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華文世界 > 科技

富豪的千億遺產,親生子1分沒有,全給了機器人?

2024-04-30科技

八十多歲的王大爺180多斤,癱瘓在床,無人願意照顧。

護工幹了一段時間表示實在搬不動,累得腰疼,幹不了要辭職;幾個子女工作都忙,為了誰來照顧差點「反目成仇」。

人人都有老的時候,一身病體被人嫌棄,該由誰來看護?很多老年富豪開始啟用的養老機器人,能夠代替護工和子女嗎?

1.「任勞任怨」的機器人,能夠代替子女嗎?

養老機器人並不是個新鮮詞,上個世紀60年代歐洲出現了一種扶人走路的「機械臂」,用來照顧行動不便的老年人。

到現代,養老機器人的種類更多,不僅有輔助行走的,還有能幫老人吃飯、穿衣、如廁、洗浴等的護理機器人。顧名思義,就像人類護工一樣照顧日常起居。

除此以外,考慮到老年人的情感需求,還有能唱戲、放電影、聊天的陪伴機器人。

在老齡化嚴重的日本,這種機器人已成為第一大市場。不僅每台器材都有30萬日元補貼,在日本的一些養老社區還能免費使用。

中國的老齡化同樣不樂觀,60歲以上的人高達2.6億,他們的子女多為「獨生」一代的80後、90後,養老壓力較大。其中失去行動能力的高達4000萬,然而中國養老護工僅有50多萬,人手根本不夠。

老了並不可怕,但年老多病還沒人照顧,是國內很多老年群體的痛點。然而中國雖然面臨老年缺人照顧的困境,養老機器人卻並不常見,更別提像日本那樣大規模使用,這是為什麽呢?

2.決定生命質素的,最終是金錢

對一般家庭來說,即使是普通的養老機器人也很難負擔得起。它們一般價格在5萬到10萬人民幣,而且功能單一,只能起到代步或播放音樂的作用。如果需要更「通人性」的、能聽懂指令、照顧日常起居的,則至少需要百萬,只有富裕家庭才能用得起。

養老的本質是錢和健康。當普通七旬老人癱在病床,吃喝拉撒都要倚仗他人時,高齡富豪卻能透過金錢買健康,甚至還能保持年輕時的生理能力,七八十歲生孩子。

富士康創始人郭台銘58歲時宣稱,要讓孫子和兒子同時上學;萬科創始人王石70歲得一女;72歲的張紀中得4胎的新聞沸沸揚揚;而鋼琴家劉詩昆到81歲還能當爹……

當普通人用著京東上常見的延時、助勃類的一次性用品時,富豪們開始追求循序漸進、持久養護的科技產品,催生出「倍因力」等相關養護品。

在這些富豪的朋友圈,不難看到這類昂貴的高科技產品。一位移居日本的中國高齡富豪,舉辦了一場晚宴,給每位男嘉賓贈送的「黑科技」伴手禮中,就有核心技術源自【Cell】【Nature】的「倍因力」類成品。

研究論文稱,「倍因力」中的SIRT基因技術號稱深層調控精原細胞、提高質素,促進血流持久勃發。這類「黑科技」在海內外上流圈乃至矽谷富豪中流行,其中核心物質價格一度高達一克2萬元。

自中國攻克該技術後,降低95%的成本。然而國內京東等平台雖然成功引入這類科技成品,但其千元門檻仍超出三四線城市群體承受能力,目前只有一二線城市及高收入人群觸及。

日本因老齡化問題嚴重,也曾多次向中國請求相關合作。但無論是健康補劑還是養老機器人,在日本市場的成本和售價都十分高昂。日本能夠采取補貼的方式,但對人口龐大的中國來說,較難實作全民普及。

3.機器人養老,未來可期

現階段的養老機器人存在很多不足,比如有些雖然能夠幫忙餵飯、穿衣等護理工作,但無法做到精準辨識,有時會出現「飯餵不到嘴裏」。還有些輔助行走、搬運的機器人,需要有人在一旁操作,不能從根本上解決人手不夠的問題。

想要解決這些問題,就必須讓養老機器人更「智能」,這需要國內AI技術取得極大的進步。自中國芯片技術、制造器材等遭到西方限制後,中國加大了對AI、新能源、5G等技術投入。待到中國實作全面突破時,養老機器人的效能、成本等有望改善。

希望中國早日攻克核心的資訊處理技術,把核心技術的價格打下來,實作「一家一個」,使全民養老問題擁有更多樣、更智能的解決方案。