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華為這一步走得「驚險」,Ai+中醫,中醫也要儀器械了

2024-09-02科技

近年來,華為在中醫領域不斷探索,嘗試將高科技與傳統醫學結合。該公司與多家企業合作,推出了針對中醫藥的智能模型。例如,華為與天士力共同開發的「中醫藥大模型」以及雲南白藥合作推廣的「AI+中醫」概念。最近,在華為主辦的釋出會上,展示了一種能夠模擬多種中醫診斷方法的智能系統,致力於為使用者提供個人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筆者作為華為的長期支持者,對其最新系列專案感到失望。在其看來,所謂的「中醫藥大模型」實際上僅僅是依托先進技術,用現代化的方式包裝傳統中醫,而並不真正突破其科學性和有效性。在具體案例中,華為與天津中醫藥大學合作的模型「海河-岐伯」被稱為「中醫GPT」,其功能並未超越傳統中藥詞典,僅提供一些常見的中醫養生建議,缺乏科學驗證支持。

進一步分析這些專案,筆者指出,現代醫學的發展基於廣泛而深刻的數據訓練,諸如ChatGPT則因其數據量和專業性受到認可。

而華為開發的中醫模型,雖然宣傳浩大,但實際上僅是對傳統知識的復述,缺乏現代科學的實證基礎。以另一款產品為例,盡管「數智岐黃」涵蓋眾多方劑和草藥,但其有效性並未經過現代科學嚴謹的認證。

傳統中醫的理論構架與現代醫學存在顯著差異。不同於現代醫學的證據基礎,中醫的理論往往建立在歷史經驗上,且對同一病癥的不同學派分析存在矛盾。例如,在對新冠疫情的認識上,傳統中醫學派無一致見解,這一情況使得中醫藥的智能模型在面對復雜病癥時無法得出有效結論。

筆者認為,現代科學應當介入中醫的驗證過程中,以提升其臨床有效性。

中西醫的最佳結合方式是推動中醫的現代化,而非簡單地將西藥與中藥混合。透過現代科學的方法對傳統中醫藥進行驗證,以確保其安全性與有效性,才能真正實作中醫的價值和現代化行程。筆者借助屠呦呦發現青蒿素的成功案例,強調了現代科學在中醫藥結合中的重要性。如果能在傳統中藥中科學分析有效成分,未來中醫和AI結合的套用才能真正成為行之有效的健康解決方案,而非一味地跟風科技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