新型數碼基礎設施擴容提速發展態勢持續向好,5G網絡廣泛覆蓋、IPv6全面增長、光纖寬頻網絡升級提速、移動物聯網套用豐富等,為戰略性、系統性、協同性推進全域數碼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新型數碼基礎設施建設作為支撐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的基礎產業,也是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打造互聯互通、協同發展的新型數碼基礎設施,既能夠加速推進現代產業技術的發展,構建現代化格局形成,同時對實作經濟高質素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巨大的價值。
一、新型數碼化基礎設施:概念界定與要素分析
新型數碼基礎設施是由5G網絡、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一代資訊科技有機結合並演化生成的的資訊基礎設施,是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簡稱「新基建」)的重要組成部份,包含三個方面的內容:
一是以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衛星互聯網為代表的通訊網絡基礎設施;
二是以人工智能、雲端運算、區塊鏈等為代表的新技術基礎設施;
三是以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為代表的算力基礎設施。
近年來中國的重點建設方向主要在網絡基礎設施設施、算力基層設施和套用基礎設施這三個方面。具體來看,通訊網絡基礎設施作為數碼化時代的「神經網絡」,透過5G、物聯網等技術的廣泛套用,實作了數據的高速傳輸與即時互動,為經濟社會各領域的數碼化轉型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新技術基礎設施,如人工智能、雲端運算、區塊鏈等,則以其強大的數據處理能力和創新套用模式,為各行業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變革機遇。而算力基礎設施,作為數碼經濟的核心驅動力,透過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的建設與最佳化,為海量數據的處理與分析提供了強大的算力支持。
二、數碼化基礎設施擴容提速:經濟效益與深遠影響
(一)驅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加速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
數碼化基礎設施搭建了供需雙方的互動橋梁,這種精準對接機制不僅提升了企業的市場響應速度,使其能夠迅速捕捉市場動態並調整生產策略,還促進了生產流程的深度最佳化,減少了不必要的生產環節和資源浪費,從而有效降低了生產損耗。透過一系列連鎖反應提升了全要素生產效率,為經濟社會的高質素發展註入了強勁動力。以5G網絡和千兆光網為例,不僅能為消費者提供了更加快捷、穩定的網絡服務體驗,還推動了數碼消費的井噴式增長。這種消費模式的轉變不僅激發了市場活力,還促進了數碼經濟的繁榮發展,為全要素生產率的持續提升提供了有力支撐。因此,數碼化基礎設施的高效互動和精準匹配能力,是驅動全要素生產率提升、加速經濟社會高質素發展的關鍵。
(二)釋放數據市場潛力,促進技術創新與公共服務升級
新型數碼化基礎設施的發展促進數據資源的匯聚和共享,進一步釋放了數據市場的潛在價值。數碼基礎設施使得數據成為可量化、可分析、可套用的寶貴資源,這不僅為技術創新提供了豐富的數據支撐,推動了新技術、新套用、新模式的不斷湧現,還促進了公共服務的智能化升級。以「雙智協同」基礎設施建設為例,16個雙智試點城市在基礎設施建設、平台搭建、場景套用、制度完善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效,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建設成果。北京釋出了全球首個車路協同共享數據集、首個自動駕駛真實異常事件數據集;上海嘉定建成了整合化的車城網數據基座,實作了國內首個「大流量、高動態、高復雜」高速公路場景的突破;合肥打造了國內首個城市級「車、路、網、充」一體化雲監管平台,實作了車輛、智慧交通、城市基礎設施統一集中管理。
(三)深化數碼產業與實體經濟融合,構建數碼經濟新生態
數碼化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不僅為新興數碼企業提供了完備的軟硬件環境,降低了企業上雲用數的門檻和成本,還推動了傳統產業向數碼化、智能化方向轉型升級。這種深度融合不僅拓展了數碼經濟的邊界,還增強了實體經濟的競爭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透過構建開放、協同、共贏的數碼產業生態體系,數碼化基礎設施促進了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的深度融合發展,為經濟社會的高質素發展提供了堅實支撐。以電商助農為例,數碼化基礎設施如農業物聯網和智能農機裝備的普及,推動了傳統農業的數碼化轉型。透過智能傳感器和大數據分析,農民可以即時監測土壤濕度、作物生長狀況等關鍵指標,實作精準種植和科學管理。同時,電商平台和物流網絡的完善也為農產品銷售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渠道。這種深度融合不僅提高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和產品質素,還促進了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和農業產業鏈的延伸,構建了數碼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生態。
三、數碼基建再升級:因地制宜的策略與建議
(一)廣東:智能算力規模全國第一
廣東作為全國經濟大省,擁有雄厚的產業基礎和創新能力。在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過程中,應充分發揮其在電子資訊、智能制造等領域的產業優勢,重點發展智能算力、人工智能等前沿技術。為進一步鞏固和提升產業優勢,廣東應繼續加大在智能算力領域的投入,推動算力資源的高效配置與利用。具體而言,可以加強數據中心、超算中心、邊緣計算節點等基礎設施建設,形成覆蓋全省、輻射全國的智能算力網絡。同時,鼓勵和支持企業、科研機構等主體參與智能算力的研發與套用,促進算力與數據的深度融合,為智能制造、智慧城市、數碼政府等領域提供強大支撐。
(二)上海:全球雙萬兆城市建設
上海作為國際化大都市,正致力於成為全球雙萬兆城市建設的標桿。為實作這一目標,上海應加快構建高速、安全、泛在的新一代資訊基礎設施體系。具體而言,可以全面升級光纖寬頻網絡,實作千兆到戶、萬兆入企;加快5G網絡的深度覆蓋與商業化套用,推動5G與垂直行業的深度融合;同時,積極布局未來網絡、量子通訊等前沿技術,搶占資訊科技發展的制高點。此外,上海還應加強與國際先進城市的交流合作,共同推動全球數碼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與協同發展。加快建成支撐人工智能大模型和區塊鏈創新套用的高效能算力和高質素數據基礎設施,促進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國家算力總排程中心、粵港澳大灣區算力排程中心落地上海,提升算力資源的排程和配置效率。
(三)其他地區:因地制宜推進新型基礎設施建設
對於東部發達地區,應利用其經濟、技術和人才優勢,重點發展高端智能裝備、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型基礎設施,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和新興產業培育壯大,形成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對於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應側重於其資源稟賦和成本優勢,重點發展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相關的新型基礎設施。同時,加強與東部地區的合作與交流,包括全面推進「東數西算」工程等,從全國角度一體化布局,最佳化資源配置,提升資源使用效率。此外,各地政府應加強引導和服務功能,推動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有序開展,並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透過簡化審批流程、降低企業成本、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等措施吸引更多優質企業和專案落地,加快新型數碼化基礎設施建設與發展。
(本文僅限作者個人觀點)
(本文來自第一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