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電商新故事:誰在真正為商家減負?

2024-10-06科技

一年一度的雙11臨近,電商行業的敘事發生了新的變化。

在經過對價格力的追逐之後,行業開始恢復理性,逐漸意識到價格戰之下難有贏家。 各大電商平台從「低價力」競爭,開始向「體驗力」競爭轉向。 在此背景之下, 重塑商家生態,推動供給側變革成為行業新的風向

「惠商才是惠民」,重塑電商生態第一步,就是為商家減負。為此,近期不少平台都陸續出台了相關政策。

阿裏宣布取消天貓年費,改為收取0.6%基礎軟件服務費,同時最佳化「僅退款」策略等,旨在減少商家經營成本。

京東升級了「春曉計劃」,從流量扶持、AI技術提效、超輕資產營運三大維度升級對第三方賣家的扶持力度。

拼多多發起「百億減免」,將投入百億資源扶持新質商家,未來一年減免優質商家100億元手續費,持續提升供應鏈的質素和效率,完善生態治理,以應對日漸加劇的行業競爭。

一時間,「商家減負」成為了電商新故事。

從「消費普惠」到「供給普惠」

過去幾年,拼多多「低價正品」的策略深刻影響了電商行業。

從「拼著買更便宜」模式崛起,到「百億補貼」深入人心,拼多多創立至今,在使用者心智建立起了「正品低價」的品牌標簽。

消費端的普惠策略,推動拼多多業績高速增長。去年11月,拼多多市值首次超過阿裏,成為中國市值第一大電商平台。

拼多多崛起,引發了電商行業的一次集體反思。尤其是傳統電商巨頭阿裏和京東,業績增長壓力之下,不得不主動跟隨起了拼多多的低價策略。

2023年,京東上線百億補貼頻道,淘寶天貓將「價格力」列為當年五大戰略之一。隨著阿裏京東全面發起價格戰,幾乎所有的電商平台都陷入了低價競爭之中。

然而,效果並沒想象中那般美好。

2024年上半年,京東零售業務營收4839億元,同比增長3.9%;淘天上半年營收2066億元,同比增長0.8%。兩大平台上半年的增速均不及國內電商大盤。

相比之下,拼多多今年上半年營收1839億元,同比增長104%,調整後凈利潤同比增長175%。今年5月,拼多多市值再次超越阿裏,引發市場關註和熱議。

跟隨拼多多的低價策略,不僅沒有獲得顯著提升,反而迷失了自我。於是,電商行業開始逐漸脫離價格戰,重新聚焦到自我提升。

前不久,久違露面的馬雲甚至在阿裏內網發表長文提醒:「我們要時刻提醒自己不能在競爭和形勢壓力下遺失了自己。」

邁出堅實一步的,卻是拼多多。一個「回馬槍」:回到商家端,以「百億減免」再次在供給端發起了一場供應鏈上的普惠運動。

近期電商的減負風潮,被拼多多「百億減免」推向高潮,以至於淘寶也不得不在近期跟進了百億減免。從底層邏輯來看,背後是電商行業從「消費普惠」到「供給普惠」的又一次前進演化。

商家的真正負擔在哪裏?「貓狗拼」各自求解

下一個問題是,在供給普惠中,商家的負擔到底在哪裏?誰又在真正為商家減負?

首先看阿裏,今年7月份,關於對商家的減負,主要釋出了兩大政策:

一是取消了天貓商家年費,但開始向淘寶、天貓、閑魚等淘天體系內所有商家收取訂單成交額0.6%的基礎軟件服務費。二是在流量推廣費用上「提效」,即透過提升ROI的方式為商家「減負」,鼓勵商家加大付費推廣的力度,平台也能實作穩定的收入提升。

關於第一點,對於阿裏系商家來說,不算普惠性利好。盡管天貓商家少了年費的壓力,但是平台其他商家又加了一層負擔。尤其是淘寶和閑魚個人店鋪,此前不用基於店鋪訂單成交額向平台支付費用,但現在卻突然開始面臨0.6%的基礎軟件服務費。

為了安撫商家,現階段阿裏推出了不少減免措施:貨款每年不高於12萬元的中小商家,基礎軟件服務費會將100%返還;成交金額在12萬-100萬的腰部商家,將獲得50%的等額廣告投放優惠券;對高客單和批發等商家,2025年前實行單筆最高60元封頂的收費標準。

左手減免天貓年費,右手全面收取服務費,如此舉措重點還是為了降低準入門檻,吸引更多商家入駐,畢竟商家多了,收取的服務費就多了。

從商家實際經營來看,服務費其實還不算核心成本,流量推廣費才是淘天商家經營中的壓力所在。據錦緞研究院的測算,商家在淘天的行銷投入約在10%-30%。

但是在流量推廣費上,阿裏並未出台實質性的減負舉措,而是透過提升投流效果來達到「減負」的目的。對於商家來說,想要享受這個政策,還是需要堅持投流,短期內對於經營成本的減負並不算大。

再來看京東,對於京東第三方商家(POP商家)而言,長久以來最大的壓力,還是來自與京東自營商品的競爭。

【中國物流與采購】曾報道,同樣一款商品,POP商家花100元買到的流量資源,自營只要30元就能買到;一個商品的轉化率,POP商家下單率在3%左右,而自營的下單率在20%左右。

商業咨詢公司久謙的跟蹤統計,京東自營商家與POP商家的GMV比例為7比3。無論是從親疏遠近還是權重占比,京東POP商家都不占優勢,這也決定了能否在京東實作流量平權,成為POP商家「減負」的關鍵。

為了推動「流量平權」,京東在2023年後推出了一系列舉措,比如降低中小商家入駐門檻的「春曉計劃」,對80%的品類實施了費用減免政策,希望透過讓利商家的方式在價格上占據優勢。到了今年,京東升級了「春曉計劃」,從流量扶持、AI技術提效、超輕資產營運三大維度升級對第三方賣家的扶持力度。

但是自去年劉強東回歸之後,就希望透過采銷團隊重新奪回京東的低價優勢。采銷地位在京東的不斷提升,反映出的是京東對於自營店鋪的更加倚重。在這種情況之下,POP商家的弱勢地位難以得到根本性地改善。

最後來看看拼多多。8月中旬至今,拼多多「百億減免」陸續落地多項減免政策,其中包括:技術服務費退返、推廣服務費退返等,並對技術服務費退免進行升級,先用後付的活動訂單手續費率降至6折;將商家店鋪基礎保證金從1000元下調到500元;免除商家偏遠地區訂單物流中轉費等。

拼多多為商家減負有個巨大的優勢,在拼多多商家的日常營運成本中,流量推廣費所占比重比其它平台低得多,主要靠價格優勢獲取流量,少量靠花錢推廣。

不同於阿裏付費買流量的機制,拼多多流量分發的核心條件是單品低價。產品價格越低,平台分配的流量就越多,只要保持低價優勢,就有自然流量,甚至不需要花錢進行流量推廣。

這背後的底層邏輯,其實是拼多多讓出了廣告利潤,商家壓縮了商品利潤,共同構築起了產品在全網的低價優勢。

在這個背景之下,拼多多的收入主要由線上行銷服務和交易服務收入(傭金+交易服務費)構成,因此可以看到拼多多此次的「百億減免」是實打實地犧牲了部份服務收入和廣告收入。

拼多多商家後台大都自動開通先用後付功能,此前商家先用後付的活動訂單,技術服務費的費率有1%,現在商家凡是參與百億補貼、秒殺、平台大促、9塊9特賣等站內活動產生的商品訂單,使用者發起退款後,技術服務費直接打六折。

之前拼多多的訂單退款後每一單的行銷費用是不退的,如今按照「百億減免」新政策,現在全額退款的訂單,平台會自動返還推廣費用,以紅包形式返還。如此一來,廣告費的退還使得店鋪的凈利潤得到提升。

如果說此前的「百億補貼」是拼多多針對消費端發起的一場普惠運動,那麽此次的「百億減免」則是針對商家端開啟的一場普惠運動。從「百億補貼」到「百億減免」,是拼多多從消費端向商家端的策略縱深。

「貓狗拼」各自的求解,想來市場走勢會有答案。

電商潮水的方向變了

零售行業的前進演化是從消費端開始沿著產業鏈溯流而上,電商也不例外。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的全面普及,電商新使用者增長愈加緩慢,行業格局也趨於穩定,市場整體從增量競爭進入了存量競爭。

存量競爭階段,電商平台不再像以前那樣強調單純低價,而是意識到需要給使用者提供更有「質價比」的商品,於是紛紛開始重視供給端,向商家釋放優惠政策。 透過提升供應鏈和企業經營效率,將節省下來的成本以「低價」讓利給消費者,把性價比做得越來越極致,同時持續最佳化服務。 這也成為了如今電商減負的背景。

不過「減負還需自身硬」,電商減負實打實地犧牲了平台的利潤,實力如果不夠則無法完全落地。拼多多之所以有底氣打出「百億減免」,背後正是近幾年來積攢下的硬實力。

從財報來看,京東、阿裏、拼多多2023年總營收分別為10846億元、8687億元、2476億元,但是對應的利潤卻依次為241億元、655億元、600億元。

拼多多正是憑借極致的效率創造出遠超行業平均水準的利潤率,這也成為如今讓利商家、普惠供應鏈的最大資本。

可以說,拼多多的「百億減免」是一場陽謀,畢竟沒有幾家公司可以在這個時候拿出真金白銀進行商家補貼。而拼多多的「百億減免」帶來的普惠不止是電商商家,更是整個電商生態。

「百億減免」中有一條政策,全部偏遠地區中轉訂單,商家只需將訂單發送至中轉倉,中轉倉二次發貨至新疆、西藏、甘肅、寧夏、內蒙古等偏遠地區的物流中轉費,全部由平台承擔。這個政策的出台,極大帶動了工業品下鄉和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其他家跟進百億減免的概念很容易,跟進這樣實際的政策卻並不輕松。

曾經的「百億補貼」,幫助拼多多建立起了低價正品的使用者心智;如今再出「百億減免」,正在讓拼多多建立起「高質素發展」的平台心智。為此,在Q2財報電話會上,拼多多集團董事長、聯席CEO陳磊表示:「公司管理層已做好犧牲短期利潤,長期投入的準備。」

電商潮水的方向,或許再一次將被拼多多改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