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第十七屆電子年會|新一代資訊通訊基礎理論專題論壇日程釋出

2024-04-03科技

由中國電子學會主辦的第十七屆中國電子資訊年會(CEIC),將於2024年4月26 -28日在寧波舉辦。 「新一代資訊通訊基礎理論」 專題論壇將於4月26日舉辦,論壇邀請 張平院士 擔任主席, 範平誌教授、牛凱教授擔任召集人,邀請白寶明教授、唐小虎 教授、殷柳國 教授、戴淩龍 教授、黃永明 教授、吳泳澎 教授、張文逸 教授、方毅 教授、陳立 教授、戴金晟 副教授 等相關領域頂尖專家,聚焦於資訊通訊基礎理論研究,圍繞人工智能與資訊通訊的交叉融合、新型信源通道編碼、通訊感知一體化、近場通訊等前沿技術,誠摯邀請相關領域專家學者參會交流。

專題論壇議程

論壇主席

張平

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新一代通訊技術助力新質生產力的思考

報告簡介: 發展新質生產力,對於下一代資訊與通訊技術是重大的機遇與挑戰。本報告首先分析了在新質生產力驅動下,下一代通訊技術的發展趨勢,總結了現有通訊技術面臨的挑戰,指出語意通訊是新的技術路徑。然後,簡要分析了下一代通訊技術的理論基礎,探討了語意資訊的本質特征,介紹了語意資訊的度量體系與基本編碼定理。進一步,闡述了下一代通訊的核心技術——端到端聯合最佳化的現代語意通訊的實作機制,引入適配度指標解釋其效能增益的來源,說明AI與通訊的深度融合,能夠充分利用內生智能增強通訊系統的靈活性與適應力。最後,對下一代通訊技術的發展,從基礎理論、關鍵技術、標準工作、產業套用等各個方面提出了建議與展望。

嘉賓介紹: 張平,中國工程院院士,北京郵電大學教授,網絡與交換技術全國重點實驗室主任。長期從事行動通訊技術研發,為中國行動通訊產業從2G到5G的跨越式發展做出了基礎性貢獻。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次、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次、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3次、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2次。獲得國家首屆「全國創新爭先獎章」,2017年帶領團隊入選了首批「全國高校黃大年式教師團隊」,獲得第十二屆光華工程科技獎、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獎。

論壇召集人

範平誌

教授,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嘉賓介紹: 範平誌,西南交通大學首席教授,IEEE Fellow,中國通訊學會/電子學會會士,國家級高層次人才,國家 973專案首席科學家,英國列斯大學客座教授,交大-列斯中英聯合學院名譽院長。榮獲多項IEEE期刊和旗艦會議最佳論文獎。

牛凱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語意通訊的數學理論

報告簡介: 70多年來,經典消息理論指導下的通訊技術取得了巨大成功,但目前已經逼近理論效能極限,遇到了發展瓶頸。語意通訊開辟了未來通訊技術的新方向,具有顯著的效能優勢。但長期以來,語意資訊的定義與度量沒有形成統一的理論框架,迫切需要建立與完善語意通訊的數學理論與方法體系。

本報告首先討論了語意資訊與語法資訊的關系,發現同義性是語意資訊的一個本質特征。由此,引入語意熵、上/下語意互資訊、語意通道容量和語意率失真函數等度量指標,介紹了語意資訊的度量體系。進一步,介紹了三個重要的語意編碼定理:語意無失真編碼定理、語意通道編碼定理以及語意限失真編碼定理的基本證明思想。最後,簡要介紹連續訊息的語意資訊度量,包括高斯通道的語意通道容量、高斯信源的語意率失真函數。上述工作構成了語意消息理論的基本框架,是經典消息理論的自然推廣,將會對未來語意通訊的發展起到指導作用。

嘉賓介紹: 牛凱,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泛網無線通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主任,中國電子學會消息理論分會副主任委員。主要研究方向:消息理論與編碼、智能訊號處理。先後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重點研發計劃專案。在IEEE重要學術期刊和會議發表論文200+篇,所提極化碼高可靠編碼方案寫入5G標準,榮獲中國電子學會科技獎自然科學一等獎。撰寫國家級規劃教材【行動通訊原理】,榮獲全國電子資訊類優秀教材一等獎。

報告嘉賓

白寶明

西安電子科技大學教授,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報告題目: 面向高譜效通訊的超Nyquist傳輸理論與技術

報告簡介: 隨著第五代行動通訊(5G)系統的發展與6G系統的提出,超Nyquist(Fast-than-Nyquist,FTN)傳輸作為一種高譜效波形技術受到了人們的重視。本報告主要介紹FTN技術的消息理論原理、實作方案、檢測演算法與效能等。在此基礎上,報告也將面向星地融合通訊,討論多載波FTN(MFTN)技術的原理、LDPC編碼的MFTN系統效能,以及套用中存在的問題等。

嘉賓介紹: 白寶明,西安電子科技大學通訊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國電子學會會士。主要從事資訊與編碼理論、編碼調制技術和無線通訊方面的教學與科研工作,曾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出版譯著【通道編碼:經典與現代】和專著【5G行動通訊中的通道編碼】,所構造的LDPC碼入選3GPP 5G編碼標準。現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面向未來無線通訊資訊處理若幹關鍵問題的數學理論和方法」的研究工作。現任中國電子學會消息理論分會主任委員,【無線電通訊技術】編委會副主任。

唐小虎

西南交通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面向大模型的分布式編碼計算

報告簡介: 近年來,大模型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瞠目結舌的重要突破,是工業界學術界的熱點。由於參數量龐大、計算開銷巨大,大模型的分布式訓練勢在必行。本報告中,我們首先簡要介紹大模型的分布式計算方法,包括數據並列、張量並列和流水線並列,並且介紹輝達給出的將三種並列方案有效融合的GPU並列架構。其次,我們針對大模型訓練,給出分布式編碼計算框架,透過計算、儲存與通訊的折中,可以有效地應對分布式訓練中常見錯誤節點、緩慢節點問題,特別是能根據即時的緩慢節點個數,實作最優通訊負載。

嘉賓介紹: 唐小虎,西南交通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近年來獲得教育部自然科學二等獎,主持自然科學基金、教育部重大專案等多項國家級省部級科研專案,在國際重要學術期刊發表論文SCI檢索論文100余篇,其中包括資訊領域國際旗艦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Theory論文60余篇。目前主要研究興趣為:編碼技術、分布式計算、大數據儲存、私密保護。

殷柳國

清華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多星協同的隱蔽通訊模型與關鍵技術

報告簡介: 隱蔽通訊技術可在保證合作使用者實作可靠通訊的同時有效抵禦其它使用者對通訊行為的監聽,是實體層安全通訊的新分支。本報告針對經典隱蔽通訊模型固有的「隱蔽通訊可達速率隨分組長度增加而趨於0」的基礎問題,結合多星協同的隱蔽通訊場景,探討具有正隱蔽通訊可達速率的空天隱蔽通訊的理論模型和收發器材實作的關鍵技術,並給出一些理論研究及樣機研制的初步結果。

嘉賓介紹: 殷柳國,清華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專案獲得者、國防科技卓越青年科學基金專案獲得者、「十四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專案首席科學家、中國電子學會會士。

主要從事衛星通訊、寬頻無線多媒體通訊、LDPC編譯碼、量子安全直接通訊等研究,擔任嫦娥二號衛星測控分系統副主任設計師、靈巧通訊試驗衛星遙測遙控(TTC)分系統主任設計師,主持完成國家863、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防裝備預研等二十余項基礎研究課題及產品研發專案,核心成果套用於中國月球/火星探測、載人航天等重點工程和中繼衛星通訊、衛星遙感數傳、寬頻微波通訊等系列型號裝備。獲得國家技術發明獎二等獎1項(排名2)、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1項(排名4)、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明一等獎等獎項。已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40余項,作為主要負責人編制國家軍用標準2項。

戴淩龍

清華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6G無線通訊實體層新技術與新思路

報告簡介: 2023年6月,國際電信聯盟透過了下一代行動通訊的願景建議書,標誌著6G通訊發展的進入了快車道。為了支持全像影像、數碼孿生等新興套用,6G實體層需要進行新的設計,本次報告將介紹使能6G通訊的多項實體層新技術,包括超大規模MIMO、智能超表面、太赫茲通訊,然後探討電磁學啟發的6G實體層新技術,包括電磁資訊理論、近場位分多址、全像RIS等技術,為6G實體層技術的發展提供新的思路。

嘉賓介紹: 戴淩龍,清華大學電子工程系長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傑青、優青,IEEE Fellow。研究方向為無線通訊傳輸理論與技術,主要包括大規模MIMO、智能超表面、毫米波/太赫茲通訊、無線AI、近場通訊、電磁消息理論等。先後6次獲IEEE ICC/GLOBECOM/VTC等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曾獲2020年IEEE通訊學會李奧拿德•亞伯拉罕獎、2022年IEEE通訊學會萊斯獎、2022年IEEE ICC傑出演示獎,2020-2023連續四年入選科睿唯安高被引科學家。

黃永明

東南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面向6G的無線網絡即時智能

報告簡介: 無線網絡智能化是6G行動通訊發展的重要趨勢,透過與數據、AI與計算等的深度融合,AI將賦能無線網絡的自動化管理和資源按需適配,支撐實作面向多樣化差異化服務的高質素QoS保障。實作該目標需滿足智能最佳化的即時性要求和能耗的雙碳約束,面臨體系架構設計、數據采析和AI演算法設計等多方面的技術挑戰。本報告將介紹一種無線數據知識圖譜賦能的6G網絡分級內生智能技術,提出精準利用關鍵特征數據實作即時網絡智能最佳化的新方法,為6G通訊與智能融合發展探索一條高效綠色輕量化的網絡智能新路徑。

嘉賓介紹: 黃永明,東南大學首席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國家萬人計劃科技創新領軍人才,紫金山實驗室普適通訊研究中心主任、東南大學資訊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主要研究寬頻無線通訊和智能資訊處理技術,已在無線通訊和訊號處理領域具有重要國際影響力的IEEE核心期刊上發表SCI論文150余篇,已獲授權國際/國家發明專利80余項,已送出無線通訊國際標準提案近20項並被采納,起草無線區域網路家族第一個中國主導的國際標準IEEE 802.11aj,被IEEE評為該標準的傑出貢獻者。曾獲中國電子學會技術發明獎、教育部技術發明獎等獎項。

吳泳澎

上海交通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基於間接信源編碼模型的語意通訊資訊理論分析

報告簡介: 語意通訊作為下一代通訊範式的熱門候選之一,其資訊理論的建模一直備受關註。基於山農消息理論的視角,我們把信源刻畫為不可見的語意資訊與可見的觀測資訊,將該間接信源編碼模型(indirect source coding)套用到語意通訊的場景中,研究了下面兩個重要問題:語意感知的聯合信源通道編碼問題、語意感知的多使用者信源壓縮(CEO)問題。前者展示在語意通訊場景下聯合信源通道超失真指數優於分離信源通道,表明了將信源與通道聯合編碼並獲取增益的必要性;後者提出了多個相關觀測信源下速率-語意失真函數的內外界,論證了要求語意失真限度內的最低壓縮速率。此外,我們同樣探討了離散語意與高斯觀測信源設定下的理論結果,對於現有基於深度學習的語意通訊框架有較好的指導效果。

嘉賓介紹: 吳泳澎,上海交通大學教授,電子系副主任,主要從事空時無線通訊理論與關鍵技術研究,目前已在IEEE期刊發表論文100余篇,多篇論文入選ESI熱點及高被引論文。獲國家自然基金委優秀青年基金、IEEE通訊學會亞太區傑出青年研究學者獎、季寒冰青年教師獎、中國科協「青年托舉人才計劃」和2014德國洪堡學者等榮譽和獎勵。博士論文「多使用者MIMO傳輸理論方法」獲首屆中國通訊學會「全國資訊通訊領域優秀博士學位論文」,並獲多個學術會議最佳論文獎。

現任IEEE Senior Member,並受邀擔任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以及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編委。作為領銜客座編委(Lead Guest Editor)在IEEE JSAC,IEEE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和 IEEE JSTSP上組織了多期專刊。同時,多次擔任IEEE ICC、Globecom、VTC等國際著名會議技術委員會主席及委員。現任IMT-2030(6G)新一代多址接入技術任務組副組長,上海市5G/6G專家委員會特聘專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子課題以及華為、中興、國家電網等科研專案多項。

張文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語意通訊相關的率失真問題

報告簡介: 語意通訊近年來獲得較為廣泛的關註,其基本出發點是圍繞通訊雙方關心的任務,基於資訊的特征,將資訊表征方式與任務效能度量相匹配,以期達到對資訊的高效率編碼,大幅提升通訊系統的效能。率失真理論為描述語意資訊表征和刻畫其基本效能極限提供了有力的消息理論工具。在報告中,將介紹語意通訊相關的率失真問題的若幹結果。首先,將引入一種具有一般性的語意信源模型,對其定義並求解語意率失真函數;作為潛在套用算例,研究資訊估計和分類等問題中語意率失真函數的基本性質;同時,還將介紹一種新型的率失真函數叠代演算法,與經典叠代演算法相比,在計算復雜度和數值精度方面均顯示出顯著的提升。

嘉賓介紹: 張文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資訊科學技術學院教授,兼任中國科學院無線光電通訊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和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資訊與通訊工程一級學科點召集人。主要研究領域為消息理論和資訊編譯碼方法。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專案、優秀青年基金專案、國家重點研發計劃課題等多項國家專案。作為第一完成人獲得安徽省自然科學二等獎(2022年)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優秀合作專案獎(2023年)。目前擔任IEEE Trans. Information Theory和IEEE Trans. Communications編委。

方毅

廣東工業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面向可見光通訊的高可靠低時延原模圖編碼調制技術

報告簡介: 本報告研究了面向MIMO可見光通訊(VLC)系統的原模圖編碼調制方案最佳化設計。

首先,針對空間域和訊號域的位元-符號對映,提出一種類格雷(Gray-like, GL)準則和一種能量最佳化(energy-optimization, EO)準則,並基於上述準則構建了新型廣義空間調制(generalized spatial modulation, GSM)方案,即GLEOGSM方案。

其次,針對VLC通道和GLEOGSM方案特性,設計了一類效能優異的碼率相容打孔原模圖碼和一種基於局部停止(internal-stopping, IS)準則的聯合檢測譯碼架構。

最後,提出了一種基於局部停止的外資訊轉移演算法,以準確預測所提編碼調制方案的收斂效能。理論分析和仿真結果表明,與同類設計相比,所提出的GLEOGSM方案、碼率相容原模圖碼及聯合檢測譯碼架構在MIMO-VLC系統中獲得了更優的收斂和糾錯效能,以及更低的計算復雜度,可為該場景提供一種更具競爭力的實體層傳輸方案。

嘉賓介紹: 方毅,廣東工業大學資訊工程學院教授、博導、副院長。2013年在廈門大學獲得博士學位,之後在英國倫敦大學學院、南洋理工大學等高校從事存取及博士後研究,主要研究方向為通道編碼與調制。以第一/通訊作者發表IEEE Trans.長文45篇,ESI熱點論文/高被引論文8篇;授權發明專利44件(美國專利4件),轉讓14件。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入選國家優青和廣東省傑青,以第一完成人獲廣東省自然科學二等獎。

陳立

中山大學教授

報告題目: 面向新一代通訊網絡的編碼:U-UV碼

報告簡介: 中短長度的通道編碼將在新一代無線通訊網絡中發揮重要作用,實作未來超高可靠、低時延、低功耗綠色通訊。本報告將介紹一種效能優異且具備彈性結構的中短碼 — U-UV碼:它是由若幹分量碼(U碼和V碼)透過「疊加 – 級聯」的形式耦合延展而成,可被視為分別以極化碼和分量碼為內外碼的廣義級聯碼。我們可以結合通道容量極化理論和多層編碼理論對U-UV碼進行科學的設計。本報告將進一步介紹U-UV碼的逐次消元列表(SCL)譯碼,它能夠使U-UV碼展現出比5G極化碼更優的譯碼效能,且展現編碼結構的彈性伸縮。通最佳化分量碼的譯碼,U-UV碼還可望實作低復雜度且低時延譯碼,賦能未來無線通訊。

嘉賓介紹: 陳立,中山大學電子與資訊工程學院教授、博導,IEEE消息理論學會理事會理事、會議委員會主席、廣州分會主席,中國電子學會消息理論分會委員,中國通訊學會青年工作委員會、通訊理論與訊號處理委員會委員、資訊通訊及安全數學理論委員會委員,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副主編(2018-2023)等。

陳立教授2008年博士畢業於英國紐卡素大學,2010年透過中山大學「百人計劃」回國工作。陳立教授於2014年獲得中國首屆「消息理論青年新星」榮譽稱號,其指導的博士生邢炯躍獲得中國電子學會消息理論分會2020年度優秀博士論文獎。陳立教授共發表高質素SCI期刊文章與國際頂級會議文章百余篇,主持了4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案、多項省部級縱向專案和華為技術有限公司橫向合作專案。陳立教授參與多個國際學術會議的組織工作,2018 年作為大會共同主席在廣州舉辦了IEEE消息理論研討會(ITW),2022年分別在深圳和佛山舉辦IEEE東亞消息理論學校(EASIT)和IEEE/CIC中國通訊國際會議 (ICCC)。2026年將在廣州舉辦IEEE消息理論年會(ISIT)。

戴金晟

北京郵電大學副教授

報告題目: 貝葉斯生成式編碼傳輸新範式

報告簡介: 當前,以大語言模型和擴散模型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Generative AI)技術是學術界和工業界的研究熱點。本報告關註生成式AI如何賦能無線通訊編碼傳輸技術的創新變革,在報告中,將介紹一類具有彈性智能特點的生成式編碼傳輸新範式,其在動態變化的無線通道環境中可以提供穩定高質素的端側業務質素。透過新的視角來利用接收訊號作為天然的細粒度條件引導貝葉斯生成建模,構建全新的接收機架構,賦能未來智能簡約的端到端無線傳輸系統,報告中將展示該技術範式多維度的優勢和潛力。

嘉賓介紹: 戴金晟,北京郵電大學泛網無線通訊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副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人工智能與資訊通訊的交叉學科研究,聚焦智能資訊編碼、智簡資訊傳輸等方向。發表 IEEE JSAC、JSTSP等高水平學術論文 70 余篇,獲得中國科協優秀科技論文獎 1 項,國際會議最佳論文獎 1 項;授權國際發明專利 3 項,授權國內發明專利 20 余項,相關成果入選中關村科技展,並獲得優秀展示獎;入選中國科協「青年人才托舉工程」、小米「青年學者」計劃;主持多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青年專案、北京市自然科學基金海澱原始創新/面上專案、華為/高通等校企合作專案,骨幹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專案、重點專案等;作為核心完成人獲得中國電子學會自然科學一等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